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報應與應許(那鴻書到瑪拉基書)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5-24 00:26:40     標題: 報應與應許(那鴻書到瑪拉基書)

報應與應許(那鴻書到瑪拉基書)

Ⅰ、那鴻書---為人保障(鴻一7)
那鴻書也是被擄前的先知書,與約拿書同論亞述京城尼尼微,相隔有150年。尼尼微城在約拿傳道時悔改,但不久又犯罪,比前更甚。這時以色列國已被亞述王西拿基立所滅,猶大國危危可及,先知在此時安慰猶太人要倚靠神,而預言亞述必將滅亡,其他先知書中也曾提及。本來尼尼微城寬大堅固,似不可破滅,但在那鴻書預言後約20年被巴比倫攻取毀滅,永不恢復。
本書一開頭就說:「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向祂的敵人施報……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一2、3),無論向選民和外邦人都是如此。然而「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一7)。尼尼微攻擊神的選民,就是攻擊神,正如亞述王西拿基立差遣拉伯沙基輕藐辱罵神一樣(一11、15;王下十八13、19、30、33、35)。神因此不但除掉了西拿基立,也毀滅了尼尼微城(一15,二1~7)。因為尼尼微城自古搶掠別國,殺人流血,充滿詭詐和強暴,慣行邪術,誘惑列國(二9,三1、4),但結果以埃及古京都挪亞們為例,雖很強大卻被亞述所滅,亞述也必遭同樣命運。

Ⅱ、哈巴谷書---因信得生(哈二4)
哈巴谷書與那鴻書相似,都論到神對選民仇敵的懲罰。一論亞述(尼尼微)的結局,一論迦勒底(巴比倫)的結局。哈巴谷可能是個祭司或利未人,在聖殿中事奉,在歌?中有分。既有聖殿和敬拜的事,不可能在被擄之後(一6、15,二20,三19)。他得默示,原文為重擔,由書的內容可見他實在有很重的重擔,這是傳神信息的人,所必須有的。書內「因信得生」不但是本書的重要信息,也為新約三次引用(哈二4;羅一17;加三11;來十38),可見非常重要。
先知似就在人的一面,向神發出題問,為何神容忍罪惡和強暴,義人反受惡人圍困,公理顯然顛倒。更有甚者,用以懲治以色列人的迦勒底人比他們更惡,神為何靜默不肯管呢(一3~4、12、13)。先知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儆醒等候神的話語,結果真的得到神的默示,命他寫在版上,使人易讀,且快要應驗(二1~3)。論到迦勒底人自高自大,擴充心欲如陰間,奪取擄物,增添財寶,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豈能不受罰呢?
哈巴谷得到神的話語以後,就禱告歌頌神。在這篇誠懇、深刻、動人的禱告裡,首先求神復興祂的作為,然後追述神在古時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大能,而預見到將來降臨時的威榮。祂的輝煌如日光,祂的手射出能力,祂發怒責打列國,並打破惡人家長的頭,要毀來滅眾仇敵。但現在要順服神的旨意,因信唱出凱歌。雖然環境艱難,別無指望,甚至無以為生,然而要因神歡欣,因主喜樂,有神作力量,可以穩行在高處(三1~19)。將來主降臨時,全地要認識神,但現今全心向著神的教會和聖徒就要因著聖靈的充滿,豐富的認識神。

Ⅲ、西番雅---隱藏起來(番二3)
西番雅是先王希西家的曾孫,當約西亞在位時作先知,與哈巴谷和耶利米的早期同時說預言。前二王瑪拿西與亞們年間的罪惡極重,雖因約西亞來復興,使刑罰延遲,但未取消。西番雅的信息對約西亞領導的復興有很大作用,但因猶太人未徹底悔改,仍加以譴責和警告,終將有毀滅來到。他預言到耶和華的日子和耶路撒的復興,都是有關末世的重要大事。
他首先論到百姓敬拜假神,因此有受到刑罰,將來還有忿怒的大日來到(一2~18)。可是在災難來臨之前,若謙卑尋求神或者可以隱藏起來(二1~3)。災禍也必臨到鄰邦,如迦薩、非利士人之地、摩押、亞們、羅得的後裔,以及遠邦南方的古實,北方的亞述(二4~15)。耶路撒冷也不能幸免,因為他們不領受訓誨,先知、祭司均作惡(三1~4)。但最後必使列國歸順,以色列復興,蒙神賜福在萬民中得榮耀(三8~20)。這預言在教會時代先有屬靈的應驗。

