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福德正神》─ 有求必應
[列印本頁]
作者:
gastar
時間:
2012-6-25 16:30:41
標題:
《福德正神》─ 有求必應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但土地公不一定是福德正神》
《爺爺有鬍子,但有鬍子的不一定是爺爺。》
「福德正神」是對土地公的正式尊稱。民間以其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福德正神」。在民間,大家仍喜歡用「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福德伯」等親切的叫法來稱呼福德正神;而客家人更以「伯公」來表示自己與土地公之間的親密關係。這與鄉村偏僻之地,陌路阡頭,橋頭水尾,墳場墓地,山林川澤,所謂后土、社神之土地神,泛稱土地公是不同的。因此,福德正神被稱土地公,但土地公不一定是福德正神。
依據《福德正神金經》: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字濂輝,係周朝帝王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誕生﹝公元前1134年﹞,年卅六歲任朝廷統稅官,福德為官廉正,勤政愛民,體恤民間疾苦,做了無數善舉。福德逝世後,接任的官吏,上下交征無所不欲,人民苦不堪言,想起張福德之仁政,感念其恩德,有一貧戶想造福民間,即以簡陋安其位,用四塊大石打成石塝,一塊作頂,三塊作牆,圍成小石屋奉敬,取其名福德,後加正神,朝夕膜拜。豈料真有奇蹟,凡虔誠信仰福德之人,不久由貧變富,眾鄉民認為是福德神恩護佑,鄉民集議籌資興建福德堂一座以茲報答,至廟堂完成後,將其畫像儀態塑成金身,供眾人膜拜,結果每每有求必應。自此神跡顯靈,傳遍遐邇,香火綿延。此事傳至朝廷,即承當朝周穆王,賜號「土地公」,並賜聯一對:「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則為神萬世尊。」「安仁自安宅,有土必有神。」 這是民間稱福德正神為土地公的由來,有別於泛稱土地公的土地之神。
土地公的信仰崇拜,原本為對土地的感恩與尊敬,屬於大自然神爾後轉化為人格神。這種轉型是民間宗教普遍的的現象,台灣民間所供奉的天上聖母媽祖、城隍爺、玄天上帝、三界公等,都是由人轉化成神,而土地神的轉型最早,後世之人若德高望重,為人厚道正直者,往生之後,往往會受玉帝敕封為福德正神。
現在各地之福德正神是由派任而來,先由玉皇大帝派至城隍爺處,再從城隍爺那邊,由位階較高的福德正神來指導進修,然後再分發各地。福德正神鑒察人間善惡,直轄各處。每一間廟的福德正神,其地位與職責皆有所不同。如果是媽祖廟偏殿之福徳正神,就是專司記錄人間的善惡;如果是玄天上帝廟偏殿之福徳正神,就是執行賞善罰惡。如果福德正神是主尊的時候,祂的職責與地位又不同。一般而言,福德正神的職責就是護國佑民,奠安社稷,功過糾察,善惡昭彰。其職位乃太上加封,玉帝敕奉,所以不能等閒而視之。
在民間土地公的信仰中,土地公是有任期的,在金門南北西街的福德宮中可得到了印證。南門的福德宮在1976年時曾「發爐」顯跡,後經信眾問神後,得知因當地土地公十二年的任期已到,須返回天庭述職,於是在九月初九時,為土地公辦理新舊土地公交接法會,此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是一項非常特別的。
【有求必應】是福德正神的金字招牌
每一間廟的福德正神,其地位與職責皆有所不同,完全根據律令行事。要有所求,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確的心態,不是獻上供品與點上三炷香就能如願。試想,「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人,向福徳正神求財,祂就會讓他擁有很多財富嗎? 舉凡家庭、婚姻、事業、財富、行運、壽元、功名‧‧等等,若有所求,必須先發願做善事,謹慎觀照自己的心性,從心做起,每天的起心動念一切為善,則向福德正神所求之事又有何難?【善事者,利益他人的事就是善。】保有善行、善事、善念、善心者,所求必能如願。
福德正神賜財,不是馬上讓您獲得錢財,而是給您機會和機緣,讓您賺更多的錢;自古以來,有誰見過土地公送一大袋錢給人的?送一尾魚,不如送一支釣竿來釣更多的魚。
作者:
forg15968
時間:
2012-6-26 02:47:08
大大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在台南關子領上的福安宮
裡面有分三界土地公就是天地人三界
那跟一般的土地公有甚麼不一樣嗎@@?
