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如何找到真心 [列印本頁]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4 12:12:25     標題: 如何找到真心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祺一    時間: 2012-10-25 01:56:24

接下來講講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真心。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你看到一個棒球朝你的臉飛來,你會閃開嗎?當然會!這個不假思索閃開的動作,就是你的真心在驅動的。所以任何不假思索透過見聞覺知來做的,都是真心的表現

那小嬰兒,見球來不會有閃過的念頭,到底是什麼心呢?

根、塵、識,凡夫是相連貫的,所以會閃球也非真心!已動念知是球,會觸身才閃!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5 08:12: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5 08:22: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10-25 09:14:56

本帖最後由 caesar25 於 2012-10-25 09:26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0-25 08:22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開悟起修的人,就知道自己走了一堆冤枉路,為這身體造了一堆業,開悟就破" ...


凡夫無真心可言 嬰兒那是輪迴的意識心..

我們大概只有專心和熱心..

只有佛菩薩才有真心..
作者: 機動戰士    時間: 2012-10-25 10:38:23

大念處經.第三段:諸比丘.復次比丘,行則知我行.住則知我住,坐則知我坐,臥則知我臥,此身在何狀,亦知如其身......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5 14:17: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5 14:23: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5 22:24: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祺一    時間: 2012-10-26 01:27:18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0-25 08:12  
剛出生的小嬰兒,餓了就哭,飽了就睡,用的全是真心,一直到我們開始教他分別執著,哭了才有人抱,那他以 ...


【開悟】與【見性】相差十萬八千里遠!

當時六祖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句是開悟語!

但離【見性】還遠,所以五祖弘忍大師,再傳口訣與衣缽,直到【六祖壇經】出現時,慧能那時才是真正【見性】!



再補一句︰大善根器能瞬間開悟!
                    見性是要禪定下功夫!

任何文字語言皆無法形容【見性】,楞嚴經要看,達摩血脈論要看!佛陀是如何開悟見性也要想!書本永遠

找不到見性的!

人未見性時,真心與妄念是根聯的,就算不假思索,也非那個【真性】,從楞嚴經找

吧!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作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醮乾洞庭湖。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6 08:33: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祺一    時間: 2012-10-26 08:57:11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0-26 08:33  
所以末學並未說見性啊,找到真心只是明心而已,並未見性,見性的話,就成佛啦。可是一般人要明心都很難了 ...

佛友,你給我戴了頂高帽,只是讓我更心虛!

在佛法上,你我見解還是差異甚大!其實小孩也未是真心,小孩給父母親抱不會哭,但旁人抱就會哭,這就是與生俱的【我執】生起的分別念!

【不假思索】也非真,只是暫不起六識,但你的【七識我執念】依究在,何來而真!

至於楞嚴經的入黑暗能見暗的【見性】,那睜眼的見性在那?是否只有閉眼才能有真見呢?現今法師講解楞

嚴經,也都照文字翻而已,你問他見性、聞性、觸性,是什麼?他也無法回答!因為這部經是【修證】,若

沒有親自走一遭,永遠都是文字義!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6 09:18: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10-26 09:50:14

本帖最後由 caesar25 於 2012-10-26 09:52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0-25 14:23  
師兄要表達的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清楚明瞭,但是不起妄想分別執著,對吧.是自己的真心在操縱這個身,而不是這 ...


師兄佛安

  末學念佛時 可以清楚所作所為 也不刻意去理他是否有妄想執著 ..

圓覺經上說 無明留不住 也送不走..能察覺妄想 即是清淨..

所以不圖去除妄想 如果它已滅 就不追憶它..

另外我執就是夾雜這個<控制>的念頭...不圖控制 才有可能放下我執..

所以道證法師說:

<心裏如果希望得到娑婆世界任何的事、任何的成就,包括自己修行的成就啦、自己度眾生的成就,都是罣礙,都是『亂』的原因。如果仗著大海的力量,自然不會執著小水泡,這小水泡就沒什麼好亂,就亂不起來,才會真的老實,繫念佛號不亂,『仗他力』就是自然破除我執的最好方法。

念佛或是種任何善根、修任何功德,都是只為了要往生西方成佛,這就是善根回向西方。如果念佛,但是心裏還想追求自己念佛的成就感,那還是迥向六道。念佛就念佛,老實念佛,一個字一個字念清楚,聽清楚,本來就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何必另外再求什麼成就、什麼功德呢?  >

所以末學現在練習念佛 就是字字清楚 安住在念佛就好了..其他來則來 去則去 不管它...

就是這樣...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26 09:51: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kesselring    時間: 2012-10-26 11:17:45

本帖最後由 kesselring 於 2012-11-11 16:01 編輯
祺一 發表於 2012-10-25 01:56  
接下來講講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真心。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你看到一個棒球朝你的臉飛來,你會閃開嗎?當然會!這個 ...


你說錯囉.
別說是球,就算是個"你不知道的東西",你一樣會閃.
是在你的意識呈現之前就存在的東西.

小嬰兒如果不閃開,要嘛他活動不如成人圓滿,要嘛他的眼根還沒健全.
這就跟植物人,殘障者不會閃避是同樣道理.
如果嬰兒諸根健全俐落,一樣會閃躲.

有人做過實驗,讓嬰兒看懸崖邊上,一樣會驚慌畏懼,但實際上嬰兒並沒有從懸崖邊摔下的經驗,
而成年男子也沒有摔落過,但是驚慌的反應是一樣的.這就代表這是有"某種東西貫通他",不是
後天學來.

今天如果我不幸摔落高處,我的真心一樣默然而應,而不是起意識說我摔多高啊,加速度多少啊,
會不會死得很難看啊....所以,真心是比不作粗念的意識細心還要隱諱的東西.
(不是諸方大師說的明明白白一念不生的覺知心.因為覺知心是會斷滅的,就不能相應來世含藏業種了.)
作者: 祺一    時間: 2012-10-27 20:43:50

本帖最後由 祺一 於 2012-10-27 20:45 編輯
kesselring 發表於 2012-10-26 11:17  
你說錯囉.
別說是球,就算是個"你不知道的東西",你一樣會閃.
是在你的意識呈現之前就存在的東西.


先談你講得實驗︰這個實驗是取多少人做實驗,有多少人如你說的?是一百取一或一萬取二,或全部都是如此

呢?若是一兩個那也只能算是個案!

再者鷹兒是未滿4個月?或4~12個月大,或12個月大以上,這都有影響數據的!

小嬰兒剛出生以後,【根、塵、識】三者,尚未染塵,所以識仍渾屯,如一張【白色】的渾屯無明。  

而我們染塵就變成有色彩的渾屯無明,但有顏色與白色其屬是一樣的?但【根、塵、識】三者,尚未染塵,

仍舊有第七識我執念與八識的阿賴耶識!所以你所說的實驗,或許那個嬰兒剛好阿賴耶識,就存有從懸崖邊

摔下的恐懼感?還是100個嬰兒實驗100個都是如此呢?因為第八識可說將來性格的變數?

打個喻︰我的小女兒與小兒子,大約在一歲多至大賣場看見玩具,大女兒看見玩具就不會有要的念頭!小兒

子就會想要?所以說這是潛意識的關係?

再來談嬰兒的歲數,如果是在4個月內的嬰兒,較未染塵,但如果4個月,就能接受誘因,如爸媽遇到某情

況時,做個怕怕手識,4個月大的嬰兒就能接受並了解!至於滿週歲更不用講了,我的小孩一歲多就認識一百

多個英文單字,一歲半晚上就會起來自己尿尿!所以說你講的實驗要有數據,否則只是個案?

