SOGO論壇
標題:
淡水福佑宮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5-2 00:22:12
標題:
淡水福佑宮
福佑宮,淡水人昔稱「媽祖宮」,現今廟體則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是早期淡水的閤港廟。福佑宮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至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落成,捐建者涵蓋了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興化、永定、漳州、以及粵東潮汕或嘉應州的客家人士,滬尾港當時為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台北盆地之登陸港,能匯聚如此多不同籍之人士捐獻,多少反應了當時各地人士對媽祖的信仰是一致的。
淡水河是清代移民進入台北盆地的重要門戶,淡水成為北台灣貨物集散地,在清代中葉福佑宮前緊臨碼頭,於是福佑宮成為淡水發展的起點。「福佑宮」的地理位置是坐北朝南,前面緊臨淡水河,遠眺觀音山,後面倚著崎仔頂,正是所謂「前有水為鏡,後有山為屏」的良好地理形勢。由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早期淡水發展的情形。廟前的這一條「中正路」,又叫「下街」在清朝末年稱做「滬尾街」,往東是為「公館口」,是因在嘉慶年間有何姓望族,在今公館口興建了一座四合院,用來堆置穀物,接待親友並充當交易商貨之所,往西叫做「新店子」,以前是洋人居住活動的地區。
「福佑宮」是淡水最老的廟,淡水街的發源中心,為古昔七縣淡水街民、船戶所建。福佑宮歷經多次重修和街衢變遷,但一直保留傳統風貌,廟內石雕樸實渾厚,木雕及媽祖、千里眼、順風耳之塑像水準更是非凡。「望高樓碑」更能讓今人瞭解早期滬尾之社會狀況,與淡水河運關係密切。古物保存更是不少,是研究淡水港埠發展,及滬尾街形成之珍貴文化資產。
寺廟地址: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200號
寺廟電話:02-26211731
資料來源 淡水鎮公所
作者:
陸仁賈
時間:
2012-5-4 20:00:33
救 度 生 民 : 媽 祖 之 主 要 神 跡 是 救 濟 海 上 遇 難 之 生 民 。 據 傳 , 媽 祖 有 隨 從 , 千 里 眼 、 順 風 耳 , 能 解 救 於 千 里 之 外 。 媽 祖 常 穿 朱 衣 , 乘 雲 遊 於 島 嶼 之 間 。 如 果 海 風 驟 起 , 船 舶 遇 難 , 只 要 口 誦 媽 祖 聖 號 , 媽 祖 就 會 到 場 營 救 。 《 太 上 老 君 說 天 妃 救 苦 靈 驗 經 》 稱 , 媽 祖 所 救 就 是 「 翻 覆 舟 船 , 損 人 性 命 , 橫 被 傷 殺 , 無 由 解 脫 」 。 後 來 , 媽 祖 之 職 能 略 有 擴 大 。 同 經 還 稱 「 若 有 行 商 坐 賈 , 買 賣 積 財 , 或 農 工 技 藝 , 種 作 經 營 , 或 行 兵 布 陣 , 或 產 難 」 , 「 或 疾 病 」 , 「 但 能 起 恭 敬 心 , 稱 吾 名 者 , 我 即 應 時 孚 感 , 令 得 所 願 遂 心 , 所 謀 如 意 」 。 因 此 , 民 間 亦 有 以 媽 祖 為 送 子 娘 娘 的 。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