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捨離什麼?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10-14 23:25:02
標題:
捨離什麼?
捨離什麼?
於貪瞋癡應當捨離,
於聲聞乘應當捨離,
於緣覺乘應當捨離,
於善法相應當捨離。
──《大寶積經》
在世間上,我們必須親近善法、善行,也要能捨離不好的、不究竟的法。捨離些什麼呢?《大寶積經》告訴我們有四種應該捨離的東西:
「於貪瞋癡應當捨離」,說到貪瞋癡,佛教稱之為「三毒」。貪欲心一起,任何東西都想據為己有,一旦得不到,就會用不正當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貪心、欲望;瞋恨心一起,就像火炬一般,能燒掉我們的理智、人情、義理;愚癡心一起,就有了執著、邪見,會遮蔽我們的般若智慧。
對於毒害我們身心的三毒,佛教告訴我們應「勤修戒定慧」,來「息滅貪瞋癡」,以「戒」對治貪欲,以「定」對治瞋恚,以「慧」對治愚癡,以勤修戒定慧三學來捨離貪瞋癡三毒。
「於聲聞乘應當捨離」,聲聞,就是了達世間空相的阿羅漢行者。他們雖然捨離了貪瞋癡,少欲知足,煩惱淡薄,但是他們不發菩提心,不行菩薩道,不想普利人天、服務人群,因此常被稱為「焦芽敗種」。我們不應以少欲為滿足,應當遠離小乘的心態。
「於緣覺乘應當捨離」,緣覺,是指根器利、懂得宇宙十二因緣,無師自悟的行者。緣覺比聲聞略微好一些,但是他們性樂寂靜,雖然悟道了,卻生不起度眾的熱情,不想普利天下,因此我們也應當捨離。
「於善法相應當捨離」,善法相,就是做了一些善事,卻執著於行善這件事,得到的只是人天福報。一個人即使捨離了聲聞、緣覺,發心學習大乘菩薩道,但菩薩修行六度萬行,也應當照見諸法皆空,對於善法相也不應執著。
過去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我布施、建寺、造塔,有沒有功德?」達摩回答他:「了無功德!」說明了一個人縱然是對社會做了一點好事,卻希望別人回報,一著相,功德就小了。所以做了好事,就要把它忘記,即所謂「人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這首偈語提醒我們,應該捨離凡夫的貪瞋癡、二乘行者的自了心態,甚至在發起菩薩心之際,也要了知「諸法空相」,才能成就菩薩道,圓滿菩提道果。
來源:星雲說偈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19-8-4 08:58:51
《大方等大集經》修諸禪者
捨六根
。亦捨愛取陰界入。三界境界愛盡除。遠離三世及斷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若菩薩摩訶薩
棄捨六處
。是為菩薩摩訶薩應圓滿無所愛染。
《思益梵天所問經》
世尊。誰度欲河。佛言。能
捨六入
者
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
捨六入
者。
佛陀說,應 棄捨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