小孩剛出生本就有七識、八識這是與生俱,這是我說的但你最後那句︰(不是諸方大師說的明明白白一念不生的覺知心.因為覺知心是會斷滅的,就不能相應來世含藏業種了.)

我不曉得是什麼含意呢,可否用淺顯易懂的句字,告訴我!

再來你說我說錯了,可否告知我錯在那裡?學佛30多年來,所接觸的人,我認為只有【法門差

異有不同的認知!再來就是慧根不同領悟各不同!】
,我尚還不至於直指他人是錯誤的,因為在【佛

的眼中,菩薩仍舊有缺失,未圓滿】,
未到佛地仍屬迷妄,何能道他人是錯的呢?

在佛學過成中,我走的是【實修派】,雖偶而看一經典,但最不在經典找佛法,所以回文也較少引經據典,

在每次修法禪定完,必祈求佛菩薩加持︰開般若智慧!體認無上道!斷煩惱障!所以先行感謝師兄指正錯

誤!
作者: kesselring    時間: 2012-10-28 13:15:11

本帖最後由 kesselring 於 2012-10-28 13:20 編輯

修行道上,宜先契入明心.
先明心  証人無我.

習慣也要薰習.不要一瞬起嗔.
能踏實修行,才算實証.不然只是白走人生一趟.

作者: 祺一    時間: 2012-10-28 13:42:23

宗教這條路,講得多,悟證者少,口頭論者誰人不會!坦白說我確是犯了一個錯誤,要回【老奸巨滑】的回文時,我的靈覺提醒我,要論真心,與見性,在我禪定未至如此時,恐有不妥造次,但老奸巨滑的文彰我欣賞,所

以才不管!但老實講很多人要走這條【見性】的路,連怎走都還霧煞煞!還在抱佛書做佛夢呢?
作者: kesselring    時間: 2012-10-28 15:40:23

本帖最後由 kesselring 於 2012-10-28 15:47 編輯
祺一 發表於 2012-10-28 13:42  
宗教這條路,講得多,悟證者少,口頭論者誰人不會!坦白說我確是犯了一個錯誤,要回【老奸巨滑】的回文時, ...


那口頭論者與人辯時該會多久? 多久之後又不會?

人身難得今已得.莫要錯過.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0-30 18:29:23

禮敬先進大德

誠摯感念大德願相就討論,提攜吾輩後學。

劣學僅就交流,無心冒犯,語詞誇浮,唯表情態而已。

閣下就「如何找到真心」乙題舉以棒球之例。

劣學愚知,先進似以無需思索、自然為之即是真心之用。

劣學突想一例,

某日劣學騎車外出,路上一大卡車在身後逼近,
紅燈轉綠時,卡車喇叭驚天破地的「叭~~~」了一聲。
嚇得我是皮肉皆颤,脫口罵了一聲.....(X~~~)
後來猛一想,啊!這是真心呀。

我覺得我是不假思索,脫口就出。
但這只是我心不夠細膩,
感覺不到我心念早已海浪波湧的起落而去。

再有當朋友相聚聊起陳年往事之時,
講到精采處總是霹靂趴啦地滔滔不絕。
這時總是不覺得自己有在思考脫口便出,
其實是心念斷續相接一起一落,
快到自己無知無覺。

拳擊手經長時間訓練,
身體自然反應能使出攻擊或防禦的動作。
外人看似是自然反射的動作,無需經大腦思考。
但手腳無眼,不經一連串器官組合動作,又怎會使出那些姿勢呢。

淨空老法師開示中舉《菩薩處胎經》,
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我們心有所念不止一彈指,一彈指太快,「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
這裡的念對劣學之輩而言,自自然然皆是妄念、穢念、生死輪迴之念......


閣下後帖又續以嬰兒為例,
而嬰兒會饑會渴會累,實是因為他是"人"。
人皆有佛性,那麼佛性會饑會渴會累嗎?自然不會。
(先假設真心不同於佛性)
那真心會饑會渴會累嗎?自然也不會。
那會饑會渴會累到底是什麼?因為他是"人"。
凡慾界眾生皆有男女五慾,
色界眾生就無需飲食更無男女之別,
無色界眾生連身體形象都不同了是以類似光的型態存在。
所以吃睡飲食男女這些並非是真心之用,
反到是真真正正的「執著」。
"不假思索、用心如鏡、物來則應、物去不留"
即是在說「不執著」。

另則閣下忘記一點,
眾生輪迴生死於六道之中,
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以無我為我,以不淨為淨。(眾生四倒)
《地藏經》言:自是閻浮提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
嬰兒不是清純無暇而是另一罪惡生死之凡夫。

敬錄老和尚開示與諸位同修分享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BgXYW7dlhFs[/youtube]



那真心在哪?
我不知道.......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0-30 21:43: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1 10:49:59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0-30 21:43  
師兄,您舉的例,和末學說的"找到真心",以及淨空老法師說的"運用真心",其實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境界。
末學在 ...


敢問師兄在蕭老師處上課嗎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1 10:57: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2 22:21:22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2 22:23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1 10:57  
末學僅是自學自修,但以淨空法師、宣化上人以及印光大師之開示與著作為主要修習。 ...


師兄吉祥
末學擱待許久而未回覆
實因無法將思緒合宜表述
師兄覆文後附 四(六)字洪名
想必是位淨土行者
歷來淨宗祖師
不論何種宗門起修導淨
身後莫不只教人專修念佛
明心見性、他門心法卻不見提起
何以故  適機適時 利益三根 智頓皆成
師兄既以修淨為主
劣學懇請師兄多表述些念佛心得
鼓勵後進愚等要緊
若論二六時中 行臥諸事對應之心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正謂適宜
眼見色 念佛 耳聞聲 念佛
鼻嗅香 念佛 舌嘗味 念佛
身觸覺 念佛 意生法 念佛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3 00:48: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3 09:45:55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3 09:48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3 00:48  
師兄吉祥!!
末學才疏學淺,不敢有以弘教,不過師兄所言甚是,學者明心之後,確實應導歸淨土,以持名攝念 ...


世間多少聰明人,皆被之乎者也所誤,畢世不得實益。
居士慧根夙植,固為難得。然以多知多見,反為障礙。
既信淨土法門,何不於此法中死心做去。
而修返聞數息唯識等觀,此各種法,均是大乘法門。
然皆屬自力,未可與仗佛力之法門論其利益也。
今既發心念佛,當以心佛相應,生前得一心不亂,報盡登極樂上品為志事。
不必求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
宗門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
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
此義認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則其誤大矣。
今修念佛法門,當依大勢至菩薩所示,如子憶母之誠心,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實行。
果能死盡偷心,則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或可即得。
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視為易易。
縱不即得,當亦相去不遠矣。
都攝六根,為念佛最妙之一法。
念時無論聲默,常須攝耳諦聽。
此乃合返念念自性,與返聞聞自性之二義而兼修者。
返聞單屬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則為益大矣。
心念屬意,口念屬舌,耳聽屬耳,眼皮下垂,即見鼻端,則眼鼻二根亦攝。
五根既同歸一句佛號,身根焉有不恭敬嚴肅之理乎。
故知都攝六根,下手在聽。
能都攝六根,則心識凝靜而不浮散,便名淨念。
以六根既攝,雜妄等念潛消故也。
淨念又能常常相繼無或間斷。
則念佛三昧,可即得矣。
故下曰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此大勢至菩薩,以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者。
實三根普被,有利無弊也。
果肯依之而修,當必有觀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印光法師文鈔》之《復張曙蕉居士書八》


