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傳統獅藝類{6p}
[列印本頁]
作者:
chen1490
時間:
2012-8-1 20:17:06
標題:
傳統獅藝類{6p}
舞 獅
醒獅陣旗幟往往大而醒目且加上有樁上的特技功夫(台灣獅和宋江獅以地上表演為主,而醒獅則以樁上特技表演為主。),陣容設備比台灣獅陣來的壯觀。其陣式除本身的醒獅技藝外,又加上台灣獅的技巧,故陣式也較可觀。醒獅陣特徵就是服裝非常的乾淨鮮麗活潑,加上台灣並不多陣,故較能博得掌聲及人們的喜愛。一般來舞獅的基本技藝,大致是「請金禮」、「四門」、「七星」、「八卦」、「咬腳」、「咬蝨」、「睡獅」、「翻獅」、「過橋」、「咬水果」、「馴獅(殺獅)」、「桌上及桌下功夫」、「桌上探井」、「獅切血(救獅)」、「搶金錢(賞紅包)」「咬青」、「接禮」、「拜廟」等。
舞 龍
中國人崇拜龍,龍象徵權力、尊貴和祥瑞。舞龍在中國宋朝時即已十分流行,至今不衰。龍的顏色,各地製作不同,或金黃、或青綠、或五彩、或火赤。有的在白天舞,有的在晚上舞;晚上舞的大都以流星火球開道。龍的長度也各有不同,由九節到二十四節不等,每節大約在一米半到二米之間。中華民國的三軍龍隊,每條巨龍長達一百二十米,重達百餘公斤,全身金光閃閃,由一百多位體魄強壯的隊員駕馭;每逢國家喜慶,舞動起來,氣宇昂揚,勢如排山倒海,猶似神龍現形。
舞麒麟
舞麒麟在中國傳統民間活動中都可算歷史猷長,怎樣留存到我國南方, 又能令現今之新界地方, 及遠至世界各地都有舞麒麟之縱跡。麒 麟 含 仁 懷 義 , 對 普 通 百 姓 而 言 , 則 是 送 子 神 獸 之 王 。麒 麟 與 龍 鳳 龜 合 為 四 靈 , 是 毛 類 動 物 之 王。按 一 般 說 法 , 麒 為 雄 、 麟 為 雌 , 麋 身 , 牛 尾 、 魚 鱗 , 足 為 偶 蹄 或 五 趾 , 頭 上 有 一 角 , 角 端 有 肉 。麒 麟 為 仁 獸 , 它 含 仁 懷 義 , 音 中 律 名 , 行 步 折 旋 皆 中 規 矩 , 擇 土 而 後 踏 , 不 踩 任 何 活 物 , 連 青 草 也 不 踐 踏 。
敢仔獅
在台灣,舞獅以新竹分成南北兩獅,俗稱南部獅與北部獅。南部獅流行於台灣南部及西螺一帶,是一種閉口獅(即嘴巴固定不能隨意啟閉者),由於其造型與古農村飼雞的竹籠非常相似,故又有人稱為「雞籠獅」,現今一般舞獅團體,也都以「雞籠獅」或「閉口獅」來稱之。北部獅則流行於台灣北部,嘴開很大,因其嘴巴係用敢仔(篩子之台語稱呼)所做成,故又稱敢仔獅。現今由於交通發達,台灣地狹,以及師父的南北教藝,已使得閉口獅與開口獅不再有南北之分,而有互相交流現南獅舞獅者,於各動作中引發出國術之不同功架,表現獅之威猛,配以雄壯鼓聲,令人振奮,故又稱為醒獅,民間認為具有僻邪驅魔之功效。其舞動範圍廣闊,跳躍靈活,配合各種腰馬步法,形態生動,更能表達喜 、怒、哀、樂、動、靜、驚之神態。
義勇獅
台灣陣頭,隨著傳統與風俗不同,南北各有差異,其中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獅頭」,特有各的特色,也是許多喜愛民俗的專家研究的對象之一。義勇獅為台灣北部頗為盛行的武館陣頭之一,與南部西螺一帶的武館以及宋江獅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介於兩者之間,甚之有過之無不及,各有其文化背景與特色。而義勇獅在表演的同時,除了傳統的舞獅之外,更配合著各式各樣的刀劍、兵器、拳腳作為演出時最主要的內容,武術站了表演當中相當大的部分。
金龍陣
金龍陣係一巨型金龍,長約數十尺,金色鱗片閃耀動人,由車輛拖行,每節可自由上下擺動,有如人間遊龍一般生動,不僅體型較為巨大,且又可以省去人工不足之窘境。令人較為惋惜的是,台灣傳統的藝陣文化,不僅僅是受到全球化的衝擊,更受到現代科技化的影響,許許多多的民俗藝陣,如:蜈蚣閣、藝閣、鼓陣…,都逐漸的被機械所取代,造成傳統藝陣文化後繼無人,面臨失傳的危機,為台灣傳統文化最大的隱憂。
資料來源:臺灣民俗香陣百科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