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浩然之氣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12-17 23:59:30     標題: 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

人雖然是萬物之靈,但是人的生命在各方面都有限制與缺憾。力大不如牛,疾走不如馬,夜視不如貓,敏捷不如犬。這些屬於身體本能方面的限制,還不是太大的難題,因為人的智慧與合作可以予以克服。然而,人的壽命終究短暫,加上衰老與病痛的侵襲,使人難免感嘆時不我

予!

比之於天地之大之久,人更是相形見絀。若要彌補此一缺憾,唯有培養孟子所謂的「浩然之氣」。氣原是一種實質的東西,為人的形體所具;由於人是身心合一的整體,所以可以憑藉心志的修養而凝結形氣,再突破形體的局限,到達與天地相通的境界。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既然每一個人都有「氣」,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可以上臻這種境界呢?關鍵在於「心志」。心是人之大體,氣是人之小體。以大體引導小體,就是孟子接著所說的:「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集義所生」四字,就是產生浩然之氣的說明。

人的心志若是集中於實行道義,就會以具體的身體及行動去加以完成,這種內外合一、身心一致的作為,久而久之使人感受到整體的生命之力,動靜自得,人我相應,甚至與萬物亦可相磨相盪,以至於可以通於天地,亦即發生可大可久的影響了。

孟子特別提醒我們,「集義」必須循序漸進,由小而大,由近及遠,終年累月培養,才能自然有成。更重要的,「集義」必須發自內心,有原有本,絕不能由外在的角度去衡量得失,更不能由外來的力量去幫助它達成。孟子所云「揠苗助長」的故事,結論是:「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公孫丑上〉因為在道義方面的成就,絕對沒有僥倖的餘地。我們唯有自己發心立志,集義養氣,才有可能體會這種令人嚮往的勝境。

世人的氣質才性各有不同,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好勇、有的怯懦;然而人之為人而可與禽獸有別的那份道德良心,卻是人人都具有的,

這是人的本性。

正如《 關聖帝 君明聖真經》所云:「孝弟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我們只要順著本心良知的指引,行所當行、為所應為,一切立身處世均以道義為依歸,那麼透過自覺的道德修養就能變化自身的氣質,產生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浩然正氣。如此,自能感通天地,改變自身的命運。

世人若是公平做事,就能心地清淨,心地清淨氣就順,氣若是順,暴躁、蠻橫的病就能除去,貪心、沒度量的病也會化解;則夫妻和睦,妯娌、兄弟不起風波,公婆媳婦、左鄰右舍大家都安寧,這都是因為行道德的緣故。

期望人人都能依著道義良知行事,以這股浩然正氣,化去種種的私慾與偏執,消融各種怨懟與悲苦,時時享有安樂的心境。

來源:普圓武聖殿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