劣愚誠請師兄釋意,何以故「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頓全收。」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3 12:29: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3 19:13:26

問,念佛一法,何以見得三根普被。
答,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聲,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懇切心,故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
若論上根,以初發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回向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文鈔三編卷四淨業社開示法語)

佛力金剛上度法身大士,下拔地獄眾生。無頓無悟雜心妄念之輩又有何難?
若說苦業相逼的情況下,數聲佛號即能明心見心,或言淨念相繼,實枉屈彌陀大智釋迦慈心,亦非印祖此番開示之意。
「往生三法」─信、願、行。不見需得明心見心,或達淨念相繼之境,即是非要。
既是非要,不論平生、臨終皆無需執念於此。
覺明妙行菩薩: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西方確指》

善導大師 兩種深信文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要想自己有點功夫,就是不願信第一種深信。自然也不願仰賴彌陀慈力往生,這叫自力修行。

彌陀慈父(法藏比丘)五劫思唯特闢念佛一法,若言最尊最勝的念佛法門尚不能救度妄心雜念的眾生,豈不是疑惑佛智?
烏鴉?就是一定是黑色的。白色、花色的就不是烏鴉。叫白鴉、花鴉。
眾生?如不深具貪、嗔、癡無力自救又何需彌陀慈悲特闢法門。

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參禪成就。是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是以故,時是末法,機是罪惡生死凡夫,法唯靠淨土方能解脫。
若不在淨土下功夫,以他宗他派教法易走偏差。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印祖有許多這主題開示,煩請自行恭閱。

文無頭緒,抱歉...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3 22:59: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4 13:14:33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4 13:15 編輯

以前我和師兄觀念想法一樣
極樂世界是極善之人往生之所
吾等愚劣之輩是心羨而不敢往
要問起往生一事有沒有信心
臨終之刻未到又何敢斷言
一念佛號心中妄念即起
毫無纖毫功夫又何談直入一心

劣愚要講的是
「念佛生西真的沒那麼困難。」

第十八願因願文 (法藏比丘大慈誓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至心信樂(信)
欲生我國(願)
乃至十念(行)

第十八願願成就文 (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信心歡喜(信)
乃至一念,至心回向(行)
願生彼國(願)

簡不簡單?

不論功夫深淺智愚凡聖─從「信」下手。
《華嚴經》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摘錄慧淨上人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義


‧信何事?信機信法。

【信法】
‧法:乃至十念 ,乘佛願力,定得往生。

‧信心來源:「設我得佛」。以果地覺 ,為因地心。
‧信何事?即下: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決定往生。

‧信何事?信自己無力 ,信彌陀有力。非如聖道門。
‧信有極樂、彌陀:信極樂乃我所有 ,信彌陀乃我救主,信念佛必得往生。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不信彌陀救度是所有惡中之惡,信受彌陀救度是所有善中之善。
‧五逆謗法固然極惡 ,但信彌陀者得救;六度萬行固然大善,但疑彌陀者墮落。
‧沒有善能勝過彌陀救度之善,沒有惡能障礙彌陀救度之惡。
‧六字萬德洪名是六度萬行之妙體,稱念彌陀名號是恆沙功德的結晶。

‧信者得救 ,念佛易故、勝故,順佛願故。
‧蓮池大師言:「千信即千生 ,萬信即萬生。」

【信機】
‧機:無出離緣。

‧善導大師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地藏經》言:「閻浮提眾生 ,起心動念,言語舉止,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淨度菩薩經》言:「一人一日中 ,八億四千念;念念之所為,無非三塗業。」


信生願起行後不叨述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以上沒有談到什麼工夫深淺、一心不亂、明心見性......
信佛、願生、念佛 =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再重申一次原因,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其他的阿彌陀佛包辦包成萬無一漏。


不持戒不坐禪不觀照不讀經不拜懺,功德夠嗎?資糧夠嗎?

《無量壽經》〈流通分〉之文:

佛告彌勒: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無上功德的無上二字盡道其義。


印光大師

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善導大師

1.自餘諸行,雖名是善,若非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2.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

3.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4.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5.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6.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7.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如此毫無限制凡夫能行才能稱得上「易」行道、「三根普被,利頓全收」。
若五劫思維後必須要明心、見性、一心不亂、淨念相繼、臨終正念分明,如
此嚴苛條件恐萬中無一能往生。相反的,信佛願生,不論販夫俗卒、男女老
幼、聖人凡夫、地獄膀生莫不皆往。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4 13:47:37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3 22:59  
末學不知師兄的文是要告訴末學什麼?還請師兄明示?
唸佛法門的重點:
一、信,善導大師所舉兩種信。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而欲平論,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為平論,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為烏有。(文鈔續編卷上復善覺大師書)


善導大師 《觀經四帖殊》「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妙好人上上人最勝人。」

《觀經》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法然上人 《選擇本願念佛集》「 任何大罪,念佛即消,任何惡人,念佛即善。」


淨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及,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增廣文鈔卷一書一第八五頁「復周智茂居士書」)


念佛,佛就會救;不念佛,佛還是會救。
作者: 祺一    時間: 2012-11-4 16:00:49

兩位所言都對啦,但形而上的宗教,還是要重【實修】,若沒有每日禪定唸佛,不就顯得無意義了!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4 16:53: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11-4 17:01:38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4 16:53  
師兄吉祥!!

既然師兄已經這麼認為了,末學也沒什麼好說了!!

師兄佛安

      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所以末學才說 凡夫討論佛法 純以解無聊~

     就勸人老實念佛即可...我們自己都說不清

連淨空老法師都遭人誤解 我們何德何能傳法...

    阿彌陀佛~~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4 17:14: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4 22:34:01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4 22:47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4 16:53  
師兄吉祥!!

既然師兄已經這麼認為了,末學也沒什麼好說了!!


淨宗祖師
善導大師與永明延壽大師每日行門功課不同
法相同但機不同所以示現表法不同
更不僅如此祖師們對經義的解釋
也有些許處以後人來看是不同解釋
例如 唯除五逆 毀謗正法 的解釋
但若能再參據祖師大德弘法當時的情況
體、相、用、 因、緣、果、 事、理
就較能瞭解為何同法異解
老和尚不僅為淨宗一代大師
兼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儒家弟子規,道家太上感應篇,佛家十善業道)
以方便入真實故 時不同故 機不同故


疑佛大慈願力故

我覺得念佛能往生但要有總總條件
明心見性、事一心念佛、理一心念佛、功夫成片、淨念相續、戒行清淨、不起妄念、臨終正念分明、
不起一絲一毫執著.......
你這樣念不能往生 他那樣念也不能往生 最後誰念才能往生?
以古佛之智五劫思維出這樣行不通的事。
只在理上講得通,事上講不通。三根普被是假的?

或是 信佛大慈願力故

信佛 願生 念佛 滿足往生 信願行 順應彌陀接引願
我覺得念佛就能往生
你這樣念能往生 他那樣念也能往生 大家各自念都能往生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jcwluMLqyD8[/youtube]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11-5 09:37:27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4 17:14  
師兄吉祥!!
好久沒和師兄聊佛法了
我貼了六段淨空法師的開示,大家看看

師兄佛安

     老和尚的開示 末學已經看了三年了 就恢復到法師所言 老實念佛..

