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太空時代基督徒的宇宙觀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7-24 02:20:12     標題: 太空時代基督徒的宇宙觀

「信心」是要有對象的,例如我們乘坐飛機,是因為相信駕駛員能平安的將我們送往目的地;生病看醫生、吃藥,是因為相信醫生能夠用藥使我們疾癒,所以我們的信心是有對象的。創造宇宙萬物的神,也就是基督徒「信仰」的目標、「信心」的對象。聖經中說到「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二十7)

在現今科學發達及經濟進步之時,我們所崇拜的偶像變成高科技的科學技術或是經濟的發達,而忘記信心的目標是創造天地,且是賜我們生命的耶和華。讓我們從太空科學的發現回到聖經裡,一起來思想我們所敬拜的上帝。透過太空科技的發達,幫助大家開啟心靈的眼睛,使我們更加認識上帝創造的「智慧」與「偉大」!不斷的幫助我們的信心,並認識那位信心的對象就是耶穌。

旅行擴大視野
我出生在台灣,從小在虎尾長老教會長大,初中十五歲時全家移民到巴西。當我們搭乘輪船由基隆出發,一路經過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洋、南非洲、大西洋,一直到南美洲的巴西,每到一個港口,我們可以停留幾天,看看異國的風情文化及宗教信仰。白天我和弟弟喜歡到甲板上看海洋的風景,原本是一艘很大的的輪船,但是在海洋中卻渺小的像片樹葉;夜晚在大海中的星辰特別明亮,當時我和弟弟都感覺到宇宙的浩瀚,對十五歲的我可以說是世界觀的啟蒙。

和我們同行的還有六戶人家,都是來自彰化的長老教會會友。我深深記得在船上那段漫長的日子,想起那看海的日子,見到上帝所創造的宇宙星辰,激發我和弟弟對太空科學和天文產生很大的興趣。其實人類古今中外,一直存在著對這個宇宙極大的好奇,宇宙是何物?宇宙到底有多大,從希臘的哲學到中國易經都有深刻的研究,乃至一九五七年蘇聯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進入太空後,人類邁進了所謂太空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比起古人更有福氣,不必再幻想著嫦娥奔月、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等,我們在生活中無處不受益於太空科技,舉凡越洋電話、氣象預報、環保、醫學、電子……等,太空科技與我們息息相關,間接或直接帶給我們許多的方便。我們也期望透過發射到太空的天文望遠鏡,能夠看得更遠,一窺宇宙的奧妙,或對宇宙的形成等種種謎團能一一解開。

人類不停的以神學、宗教信仰、科學來試圖了解宇宙。哲學說的宇宙,宇者就是空間,東西南北、四面八方;宙者就是時間,古今旦暮。宇宙由三度空間和一度時間所組成。這和現代物理學,包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與所能認同的四維時空可說是不謀而合。我倒願意比較淺顯的說,宇宙是由天、地、人所組成,就像中國人講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科學證實信仰
我到巴西讀高中,用的是葡萄牙語,後來因美、蘇正如火如荼的發展太空競賽,看誰能先登陸月球。當時美國正在進行阿波羅登陸月球計畫,我和弟弟就申請了獎學金負芨美國,在出發前母親在日記本上送了我一句話:「信仰第一,健康第二,
學業第三」,這句話提醒我們要將信仰擺在第一位。之後我和弟弟到了美國讀書,突然要由葡萄牙語改成英語,雖然辛苦,卻能有機會吸收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後來弟弟又到英國劍橋大學,我則在康乃爾大學,分別得到博士學位,誰能說這不是神的恩典呢?我從小上主日學接觸到的聖經,至今非但沒有被時代淘汱,反而隨著科技愈發達,工商業愈進步,更肯定這本聖經的價值與重要性。所以所謂太空時代基督徒的宇宙觀,就在這本聖經裡,它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特別在生活中需要方向及目標時,也是我們最好的指南針。

我常想人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個宇宙有多大呢?光一秒鐘可以跑三十萬公里,可繞地球七圈半,太陽光照到地球要花八分鐘的時間,搭波音七四七的噴射飛機則要飛二十年。離太陽系最遠的冥王星和太陽的距離,則是這個距離的四十倍,也就是要飛八百年才會到。而這只是太陽系而已,在太陽系所處的銀河系裡,像太陽會發光的?星約有一千多億個,假如從耶穌誕生那一刻數起,每秒鐘數一個,到今天我們差不多才數完一半。而銀河系之外尚有千億個河外星系,這個空間絕對超過人腦所能想像的。從時間上來講,天文學家認為,距今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億年間,曾發生一個大爆炸,產生了宇宙,可見宇宙確實有個開始。

聖經雖不是一本科學的教科書,卻是對基督徒宇宙觀和人生觀的指南。聖經的第一卷書—創世記,就開宗明義的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科學家用盡一生的時間鑽研,只是一再地驗證聖經;當科學家還在探究宇宙始於何時,聖經卻已告訴我們是何人所創。科學和聖經總是不謀而合,不只是宇宙從無中生有,創世記又說上帝創造了我們生存最適合的環境,並非偶然。

