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礁溪三皇宮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5-4 00:19:05     標題: 礁溪三皇宮

  三皇宮原名應德廟,奉祀三官大帝為主神。其由來由遠在遜清嘉慶七年秋(1802)由先賢王萬枝民祖先。自漳州奉代老大帝金身渡海入蘭,應吳沙公之姪吳化,招募墾民開拓五圍(宜蘭市郊)時,設爐供眾晨昏朝拜,奉為守護神。迄至咸豐庚申年(1863)由王火坤先生以招神明會之模式集資草創簡陋木造葺茅小廟一間奉安神位。為不堪長年歲月風雨後侵蝕顯有傾塌之虞,遂在民國七年戊午,延請宜蘭區長游棟樑,鄉紳游九,陳天源,陳天性等鼎力相助,購廟地。籌備改建肇始,繼承王先生邀請宜蘭街廿幾位慈善人士協力重建半磚半木之廟宇一棟。同時雕刻神像三尊老大帝(堯帝)老二帝(舜帝)老三帝禹帝)俗稱三界公,命名顏曰應德廟。民國四十九年鑑及樑棟易朽,為一榮永逸計,由耆宿李火寶先生,張振聲,兩前輩倡議,將就廟改建水泥鋼筋廟一棟三間,並在民國七十一年依法成立管理委員會,公推游德蒲村長秉任首届主任委員。


  三皇宮溯自奉祀三官大帝已建百餘年,神靈顯赫,香火鼎盛,名聞全省,帝澤無遠佛界,況廟背龍潭胡風景區近在咫尺,事故聖闕興名勝相得益彰,招引日來進香車輛輻輳,朝山士女如雲,成感廟帝跼促,經由主委提議擴建徵得信徒大會贊同議決即自村內擅信自己發動樂捐新台幣四百餘萬元之目標。擇在七十二年十月動工,興蓋三層大樓市公闕機造型莊嚴雄偉,觚稜一角高聳雲霄,堪稱道教示範之佳構。為求廟更正名稱經由重建委員大會同意提請大帝憑筊成杯改曰「三皇宮」。民國七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黃道吉日迎請大帝普座,舉行釋奠典禮,是日萬人頂禮盛況空前。
寺廟地址: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村三皇路2號
寺廟電話:03-9283995


資料來源 龍潭三皇宮


作者: 陸仁賈    時間: 2012-5-4 19:45:11

玉皇大帝之下為三官大帝和五方大帝。所謂三官帝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民間對於其由來與職責傳說不一,有以為堯舜禹為三帝,分別掌管天、地、水,司察下界善惡,保護眾生一說是天官掌管神帝界(天界),地官管地下界,水官管陰界。因此三官大帝管轄三界,又稱三界公,是上下縱的三界
三官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道教中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道教宣稱三官能為人祈福、赦罪、解厄。
「三官」,其實是三位合稱一體的,主要就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在遠古時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等禮儀。《儀禮》的《覲禮》篇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是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則為道教為信徒治病的經典;「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則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管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管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合而成,總管水中的所有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人們對於自然神的崇拜,非常容易將其人格化,因而衍生出多種民間傳說。有一種民間的說法,相傳三官大地,是古代的堯、舜、禹三帝,由於這三人,對天下有莫大的貢獻,因此死後就被封為天、地、水三帝,分別掌管三界,並治理民間,保護人民。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