開示是為了解釋念佛的內容 既然不疑惑而回歸念佛

就如同印光大師所言 一句佛號到底....

     就準備回家了 何必再背行李勒..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5 21:53: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11-6 08:34:32

本帖最後由 caesar25 於 2012-11-6 08:58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5 21:53  
各位師兄吉祥!!
末學知道每個人的見地差異太大,討論是討論不出結果來的。末學只希望所有念佛人都真正的 ...


師兄佛安

        關於條件說 有善導大師 藕益大師 印光大師 淨空法師 還有密宗上師等.. 請問誰是正確的勒~

其實只要堅守奉行自己導師的教導 尊師重道者 一定都可以往生.. 不是只有師兄所提一家言..

善導大師 藕益大師 印光大師 等法師 一般確信都已往生淨土.. 他們的言論 通通可以被證實..

所以師兄每當說不清楚時 就貼淨空法師的開示當擋箭牌 這是沒有絕對標準的..

這即是大家討論沒有定論的原因...因為淨空法師不是唯一的標準..

重點在於信佛.. 只要把身心交給佛 佛菩薩一定會想辦法幫我們往生

佛氏門中 不捨一人...至於要不要背行李才能往生 還是那句話: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

師兄想背就背 我們比較懶惰 淨土具足一切功德 食衣住行育樂皆全

我們就是把業障交給彌陀 空空兩串蕉 安安心心上淨土大船...也是可以到的..

南無阿彌陀佛~

PS: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佛>上 而不是<業障>上 把時間花在哪裡 成就就在那裡..

     所以<念佛>成佛 念<業障>的條件 那就不保險一定往生了..
作者: 祺一    時間: 2012-11-7 01:25:48

佛友你好︰

第三次論【真心】,希望不會造成你的困擾,若依【實證】面來講,非經典論

的思維,至少要禪定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存,當不以六根起識﹙觸﹚,這時內心光明顯現,

對照外境事物,能通澈無礙,而不是以六根起識】,去對應外境事物,若還

動用到六根起識,則非【真心】,這個真心是不會隨波起動而執,是對任何事物皆能以貫通事物始末真相,

因內心光明已現,所以未到六根不存的禪定功夫,皆不可能有【真心】!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7 09:39: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7 10:36: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11-7 11:44:02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7 10:36  
師兄吉祥!!
若照師兄的意思,佛法即是二法,因為您也不知道誰是正確的,所以就挑一個自己相信的,是嗎?佛 ...

師兄佛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念佛的當下 就是心淨.. 憶佛則是成佛...

這討論議題 末學就不再多言~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7 12:36:19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7 10:36  
師兄吉祥!!
若照師兄的意思,佛法即是二法,因為您也不知道誰是正確的,所以就挑一個自己相信的,是嗎?佛 ...

請恕劣愚叨碎

第十八願 臨終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十方諸佛異口同讚彌陀宏願
正心正念正行為上機
雜行雜念雜行為下機
若不能總攝三輩普利群萌
諸佛又何以同贊
再再重申三輩
實乃心用於下機之眾
地獄眾生分分秒秒苦痛不堪
又何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地獄眾生三毒最勝
又何能修持淨業三福
地獄眾生非受邢具即石鐵火冰
非仰佛力不能拔其苦
又何能常時無閒志心持念

為親造像  入獄度亡

并州張元壽為亡親造阿彌陀像感應出并州記

張元壽,并州人,雖有善心,其家以殺生為業。雙親亡沒後,斷殺生業,修念阿彌陀佛。發心為救雙親,造阿彌陀佛三尺像,安置舊室,香花燈明,供養禮拜。

其夢室中有光,光中乘蓮臺者二十餘人;於中二人,近於庭上呼元壽,壽即問:「誰?」

答:「吾是汝父母,雖解念佛三昧,好酒肉食,殺生魚鳥等多故,墮叫喚地獄;雖墮地獄,以念佛力,熱鐵融銅如涼水。昨日沙門身長三尺,來說法;同業者二十餘人,聞沙門說,皆離地獄,方生淨土。時熟以是因緣來告,在空中人者,即地獄中同業者也。」

說此事已,指西方而去。以所夢語僧,皆謂所造像,往地獄中救苦矣。(三寶感應要略錄、淨土聖賢錄)

同業者二十餘人皆仗佛力往生西方,
三毒熾熱的罪人不就正如我們累生累世的模樣嗎?
大慈父垂手遙盼,何時因緣纔會成熟呀,
時間一到彌陀自來接引,不捨眾生在六道中多待一會兒,
而此生我們念佛正是大因緣,念佛即是大正行,念佛即是大功德,念佛即是順佛意。
彌陀慈父不用你一心不亂、不用你三昧一如,不用你理事一心.....
只要你願意念佛,阿彌陀佛立即佇立在你頭頂對你放光加持,
大慈悲父遙盼十劫的眾生呀,回歸極樂故土的時機成熟了呀,
順應彌陀超世四十八願,登坐蓮臺直至普堤吧。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7 13:26:26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7 13:34 編輯
caesar25 發表於 2012-11-7 11:44  
師兄佛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好意思這個好像有關禪或唯識
我對這種瞭解甚少
希望不要見怪互相討論想法

師兄說的有點理想化
比如說 當下清淨即是佛(也可以說即是淨土)
但是當下是什麼(我)都無法知道
又怎麼會知道清淨是什麼

參考 《菩薩處胎經》
淨空老和尚開示的影片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ZSb-Wn9zJ_g[/youtube]

一彈指有多少念?「三十二億百千念」
我只能(用幻想用妄念)想像成
當感覺腦海中有一個念頭閃過時
其實早就無數念來無數念去
但我的(大腦)心還以為只有一個
所以當下是什麼
一個妄念起滅?
一堆妄念起滅?
既然是妄又怎麼會真的是當下
當下就是現在
現在這一秒(一毫秒、一微秒)
還沒感覺到就過去了
(感覺又是妄想幻想)
所以現在是什麼

再來就是心 心是什麼
我找到的都只有妄心
看得出來我對這個很外行
但我知道這幾句要佛才能說到作到
我們講起來到是有點怪怪的
提出來是瞭解學習眾位先進的見解
請多多指導
作者: auto1217    時間: 2012-11-7 14:21:30

.................真心...妄心...有差嗎?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7 15:44:44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7 10:36  
師兄吉祥!!
若照師兄的意思,佛法即是二法,因為您也不知道誰是正確的,所以就挑一個自己相信的,是嗎?佛 ...