Ⅳ、哈該書---應當省察(該二7)
哈該與撒迦利亞同時作先知,時在被擄之後,由所羅巴伯和約書亞首次帶領一批猶太人從巴比倫回國後,曾造祭壇,又進行建殿(拉二1~3,三1~13),後被撒瑪利亞人破壞,以至停工。這時回國遺民各奔家園,為自己建築房屋,卻任神的殿荒涼,因此神興起二先知來,鼓勵百姓重新建殿。
哈該在短期內連傳四次信息:1  第一次信息責備神殿荒涼,各人只顧自己房屋,因此受到旱災,應當上山取木造殿,使神喜悅並得榮耀。結果有效,他們聽從,開始建殿(一1~15)。2  第二次信息,叫他們不要因為規模較小而灰心,仍要剛強,因為將來這殿必大有榮耀,勝過以往(二4~9)。3  第三次信息,借向祭司問律法,指明成聖難,染污穢易。如挨近健康的人不能健康,但接觸有病之人,卻易傳染疾病,並指出建殿開始前後大有分別,神的祝福將必顯明(二10~19)。4  第四次信息,應許所羅巴在神震動天地,傾復列國之後,必以他為印,賜給他權柄(二20~23)。這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按肉體是所羅巴伯的後裔(太一13),他是萬國所羨慕的(二7小字)。祂第二次降臨要震動天地,傾復列國,建造神殿,執掌王權。按?靈的意義,教會也是神的殿,應起來建造,主來時將要完成,極其榮耀。

Ⅴ、撒迦利亞---懇求施恩(亞八22)
撒迦利亞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年幼時隨著所羅巴伯歸國。祖父是祭司(尼十二4、16),他也是先知又是祭司,他與哈該同時說預言,但較年幼,鼓勵所羅巴伯和約書亞繼續建殿(拉五1,六14),並預言將來的復興和末世的情況。在他的預言中,首先見八個異象:
1 騎馬之人(一7~17)---指著神的使者奉差走遍察看全地(啟六1~8),並因使者的代求,神要重新建造耶路撒冷。一般舊約時「耶和華的使者」常指基督說的。
2 四角與四匠(一18~21)---角象徵能力、權勢,是攻擊猶大和以色列的強國,按但以理書中指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四個匠人是指打掉角的,即滅亡四角的神所用的工具。
3 持準繩者(二1~13)---是預言到以色列人要歸回,耶路撒冷要重建,多國要歸順,聖地要復興。
4 撒但敵約書亞(三1~10)---約書亞是大祭司,代表以色列人在神前不潔,受撒但控告,但神使他脫去污穢的衣服,表明罪得赦免,使大衛的苗裔要在一日之間除掉罪惡,指基督的救贖。
5 金燈台與橄欖樹(四1~14)---金燈台指選民,也象徵教會,在世上作發光的器皿。油乃指聖靈,需靠油發光。兩棵橄欖樹當時是指所羅巴伯和約書亞,將來指兩穿毛衣的見證人(啟十一1~7),要建造神的殿,恢復神的見證。今日也需要有這樣的傳道人。
6 飛行書卷(五1~4)---代表將要按神的話執行神的審判,不但游行遍地,也要進入人的家。
7 量器中婦人(五5~11)---量指商業、金錢方面的罪惡。罪滿盈,將受刑,如巴比倫一樣。
8 四輛馬車(六1~8)---指天的四風,也代表四位天使,巡行四方,保護以色列,懲罰列國。
在列國受審判後,約書亞要加冕,預表基督為王又作祭司(六9~15)。表面禁食無益,神要復興聖城、聖地、聖民,萬邦歸誠(八1~23)。九至十四章,主要的論到彌賽亞的首次來到(九1~17),被百姓棄絕(十一4~14;太二十一4~7,二十六13~16),其間有以色列人與外邦爭戰的事,但最後選民要靠主得勝,痛心悔改,仰望十架之主,洗除罪污(十二1~十三9),然後彌賽亞降臨,國度實現,萬邦歸順,一切成聖(十四1~21)。有關基督的預言,清楚而詳細。

Ⅵ、瑪拉基---那日臨近(瑪四1)
瑪拉基書乃聖經的末卷,可以說是舊約的總結,是新約的預備。它與馬太福音相距約400年,其間沒有先知興起。他在哈該和撒迦利亞之後,與以斯拉、尼希米同時(尼六7)。聖殿已經重建,復國已告完成,但祭司卻失去虔誠。聖經殿只有外形,百姓道德下降,欺壓弟兄,虐待妻子,不納什一等,因此瑪拉基奉命說預言,傳神的話,指責攻擊他們,並宣告基督來臨,災難來到,應當悔改,近接大日。其中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有的應驗在首次來臨,如神要遺使者,預備道路,指差施洗約翰為主開路,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三1,太二十一12)。最後再臨那日要如燒著的火爐,除掉惡人,但對敬神的人卻如公義的日頭出現,給以賞賜和榮耀(四1~3),這其間要如煉金的火,漂布的堿,要潔淨屬地,事奉祂之人的生命和行為,因為主來要將善人和惡人,事奉神的人和不事奉神的人分別出來(三16~18)。主正要忽然臨到,必須趕快預備,迎接那日。

來源:聖經真理與信息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