福音給人盼望
除了探討宇宙的起始,科學家也關心宇宙是否也會有結束的一天。他們認為以太陽系為例,太陽正處於中年期,等到太陽不發光不發熱,地球就不再有生命了。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也說到世界的結束,雖然有物理上的結束,上帝卻是創始成終的,「我是阿拉法和俄梅戛,是開始和終結。」祂要將我們帶進一個新天新地。我們雖無法以有限的頭腦來了解宇宙,聖經卻早已給了我們這個盼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所傳的是福音,就是好消息。如果我們沒有這個盼望,我們豈不醉生夢死終其一生。因此天時、地利、人和,絕不是科學萬能、人定勝天這種驕傲的態度所能達成的。

十年前挑戰者太空梭發生爆炸,七位年輕的太空人在一煞那間結束了生命,如果真的有靈魂,那麼他們現在在那裡呢?科學如此發達仍然無法給予人類肯定的答案。因此我由聖經的啟示中學習到,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唯一途徑,就是藉著這位「以馬內利」的神。創造宇宙的上帝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因著相信主耶穌,接受祂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罪就能得到赦免,得以因信稱義。原來我們與神之間有罪阻隔,現在因著接受耶穌,我們可以重新與上帝和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天人合一之道。當我再一次探討這部古老的聖經,我們知道它不是神話,卻是千真萬確神的話,它給你、我和全人類的指南,它引領我們歸回並與上帝建立良好的關係。
從人類歷史中,人類希望更多了解宇宙,所以我們用肉眼、望遠鏡,各種方法探測宇宙的奧秘—星球。有一顆大家耳熟能詳的哈雷彗星,幾百年前天文學家預測出這顆彗星,平均每七十五年到七十六年會經過地球一次,根據牛頓五百年前所發現的萬有引力證實這項預測。摩西曾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哈雷慧星平均七十五年或七十六年經過地球一次,好像一位天外特使提醒我們人生的短暫。雖然我們的生活暫且勞苦愁煩,但感謝神,我們所信仰的對象是賜盼望的耶穌基督。摩西又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12)求神幫助我們得著智慧的心及數算年日,能夠在困難中被主耶穌的喜樂所充滿,成為我們的力量。

憑信領受福氣
幾年前我一家人在洛杉磯遭逢一次重大的車禍,事發當時只有最小的兒子還是清醒的,當他發現家人都不省人事時,心中的恐懼與無助是不難想像的。事後他回憶說,他所能做的就是禱告,祈求神不要讓家人在這場車禍中喪生。我聽了好欣慰, 從我祖父在嘉義大林的街上接受福音,和幾位信徒合建了大林第一個長老教會,所以給我取名建堂,接下來這樣的信仰又得到家父和我的傳承,如今又能傳給兒子。基督教的信仰並不是天生世襲,而是自己必須與上帝建立好的關係。當時發生車禍時華人報紙中提到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因此我仔細的思考什麼是福氣,我從詩一百十五篇13-18節中得到福氣的真正來源。即使科學再發達,聖經都是不變的,它仍是個人和整個社會,乃至科學的指南針。我期望每個人都能把握機會接受上帝。

你們一定很想知道,我身為尖端科技的研究者,是抱持著怎麼樣的宇宙觀,其實太空科技和我們的信仰很類似,都在探討宇宙的奧妙及人生的意義,傳道書三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上帝用兩種不同的啟示,一種就是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通常在系統神學稱為普通的啟示;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靈,意思是上帝將一個特別的啟示放在人的心中。一方面有大自然的啟示,一方面又有永生的啟示,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奧秘,甚至得著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因此我確信宇宙有開始和結束。

從聖經中知道,主宰這宇宙開始和結束的是上帝,這位宇宙的創造者同時也管理宇宙,使整個宇宙大自然在秩序中和諧的運行。同時上帝不但給我們肉體的生命,又給我們靈性的生命,人雖然因犯罪離開上帝,祂成為以馬內利和我們重新和好,耶穌基督不只是我們的救主,也是我們每一天的主。上帝不但維持宇宙的秩序,也維持人和神、人和自己心靈的和諧關係。

談到我的人生觀,要從家父說起。家父幾年前開始洗腎,我知道這是我盡孝道的最終機會,遂將他老人家由巴西接到洛杉磯,直到幾年前過世於美國。當時雖然他肉體上承受了很大的苦痛,對上帝的信心卻更加堅定,我從他身上學習到基督徒應有的人生觀:第一是熱愛生命,約翰福音十章10節「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第二是不怕死亡,死雖是生命的一部份,就基督徒而言,生與死都是為榮耀上帝,何況我們有永生的盼望。

我的結論
我從太空科技所獲得的心得及啟示,第一是我們要有謙卑的心、第二是感恩的心、第三是相愛的心。我個人也有三個努力的方向,宇宙既是由天地人所構成,我願:一、對人有愛—幫助人,更關心人的靈魂;二、對地有情(有望)—保護這片土地和人內心的環境;三、對天有信—構成信望愛的人生,這是基督徒所要追求的目標,懇求神幫助我們努力走向合神旨意、榮神益人的人生。

來源:台灣聖經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