《華嚴經》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彌陀經云:執持名號,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

原文提要:彌陀經云,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此一日七日
,乃是舉例之詞,不可執定,若是等覺根性,一念即能不亂,何待一日,若是逆
惡根性,畢生亦難一心,何況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為一例,發而為論,深自
矜誇,謂為發前人所未發,實為上違佛祖誠言,下啟後進狂妄,令人不勝悲痛哀
憐而莫之能止也。)(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一日至七日是譬喻的數目,上根器不用一日,下根器(就是我)一輩子也無法達成。

相關注釋:衷論曰:「遍考傳記,固未嘗見一人念佛七日即證三昧者。既未嘗見
一人之徵驗,而以為果有其事,可乎?」王耕心執定七日,不知是「舉例」,故
有此誤。(選自《讀印光大師文鈔記》)

王居士執著在七日證得三昧(一心不亂),但找不到任何成功的資料。還誤以為佛
(彌陀經)打誑語。反觀現在,仍然有許多人(我以前也是)誤解一、七日以及一心
不亂的意思。


原文提要:彌陀經當依蕅益要解。衷論詮釋,多有任己見,違經旨處,不可依從
。佛為九法界眾生說法,豈可以已之智力不能,而遂斷以決無此理。其一日七日
之釋,顯是以己量九法界。若如是詮,豈特彌陀一經,不能統攝群機。一代教典
之圓頓妙談,皆當以己智不能,而疑為妄語。謗佛謗法謗僧,罪在不原。雖於下
根有警發處,然傷其大體,此(印光)不敢勸人受持也。淨土法門,猶如大海。長
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
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唯
當企及於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
(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五逆十惡未證三昧未得一心念佛亦生,莫自立科條,不依佛說。

印光大師講,要唸到"常時無間,迨至臨終""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全文如下

印光大師開示:切不可以躁妄心,求聖境界及得種種神通

    接九月十三日手書,知已進關靜修,不勝欣慰。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實攝心,則內
無妄念,專注於一句佛號中,必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
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聖境界現,及得種種神通。只期心佛相應而已。所謂全
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當空,霜雪俱化
。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為苦惱於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專欲得見聖境,
不知聖境之得,須到業盡情空地位。否則,勿道所得者皆屬魔境,即是聖境亦無
所益,或有大損。以不知精進力修,反從此生大歡喜,未得謂得,則必至著魔發
狂。《楞嚴經》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謂
也。

    況汝之境界乃屬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從前所有淫欲瞋恚等心不起。
即或偶起,當即覺照,令其速滅。喻如賊至其家,若主人識得是賊,其賊即時便
去。若當做家裡人,則其家便被賊劫掠淨盡矣。

印光大師:「復諦醒法師書」

請注意覆書對象是「正在閉關專心修行」的諦醒法師,出家修行者的標準若是套
到一般在家人身上可是嚴格許多了。印祖解釋「心佛相應」的境界即是「全心是
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但印祖書信勉勵諦醒法師時,並不是「
最少」、「務必」、「一定」而用「只期」二字,喻意可明。若出家眾都用上了
「只期」,滾滾紅塵中的在家人更是「遙遙無期」吧。加上前文「修行切不可以
躁妄心,求得聖境界現,及得種種神通」。喻示佛子應用心於專注於一句佛號中
,而不是急躁地妄想貪圖神通、聖境顯現。


縱根機陋劣,未證三昧,但以信願持佛名號,如子憶母,常時無間,迨至臨終,感應道交,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末世眾生,唯此是賴。

【縱根機陋劣,未證三昧】

就是(我這種)罪惡生死凡夫。


【但以信願持佛名號】

持名念佛 信願行

【如子憶母,常時無間】

如遊子思念慈母,時常念而不間斷懈怠,如果依字解義成一天24小時都不能間斷
,一直念、一直念、一直念不停,那又有誰能辦得到?這誤會可就大了。 無間應
該解釋成不要間斷、懈怠、放棄。


【迨至臨終,感應道交】

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捨報往生,皆不停改變、放棄念佛求生西方,自然順應佛意,
乘佛慈願。


【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臨終捨報之時,仰仗彌陀大慈願力(四十八願),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金
壁輝煌的金色觸光布滿全身。彌陀慈目微笑,滿天聖眾齊擁歡賀。縱使三業不靜
縱使造犯十惡,在彌陀放光加持下登上蓮臺,回歸西方故土直至菩提。 (重點:
乘願再來,度己、度人這時才是真的發大菩提心。)


【末世眾生,唯此是賴,否則但種來因,難得實益。】

就是說(像我這種人)只剩下這條活路可以走了,否則悽悽慘慘兮兮又得再入輪迴,不知何劫
才能重獲人身,親近佛法。白白浪費一次大好因緣。


【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無念而念,
念而無念,心佛兩彰,而復雙泯時,則實相妙理,覿體顯露,西方依正,徹底圓
彰。即持名而深達實相,不作觀而親見西方】

「如果能」認真持念,達到「心佛相印」(我覺得應該是念佛三昧比較合適)的
境界,那麼就能達到實相念佛的境界(跳過一大推不會解釋),屆時西方依正莊嚴
晃如目前。這裡的「果能」與前述的「只期」相似,都是印祖勉勵大家精進用功
的用詞,並無「肯定」、「務必」、「一定要」的意思。


【攝機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鈍根之士,大暢如來出世之懷。以故從上知識
,多皆注重於持名一門,此念他佛之大致也。】

「攝機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鈍根之士」,參考印祖對一心不亂的覆書。提
到下根機的人「逆惡根性,畢生亦難一心」。若要一心(或其他總總條件),自然
不能普攝群機,利益鈍根,即非必要性。故念佛要求什麼,往生三法─「信願行
」。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
〈信佛修淨土者〉第一須要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第二須
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不使名利及人天福報之心稍萌,則可謂德淨。即維摩所
謂: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心有汙穢,何能生淨土乎。
(《印光法師文鈔(續)》「復海門蔡錫鼎書三」)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

劣愚智鈍有兩種解釋,一為「專」、一為「增上」、一為「乘佛慈願」。
「專」者不論作何行門功課,不求人天福報、現世安康,皆為往生西方。
「增上」修諸功德回向往生西方,為增往生助緣。

第十九願 臨終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
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智慧高超,以多元化的方式,接引各種類型修行的眾生。

【〈信佛修淨土者〉第一須要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第二
須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不使名利及人天福報之心稍萌,則可謂德淨。】

念佛人基本就要將十善業作好,再則更該懂得念佛不是為貪圖現世利益、或求來
世福報享樂。而是為了往生大事。


重點性的一句【心有汙穢,何能生淨土乎。】

「十法界唯有佛一人清淨。」若心淨纔能生淨土,那唯有佛一人能生淨土?《地
藏經》南閻浮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又何談心淨。自然不是依
文解意的解讀。印祖前文慈憫佛子造十惡墮三屠,定是不可。示勉行守十善,此
為人天的基本。後示佛子莫貪失忘本,被名利矇蔽了淨念。依教奉行自然就是念
佛妙好人,即如《觀經》:人中芬陀利華(白淨蓮花之意)。 淨心(順佛智、乘佛
願、求生西方),淨念(持名念佛),西方道路不期是可達。


增廣文鈔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女人但當篤修淨業,專持佛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自然現生親證念佛三昧,臨終往生上品。縱未能親證三昧,亦得以高預海會,長侍彌陀。……既有真信切願,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于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待至臨終,生上上品。可謂極修持之能事也已。

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印祖用「必須」二字,是在教導「現生親證念佛三昧」的方法。前文已書不證三昧凡夫亦生的文章,但若能現生證得,是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好。


印祖: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文鈔三編卷四答俞大錫居士問)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7 17:15: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7 17:23: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8 14:08:26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8 15:22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7 17:15  
師兄吉祥!!
師兄所舉的我都同意,但是重點是唸佛要成佛,總不離末學所講的四點,其它善法亦需做為增上,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近代淨土第一人,即所證量,非凡夫俗子窺測。
尚不論印祖是否為菩薩慈悲示現,言行身教莫教人心受折服,淨土通達更是無
不傾拜讚嘆。捫心自問,自己比起印祖又是如何。若連一代大師皆不敢自言已
證三昧、入得一心。何人更能勝出其右?若以一心與否為往生要件,印祖若未
能及至一心,印祖往生與否是不是也成敗參疑?此法若連上上之機得度與否都
仍不定,何論中輩之眾、下劣之機。若此,又有何人能往生西邦?今生西方無
望耶。

自然不是

換個簡單的方式想,如果你是阿彌陀佛。

如果你是阿彌陀佛,有一位平生念佛(一輩子/半輩子/七天/一天/一句/一字)的佛子,
臨命終時,起了顛倒忘了西方,你會不會為他放光加持,為他除疑生信?
臨命終時,冤親債主前來討債,你會不會為他排冤解怨,為他破障生西?
你會不會藉此因緣,為眾位冤親債主講經說法,同引西方?
臨命終時,他還沒有能證得一心,沒有悟入三昧,善行不多、眾惡不少,
你會慈悲授手,為他摩頂授記嗎?

