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隆的作品關切生活與生命的渾融關係,慣於從日常生活中思索生命母題,
雕塑作品將女體形象精煉為純粹的弧線造形,以最簡約的形體隱喻最複雜的課題,所謂的生之美。張子隆透過多元材質的探究與試煉,保留材質最真實的容貌與顏色,賦予材質最豐沛而寧靜的生命。每種材質都有自己獨特的天命,每種材質都是自然萬千世界之一,歷經時間所孕育,各個深富生之意義,觸感與形體都有其弦外之音,曾於鋼鐵廠駐場創作的張子隆,將數噸廢棄鋼鐵淨化修身,廢料經除銹、整型、清潔、轉化,透過創作賦予新生,如作品「負空間」,鋼鐵經火燒煉後,產生肌理,柔軟的視覺造形,形成剛柔並濟的虛實關係。張子隆透過雙手與材質持續謀合,並容兩者合二為一,圓融的弧線造形,試以展現生命源起,以實踐雕刻家布朗庫西( 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 :「簡化並非藝術的終點,而是更接近物體的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