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玉米太多了 [列印本頁]

作者: vvipp001    時間: 2012-10-7 17:27:33     標題: 玉米太多了

曾經,用玉米製造能源在德國被視為具有革命性的點子,但是對生質能源產業的補貼造成該國境內被穀物覆蓋、投資人熱切期待農民出售土地。一項為了拯救環境所誕生的技術,反而對環境造成破壞效果。

■一得一失

Renate Rahn,一個酪農,她挺過大大小小的產業危機,包括 2001 年的狂牛症、2009 年乳品價格崩盤,但現在她說自己也被迫要放棄了。因為她住在德國南部的 Schleswig-Holstein,那個地方已經讓她越來越難找到負擔得起土地來養牛跟種植飼料。過去四年,每公頃的放牧成本年年上漲,從 250 歐元飆升到 600 歐元

和酪農同業們失去的玉米田都到了生質能源公司手裡,能源公司每日兩回把切碎的玉米送進反應爐中,先讓它們變成甲烷,再轉變成電力。

Rahn 被迫用巴西的黃豆粕餵他的乳牛,其價格也不斷變得高昂,她知道自己會因為原物料而輸掉這場戰役,而她怪罪德國政府毀了酪農業。

■玉米之牆

把食物做成電力的想法誕生於 1998-2005 年,社會民主黨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與綠黨 (Green Party) 共同組織德國政府期間。當時因為糧食產量過剩,所以農民被授與一種休耕補貼,同時再生材料受到大力提倡,於是催生了一項計畫-讓德國變成一個充滿生質能源的樂土。

這項計畫最後導致全國各地佈滿了小型生質能源發電廠,引發一場受補貼的淘金熱,造成土地的巨變,和生態災難。

一座中等大小的生質能源設施需要 200公頃的玉米田做持續不斷的供應,這樣的需求改變了德國的地理景觀,德國北方的 Schleswig-Holstei 一向以遼闊無際而聞名,人稱「地平線大地」,但現在玉米像是一座牆一樣從南至北聳立在平原上。


德國境內如今種植了 81 萬公頃的玉米,這個面積等於德國東部省分 Thuringia 面積的一半,光是 2011 年增加用來種植玉米的土地面積就幾乎等於德國西南部省分 Saarland 的面積。

這造成一個可怕的後果-25 年來,德國首次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玉米以滿足自己國內的需求,飼料用玉米的產量也不足以支應德國境內需求,需要從國外進口。

德國用於農作與放牧的土地越來越少,連馬鈴薯等農作物都因此漲價,演變成一種電線和飼料槽在互相爭奪土地的局面。

競爭之激烈,Schleswig-Holstei 有個鄉村 Hohenwestedt 可以做為例子,只要當那裡有農人過世,都還沒有下葬就會有人上門要取得他的土地。



■小鳥、濕地、地下水都犧牲了

輪流種植不同作物,是良好農業實務上的標準元素,可以維持土壤的品質,但玉米狂熱已經蓋過了這項傳統。

玉米的確是一種不太需要輪作的農產品,它可以%E
作者: kinhwa    時間: 2012-10-7 18:47:31

玉米它可以在一塊地上連續種個 10 到 12 年,收成都不會減少太多。
但這一篇文章   看了半天  到底玉米多還是少   有矛盾耶   不懂??
作者: gtonion    時間: 2012-10-7 19:09:36

和石化燃料相比,燃燒生質燃料的確釋出較少溫室氣體,因而生質燃料是許多人寄予厚望的抗暖化救星,

但是談環保不能只看排放二氧化碳量,改變生態去種田,再從農作物變成生質燃料,這樣的轉換值得嗎?

很難接受食品要拿去作燃料!很都地區的人都正在飢餓中,作生質燃料會不會太浪費了!!
作者: paul500    時間: 2012-10-7 20:00:06

對的東西..給對的地方..
食品.就是給某某吃的...人也好.動物也好.
電.燃料.這種東西.就應該向上的空間索取.


作者: aniki999    時間: 2012-10-7 20:29:00

我不太明白這篇,但玉米光從種植到採收,至少也要1.5個月,所以要很大的面積去種植,應該不太合乎經濟效益吧

作者: 摩力之啟    時間: 2012-10-7 22:23:13

是否真的府合當前的經濟效應  民生與經濟左右是否能達到平衡  看在眼裏  總感可惜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