如果你都願意,代表你夠慈悲。
但阿彌陀佛一定比你更加慈悲。
100分一定及格,但不代表及格就一定要100分。
彌陀慈父佇立金蓮十大劫,只等你願意歸來,
彌陀慈父垂手盼引十大劫,只等你願意歸來,
彌陀慈父又為什麼會訂下那麼多困難的條件呢。
只要你願意,百分之百錄取率,專車到府接送。

吾佛慈悲廣度眾生必度我    人天缺陷不念彌陀更念誰

中華淨土宗協會.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淨土聯語


不用三祗修福慧    但憑六字出乾坤

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利劍即是彌陀號    一聲稱念罪皆除

一聲佛號微微念    七寶蓮花大大開

一句彌陀心口念    萬朵蓮花足下生

一句彌陀聲聲念    四色蓮花朵朵開

一從佛向舌根念    不覺花隨足下生

人人皆念彌陀佛    個個同生極樂國

善導大師言:

一、極樂無為涅盤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是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二、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三、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文字太多怕師兄不耐,故僅節錄部份。祖師大德為何多勸行者念佛,實乃往生正行故。
順佛意、乘佛願,其餘諸善雜行皆為助緣,兄萬莫識錯。

善導大師言:自餘眾善,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淨土法門非禪門現世頓超之法,隨順佛願念佛往生才是精要,契入一心、頓入三昧非念佛人之必要。
三大阿僧祇劫從初果入流起算,概說修福修慧三大劫。即是現生以念佛入三昧,亦需悟後起修,並非
即身是佛。阿彌陀佛莊嚴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亦需花費許久的時間。多久?「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的時
間。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金寶樓閣,聆聽阿彌陀佛宣說妙法,證得無生法忍,再開始破一品無明
證一分法身。念佛人的「悟後起修」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才開始。那時的悟是真悟,修才是真修。所
以,現生念佛為的就是往生西方而已。成佛之路,待西方相聚乞兄相教。

兄現所行,名「二力往生」以二十願為修行根本,信佛願力,卻恐少缺,故兼「自力」,以為妥當。
普遍天台宗修持淨土皆是如此。因地功夫深淺,蓮分九品高低。劣愚信持「他力往生」,以十八願為
修行根本,彌陀慈誓「總」攝群萌,非「少」、非「獨」。無論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他
力往生、自力往生、二力往生,莫不皆為彌陀之子。法有不同,順應眾生之機而已。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8 15:23: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8 15:47:39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8 16:29 編輯

1.凡夫障眼難見佛身,但臨終見佛是彌陀慈誓,一切皆合乎因果道理。

2.念佛法門之殊勝在於,凡夫能帶「業」往生。

3.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順應眾生心性。六度萬行各有所利,念佛之利在於「穩當」,適時適機。

4.《觀經》所言定非虛假,但若僅居限文字,恐煞費佛心。上輩者,需捨家棄欲,而作沙門。

(淨空老和尚開示) 韋提希夫人悟無生法忍於現世,必是上品上生極樂佛土。

韋提希乃在家婦女,現生得忍,上品往生。足證上輩生者, 不限於出家之眾。

復顯淨宗妙法破盡規格,至極圓頓,不可思議。

5.(淨空老和尚開示) 既能至心念佛,必定具足信願,既有信願,即是發菩提之心。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6.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餘比日自見聞: 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這裡講「專」,專─持名念佛。「雜」─修諸善行。

疑惑心:不聽佛語、不信佛智、不順佛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即是佛語、佛智、佛願。(念佛、往生)

我相信念佛往生的人很多,只是現世預知時至的少,預知時至要功夫。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8 16:56: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8 19:26: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2-11-9 11:53: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oooyyooo    時間: 2012-11-12 17:06:33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2-11-12 17:11 編輯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1-9 11:53  
交光大師在《楞嚴經正脈》裡面就講,那是講高層次的修行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沒辦法,達不到那個境界, ...


師兄吉祥!!
阿彌陀佛其實無時不刻在加持一切佛子眾生,並不單單只加持念佛人啊。可是我們為什麼大多數人看不到呢?因為業障障住我們,所以末學才說,要念佛、要修善、要持戒、要迴向,這都是要做的,不要說念佛法門除了念佛就什麼都不管了,這到臨終阿彌陀佛就算來了,您也看不見啊!

業障遮蔽所以凡夫障眼難見佛身,但臨終見佛是彌陀慈誓第(18願、第19願、第20願),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一切皆合乎因果道理。彌陀慈父以臨終接引為誓,果地圓滿才有這句佛號。自古至今,沒有臨終之時,阿彌陀佛來了但業障蔽眼看不見,所以無法往生之事。若有請提供劣愚見聞。


我們都相信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可問題在我們這一邊啊,業障在我們這邊啊,我們不去消業、不去為善抵債,不發願不回向,它就像一堵牆擋在自己眼前,佛來您也見不到啊,因為您被煩惱障住了。

是的,問題的確在我們這。眾生根性千百億,不論善、惡、智、愚,彌陀皆一視同仁。只有不願往生者,彌陀無法接引。往生資糧「信、願、行」。若無「信」即難生「願」,自然「行」少乃至無「行」。若無法生彌陀必救我之「信」,自然往生困難重重。自古至今,沒有念佛人願往生,所以彌陀不來接引之事。若有請提供劣愚見聞。


如果每個人都搞不清楚這塊,都只說念佛就可以,那應該所有念佛人早就走光了,為何還會說一萬個只有兩三個往生呢?搞錯了嘛!問題在自己身上,不從自己身上修,只去賴佛接引,佛來您也見不到啊。您平日念佛,阿彌陀佛長住您的頭頂,您看見了嗎?

同上。

凡夫障眼難見佛身,但臨終見佛是彌陀慈誓,一切皆合乎因果道理。



佛說要念佛,佛也說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啊,怎麼到了念佛法門就只剩念佛了呢?
佛說的其他話就看不見了?如果真是這樣,佛法就是二法,因為每個人都只挑自己相信的那一部分去信,搞不清楚誰是正確的,這就是迷信。佛法是不二法,持戒修善、清淨平等、慈悲喜捨,不因法門不同有所差別,哪有說到了念佛法門就不用管這些呢?

