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前進行的最後一個核能攻擊潛艦計畫──海狼級核能攻擊潛艦,由於世界局勢與美國海軍作戰需求轉變,以及其昂貴的造價導致量產計畫在1992年遭到取消,僅前三艘付諸建造。1991年起美國海軍開始籌畫另一種排水量、價格均比海狼級低的新一代核能攻擊潛艦,做為海狼級取消後的替代方案。最初此一計畫被稱為百夫長級(Centurion class)核能攻擊潛艦,美國海軍希望其成本能壓低至海狼級的2/3;爾後此計畫成為新型核能攻擊潛艦(New Attack Submarine Centurion,NSSN),其產物就是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未來將是洛杉磯級的後繼者。與洛杉磯級一樣,維吉尼亞級的建造工作也由通用電器船舶(GD Electric Boat)以及新港新聞廠(New Port News)分攤。1996年,美國海軍簽下首批六艘維吉尼亞級的建造合約,是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筆單批潛艦生產合約,將跨年度的建造工作一次簽訂並批次購買,通用電器船舶能一次購足同一批潛艦所需的所有船材料件,相較於傳統的方式可節省10美元的經費。美國海軍預計分三批訂購30艘維吉尼亞級,第一批9艘(SSN-774~782),第二批10艘(SSN-783~792),第三批11艘(SSN-793~803)。美國海軍希望藉由使用最先進的科技,維吉尼亞級能以較少的總數來達到原有洛杉磯級潛艦群相同的任務能力。不過由於通貨膨脹加上使用諸多最新科技,到頭來每艘維吉尼亞級造價依舊高達22億美金,相較於前兩艘海狼級的24億便宜不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