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鹿野福佑宮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6-20 00:33:39
標題:
鹿野福佑宮
鹿野福佑宮
福佑宮位在鹿野村台九號省道後側山坡上,只要循著大排水溝旁的道路上行,很容易找到廟址所在。鹿野村原在今龍田,是日本人所設移民村。光復後,本島移民大量湧入,主要集中在火車站附近,後沿省道呈帶狀發展,人口日增。民國五十年調整行政區,分鹿野為兩村,鹿野村專指火車站一帶的新聚落,而原移民村所在則改稱龍田。由於東線鐵路、台九號省道通過,鹿野村已成鹿野鄉的商業、行政中心。
由於鹿野村民多屬光復後新移民,宗教信仰自有前山原鄉帶來的舊俗。村民大部分是媽祖信徒,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爐主必須設法請借金身來供拜。民國六十三年有陳面、林輝良、陳萬好等多位先生發起募捐,裝金身自彰化二林王功福海宮分靈以供村民敬祀。當時由於福佑宮尚未籌建,每年媽祖聖像便安置於輪值爐主家中奉拜。此後雖有建廟之議,但礙於種種困難而作罷。直到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由林英雄先生發起成立籌建委員會,因主事者規畫周詳及地方人士熱心參與,出錢出力,又有龍田村邱雲海先生奉獻廟地,終於能鳩工興建。由於廟址在山坡,混凝土攪拌車上下格外不易,某次,攪拌車上坡時幾至翻覆,竟又化險為夷,目擊村人咸信為媽祖顯靈所致。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四日(農曆九月初九)福佑宮安座落成,鹿野村民終得一共同的信仰中心。
廟中主要祭典,一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一為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神農誕辰,除定時酬神外,另有點光明燈、安太歲等祭儀,期使信眾身心平安。福佑宮中為迎神而有大鼓隊,但由於宮中人力有限,目前並無意發展為陣頭,也未曾參加元宵節台東市區的遊行。每年除彰化王功祖廟的進香之外,淡水福佑宮、苗栗神農宮、花蓮港天宮、台中龍鳳宮皆有不定期的進香活動。緣於委員會的細心擘畫,福佑宮以其莊嚴富麗,儼然成為鹿野村最具代表性的廟宇。
寺廟地址:台東縣鹿野鄉鹿野村福佑路31巷1號
寺廟電話:089-550235
資料來源 台東縣寺廟之旅
作者:
陸仁賈
時間:
2012-6-28 00:27:20
媽祖本名林默娘,約略生於西元960-2年之間,少能言人禍害,亦懂醫藥,能生人福人,未曾以死與禍恐嚇人,故莆田人皆願與之往來,愛敬如母。卒後即有徒眾朱默兄弟為之揚靈宣威。但因其生前所傳教義宗旨未獲政府認同,故莆田之士大夫縱使愛之敬之,但格於朝廷功令,對媽祖生前事蹟,亦罕加記載。媽祖終生未嫁,亦無後裔,世壽約六、七十歲,葬於莆田縣之寧海。1086年,寧海居民合力建廟崇祀,媽祖信仰從此開始播揚於世(蔡相煇 1989,127-8)。
由於媽祖的生平在後來已遭神格化,有關她的記載(尤其是寺廟方面的資料),也似乎有很多和我們既存的文獻資料不符合。無論如何,現今流傳的媽祖生平,似乎都會提到某些神績,其所描述的生平,似乎也和學界所考察出來的知識不太一致。比如說,我們可以隨手找到對於媽祖之生平的以下介紹:
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28歲。林默娘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禮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昇化以後,有禱輒應。(引自黃光孝 nd)
媽祖之主要神跡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據傳,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媽祖常穿朱衣,乘雲遊於島嶼之間。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就會到場營救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