佛也曾說其他諸佛淨土,那念佛專求西方啟不二法?啟不違逆佛意?自然非也。淨土僅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道道相同,法法相通,適機適時而已,更非取一捨萬。往生依藉「信、願、行」,「持戒修善」是人天基本,念佛人自是需遵行持守。但修行淨土法門以往生為「要」,如果不談首要之務,盡講其他助行,啟不本末倒置,不如直接修學他法。

念佛法門之殊勝在於,凡夫能帶「業」往生。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順應眾生心性。六度萬行各有所利,念佛之利在於「穩當」,適時適機。


末學講了很多遍,最低限度要在臨終一刻伏住煩惱,心中除了阿彌陀佛別無一物,只有這樣才能見到阿彌陀佛,不然來了也沒用,看不到、接不到,因為阿彌陀佛是清淨、您是煩惱汙濁的情況,那兩者根本不相應,就像電線不來電一樣,有電線也沒用。

往生之法「信、願、行」,不知道師兄依據何部經論注疏「不伏煩腦不能往生」之說?

無量壽經裡講的很清楚,往生極樂的三種情形: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觀經》所言定非虛假,但若僅居限文字,恐煞費佛心。上輩者,需捨家棄欲,而作沙門。(淨空老和尚開示)韋提希夫人悟無生法忍於現世,必是上品上生極樂佛土。韋提希乃在家婦女,現生得忍,上品往生。足證上輩生者,不限於出家之眾。復顯淨宗妙法破盡規格,至極圓頓,不可思議。

師兄將重點放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劣愚特引老和尚開示之意在於,經文之意不能僅限於流表,出家沙門亦非唯一上輩往生條件,師兄「不伏煩腦」之說,啟不更是自礙礙人。


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這中間不論上中下三輩,都要"發菩提心",請問師兄,什麼是菩提心呢?是想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享福的心,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真誠心呢?,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需要持戒修善、不需要做什麼,只要念佛,是嗎?

(淨空老和尚開示)既能至心念佛,必定具足信願,既有信願,即是發菩提之心。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願成佛之心是不是菩提之心?若不是,請師兄慈悲教授。往生西方即是與諸上善人具會一處,彌陀慈父為師,觀音、勢至為同道友,成就一生補處菩薩摩呵薩,成佛是必定的事。願往生心是不是無上菩提心?見佛聞法,開顯智慧,悟後起修,此時才談得上持清淨戒、修菩薩行。因地持戒修善不是不重要,隨緣隨份。念佛往生才是必行之務,若不能此生成就往生,就枉費人身。不論上、中、下品都有一個相同之處,願生彼國、一向專念,此為往生根本,捨此無他。標準依舊是「信、願、行」。並無「不伏煩腦不能往生」之說。



照師兄講的這般容易,那請問師兄,一萬個只有兩三個往生,究竟是為何呢?請師兄指導,末學實在不懂為何現況會跟師兄所講的差這麼多?若不是末學所講的原因,那請問師兄是什麼原因呢?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餘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這裡講「專」,專─持名念佛。「雜」─修諸善行。
疑惑心:不聽佛語、不信佛智、不順佛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即是佛語、佛智、佛願。(念佛、往生)
我相信念佛往生的人很多,只是現世預知時至的少,預知時至要功夫。


南無阿彌陀佛!!

一、唸佛法門分為正行與助行,兩者不可偏廢,唸佛是正行,持戒修善、造諸功德、發願回向是助行。佛法是不二法,所謂不二法,就是說,所有法門的信願與行持都必然是一樣的。所謂信願不二,信諸佛悲心深切,願則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行持不二,所有法門都必須要持戒修善、造諸功德、清靜平等、慈悲喜捨。

二、佛滅度前要求弟子"以戒為師",要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故守戒與行善是所有法門的根本。

三、無功德則無諸佛。所有法門都必須修功德,因為功德是營造法身必要的,功者"功夫"也,德者"得到"也,比如持戒有"功",就"得"定,修定有"功",就"得"慧,所以功德是法身內事,不斷積功累德,就是不斷修行六度萬行,營造法身,所以說"無功德則無諸佛",所有法門都是為了修行成佛,所以修功德是必須的。
四、修善的目的,是為了臨終有福報,可以保持頭腦清醒唸佛,避免冤親債主騷擾,並且可以做發願與回向。

若言兩者不可偏廢,理即兩者皆是正行。無正、偏之別,無以何為主、以何為輔。淨土法門,念佛為正,即需專且一。其餘諸行即是為偏,隨順因緣。不需執末為本,硬要作為。佛佛四弘誓願相同,法門亦須持戒修善以為人天根本。但念佛往生不以通途法門相較,末法之機不應與正、像之機互別。時是末法、機是頓機,硬是要講持戒清淨,開悟証真,難如登天。專講念佛,順佛誓願,唯靠佛力才能出離。修習淨土即是單求往生,修習懺法為達罪心二亡,修習禪法務必開悟證真。千千法門行持各不相同,最終殊途同歸。行道有次第,末法眾生理應先求出離,後以成就佛道。菩薩能捨頭目腦隨,現在又有誰能作到?


五、單單唸佛也行,但是單單唸佛,最少必須唸到功夫成片,也就是以攝心唸佛,來取代持戒、修定的效果,如果唸佛可以念到控制煩惱,不讓它起現行,平日也唸佛讓自己不會造惡犯戒,唸到臨終時有把握把最後的煩惱伏住,這是一個辦法,不過現代人心浮氣躁、工作忙碌,很難做到這一點。加上社會風氣不佳,平日隨意造惡亦不自知,單靠唸佛,到臨終前實在難以有把握,所以不推薦。
六、藕溢大師、善導大師、印光大師講解"彌陀要解""文鈔"等等,所講解或回信的對象,至少是持五戒的在家居士,或者是出家師傅,所以對於持戒修善、造諸功德這些話,自然甚少提起,而殷切規勸渠等要發願回向,至心唸佛,企求往生。而淨空法師所講往生的條件等等,之所以與三位大師不同,在於淨空法師設定聽眾為一般大眾,所以必須盡量講清楚,說明白,不要讓大眾以為唸佛法門沒有條件,產生誤解,萬一臨終不應,導致信眾謗佛、謗法,如此豈不是害了他們。我等在論壇討論佛法,亦必須詳盡講解,將讀者設定為一般普羅大眾,避免誤導眾生。


劣愚之前文章就曾說過,單靠念佛是專以順應第18願文,唯靠自力或兼修諸善是19願20願。不論何者,具足信願行都可以往生,這就是唯一的門檻。如果師兄能找到必須功夫成片才能往生的經論典籍,劣愚恭聞受教。淨土祖師對時對機說法不同,但莫不出離念佛往生,而兼以修諸善行。若有其他往生必要條件,為何不見相關論注?若有,誠請師兄引述賜教。


七、所以,若有願意修唸佛法門者,一定要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至心唸佛、發願回向",臨終之前,將心中裝滿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一心一意唸佛,求佛慈悲接引,以深心切願,自然可以往生極樂,永出輪迴。


「今生念佛決定往生!」這樣信定以後,一輩子念佛,直到命終。並不是現在覺得:我這樣念佛往生不定,然後加倍用功努力,到臨終的時候念出來一句,然後才往生決定。  不是的!是現在念佛,往生已定,聲聲念念往生已定,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無上功德,決定往生;念第二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無上功德,決定往生;第三、四、五、六,乃至千萬億,都是聲聲念念當下是決定往生之業。

聲聲念念具足往生              《唯說念佛》淨宗法師

作者: boy650623    時間: 2013-2-3 22:52:34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2-10-25 08:12  
剛出生的小嬰兒,餓了就哭,飽了就睡,用的全是真心,一直到我們開始教他分別執著,哭了才有人抱,那他以 ...