作者:
陸仁賈
時間:
2012-6-28 00:14:26
農曆的二月初二和十二月十六日是土地公的紀念日,所以除了正月以外,商家在每月的初二、十六,更要準備水果或牲禮,燒金紙來拜土地公,為他[ 做牙],祈求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二月初二是一年中第一次做牙,稱為[ 頭牙 ],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稱為[ 尾牙 ]。在這兩天,商店老闆要宴請員工,以慰問他們的辛勞,期勉他們繼續努力工作。舊時,在尾牙餐桌上,一定有一道是全雞,如果雞頭對著某個人,就是老闆要辭掉他,明年不用再來了。如果老闆不想辭掉任何人,就會把雞頭對著自己。臺灣有一句俗話說:[ 食尾牙面憂憂,食頭牙撚嘴鬚 ],就是形容員工吃尾牙時擔心被解雇的惶恐心情,跟吃頭牙時的輕鬆自在,可以說是非常強烈的對比。
土地公也是墳墓守護神,一般墳墓邊會設個小石碑或小石像。大型的公墓、靈骨塔等,還會立個很大的土地公站像,他的右手拿柺杖,枴頭綁著個葫蘆,左手拿金元寶,不畏風雨、不分日夜守護著墓園。 總之,土地公宅心仁厚、樂善好施,且具有多種功能,是民間普遍信奉的神明。
彰化縣花壇鄉白沙坑的文德宮,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有另一個關於土地公的傳說據說在清朝道光年間,花壇鄉白沙坑人曾維楨,十六歲中舉後,其伯父向福德正神求得神符,讓他隨身攜帶渡海進京參加大會試。因為他文章超群拔萃,典冊俱佳,終於名列翰林高冊。在參加御前之面試欽點時,皇上看見曾翰林的背後站著一位白髮紅臉的老翁,一下子就不見了,驚訝的詢問他:[ 站立在曾卿後面的老人是誰? ],曾翰林回答說:[ 臣並沒帶人上殿,只有隨身佩帶福德正神香火,以保護考途平安 ],皇上領悟到剛才那一老人,就是曾翰林故鄉的福德正神,為了褒獎祂的忠貞靈驗,於是敕封與翰林同格,並頒給御製烏紗帽一頂,從此本神像便成為本省最著名的地方官神。所以文德宮的土地公神像,穿著官袍,頭戴烏紗官帽,正身滿掛著信徒奉獻的金牌,慈祥中帶著威嚴,是其他地方的土地公神像所無法比擬的。
曾翰林官任內閣大學士,於翰林院編修,留在京都,然而卻時時思念故鄉之伯父母( 因其父母早亡,由伯父母養育成人 )。 在道光二十五年的元宵佳節,曾翰林隨聖上駕遊天街,玩賞花燈,見景傷情,不覺兩淚縱橫,奏請辭官還鄉,奉養伯父母之晚年。皇上十分器重曾翰林,不准辭官,為嘉慰他的孝行,敕封他的伯父為文都郎,伯母為四品宜人,又賜白沙坑以翰林官神為中心,每年元宵,依照京城一樣大迎花燈,讓曾翰林的伯父母高興,這就是白沙坑迎花燈的由來
作者:
gastar
時間:
2012-6-28 08:06:52
台南關仔嶺有好幾個福安宮,真正的香火鼎盛超級大廟則是:關仔嶺福安宮,南寮福安宮,崁頂福安宮。
台南白河關仔嶺崁頂山上福安宮,尊奉天地人福德正神護守佑家邦。
緣起清朝嘉慶君密遊臺灣巡民情,雖有太子太保護仍有危機待化夷。
福德正神屢次顯化作長者來解圍,嘉慶即位感封勅欽為王侯任遨遊。
民國廿五年初應一對夫婦感神恩,石版砌成土地廟肇基由來福四蔭。
福德正神鑾乩示指定挖出宮三寶,鐵子鋼盔及文旦靈氣盈滿賜萬民。
歷來經過五次建方成如此巍峨貌,尊稱福德天地人三界同光庇蒼黎。
惟願有緣來禮敬三界福德土地公,祈求賜福滿財寶所求遂意人安康。
─ 取材自網路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