跟我想回的文一樣@@
師兄不簡單呀!!~

小嬰兒,也有自性的作用
餓了就哭,不會作作!!~

基本上,全是真心的作用,差在
不自知,
佛是已知,但又不

淺見,不知對否~~
作者: boy650623    時間: 2013-2-3 22:54:03

caesar25 發表於 2012-10-25 09:14  
凡夫無真心可言 嬰兒那是輪迴的意識心..

我們大概只有專心和熱心..

凡夫,有真心可言
只是真心上,又加上分別執著

如沒真心,不就......
作者: boy650623    時間: 2013-2-3 23:02:49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2-3 23:08 編輯
機動戰士 發表於 2012-10-25 10:38  
大念處經.第三段:諸比丘.復次比丘,行則知我行.住則知我住,坐則知我坐,臥則知我臥,此身在何狀,亦知如其身... ...


行則知我行
那一知是何物,從何起!!~

知(無我),知不會立這一知是我(我上加我),
故如是知,如是見,如是覺,如是聞,不生我見

但又不是無我,知見一切,不生斷滅想(無我),

無我是破我,對我立義
既然無我,何必說無我
天下太平,本無事,說無我,是破除執我

破執,不破見聞覺知,也破不掉!!~

執我既破,無我亦不存心裡,心中還存一個(無我),亦變我了
~~二我相交,生中道義

頭不加頭

故金剛經說
如是如是.....
作者: 不敗之身    時間: 2013-2-5 23:43:37

九識是佛識.....八識是菩薩識....七是善識...六識是惡識...五識是聽六識指揮.....對外產生作用的....若遇人罵你....六識就會開始產作用....就是會命令嘴巴罵回去

若你把你聽到罵你的話後向上轉到七識去....你會覺得罵你的人很可憐....這時五識就不會有作用.....相對來說就不會造業或造罪

這是我的淺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 onix99    時間: 2014-7-23 19:47:32

人人都有當過菩薩的時候,就是自己一心助人別有為自己想之時,
只是我們的心總是為己的多為他人的少!
作者: hello388    時間: 2014-7-23 22:21:29

君言「簡單的來講,我們的自性有見聞覺知,運用自性的見聞覺知就是真心....」

請參考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謝謝!
作者: hello388    時間: 2014-7-23 22:37:26

本帖最後由 hello388 於 2014-7-23 22:39 編輯

君回覆網有云:「十信位以下的菩薩還是凡夫,破身見也還是凡夫,初信位就破身見,但是已經懂得營造法身」

小弟認為六住位以下的菩薩才是凡夫位,小乘破身見我見不是凡夫,已是初果須陀洹。
大乘破身見我見也不是凡夫,若已得般若現觀現前,是開悟菩薩。豈是凡夫?
初信位乃至十信位未滿足者,對佛法僧三寶信心不能具足,沒有外門六度萬行的福德與智慧,豈有能破身見之理?

至於「營造法身」之說,汝似乎在說明法身是可以「營造」而得?心經云「不增不減」試問法身如何能營造而得?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4-7-24 12:46: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4-7-24 13:04: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hello388    時間: 2014-7-29 01:19:56

老奸巨猾 發表於 2014-7-24 13:04  
大大吉祥!

末學寫的,這是名相,老實講沒有爭辯的意義,如果您想要了解,那末學簡單說明一下末學為何會 ...

一、大乘圓教菩薩分聖位、賢位、凡夫位,初地以上稱為聖位,十住(初住到十住)、十行(初行到十行)、十迴向(初回向到十迴向)稱為三賢位菩薩,初信到十信還在凡夫位,初信約等於小乘初果須陀洹,三信約等於小乘二果斯陀含,五信約等於小乘三果阿那含,七信位到九信位約等於小乘四果阿羅漢,這是大乘圓教菩薩的分法,至於藏教、通教、別教的分法又不相同。

二、初信位就已經入佛法的大門了,就已經斷三結(斷身見結、疑結、戒禁取結),對佛、法、僧、戒四不壞信,就已經破身見了,這都沒有問題。


答覆一~二:

  坊間有許多判教錯誤,若未登初地證量,即不能通達三乘佛法經典全貌,判教難免錯誤。例如天台宗的判教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所以針對判教的問題,還是等到我們修到初地以上再來談吧。凡夫四眾是沒資格談判教一事。以免存好心而不慎誤導眾生,斷他人法身慧命也。



三、營造法身,這是文字障,一般的講法,小乘開悟是初果,大乘開悟是初地,兩者的境界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開悟的人是"素法身",所以還需要"悟後起修",用"營造",是因為用"起修"的角度去看,完全就是個沒有能力的法身,所以還要慢慢修行,開悟不過是真正開始修行的起點而已。

答覆:
若主張大乘開悟是初地,那禪宗真悟公案一千六百多則,豈不皆有一千多位地上菩薩?依君之主張,若通過禪宗初關-明心即是初地菩薩,那通過重關-見性又該是幾地?又會得第三牢關-「末後句」阿又是幾地?

正如君言:「開悟不過是真正開始修行的起點而已....」

若開悟是初地菩薩,即等同修了成佛之道三大無量數劫之三分之一,那又怎麼會如汝所言:「開悟只是真正開始修行的起點而已」耶?請君思之再三為妥!



四、心經講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指自性的本質而言,如來藏不增不減,但在未證得如來藏之前,有沒有增減呢?有沒有垢淨呢?請問阿賴耶識有沒有增減?有沒有垢、淨?如果沒有增減,沒有垢淨,那要去掉妄想、分別、執著,是在做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是增減,是不是垢淨?所以不要把本質跟現實混為一談,這樣是講不通的。
五、您的問題,基本是"理"與"事"搞不清楚產生的,給您一個簡單的回答。

答覆:
  不論是談事還是說理?是自性的本質還是現實狀況,在汝未證得如來藏之前依然是無增亦無減!無垢亦無無淨!
  阿賴耶識亦無增無減、無垢亦無淨,何以故?如來藏、阿賴耶識從來不起一念心分別,何來妄想分別執著?本心第八識言語道斷,心行滅處,何來妄想、分別、與執著耶?

 要知道會妄想、分別、執著的是汝的妄心第六識。因為意識心是妄心非真,故意識心才會有染與淨、增與減可說。

 所以閣下不僅是事理不分,同時還是真妄混淆乎!

作者: hello388    時間: 2014-7-29 01:44:14

本帖最後由 hello388 於 2014-7-29 01:49 編輯
hello388 發表於 2014-7-29 01:19  
一、大乘圓教菩薩分聖位、賢位、凡夫位,初地以上稱為聖位,十住(初住到十住)、十行(初行到十行)、十迴向 ...


老奸巨猾:
原來天台智者大師判教錯誤喔!!您真是比佛還高竿呢!!!好棒啊!!!想必您已經比智者大師更厲害了呦!!幾地菩薩啊,請問!!哈哈哈!!  

老奸巨猾:  你好棒!!!!!這麼棒!!!!!!第六識一個就搞定一切囉,那地七跟第八識在睡覺囉!!!!哈哈!!

hello388回覆:
嗚呼衰哉!
吾今發慈悲心,放下身段入泥入水,為汝去粘解縛,卻換來冷嘲熱諷一番!
盼汝莫再向佛衰求何期能得開悟因緣?
端在汝不能辨別真假善知識也!
棄真金於不顧,抱黃銅而不放乎。
非諸佛菩薩不眷顧汝等。
你我因緣至此,盼有緣再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