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知足知止保平安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12-21 00:46:11
標題:
知足知止保平安
知足知止保平安
「小國寡民」,行政區不要過於龐大,在人口控制得宜之下,百姓的生活單純、自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吃得甘美、穿得舒適、住得安穩,並擁有祥和的社會風氣;其中,沒有唯利是圖的剝削,沒有過度開發的野心,也沒有互相搶奪的紛爭發生,這正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國。
不擇手段的剝削、開發與搶奪,都來自於「貪婪」,因此,老子教導世人要「知足」。
<<老子.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不做過分要求,就不會有憂患,這樣才可以常保平安。
有一天,古希臘哲學家狄奧根尼(Diogenes),正在吃一份簡便的扁豆餐時,一位大臣走過來,自以為是地大嘆道:「唉!你如果願意迎合皇上,凡事都順從他,就不用窮酸到這種地步!」狄奧根尼不甘示弱,反脣相譏;「你如果願意學學吃這種扁豆,就不用犧牲自己的尊嚴,去諂媚任何人了。」
尊嚴與生命,哪一個重要?生命與財祿,哪一個珍貴?得到與失去,哪一個有害?狄奧根尼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甘願安度知足而無所貪求的生活,很有骨氣地選擇了「失去」,就不必出賣自我,卑躬屈膝地去奉承達官貴人。
狄奧根尼還有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亞歷山大大帝十分景仰他的才氣,有一天親臨造訪,並很大方地表示:「您有什麼願望?我都可以滿足您。」狄奧根尼回答:「有,請不要遮住我的陽光。」因此留下淡泊不貪的美名。
<<老子.四十六章>>又言:「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說明了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罪惡,沒有比不知道滿足更大的禍患,沒有比強行貪求會惹來更大的災殃。所以,知道滿足的富足,永遠都不會匱乏。
周朝有位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聲並不怎麼好,但財富卻翻漲了三倍。他的妻子屢次勸他:「豬不擇食,可是把自己養肥之後的下場,卻是被送去屠宰;同樣地,上不效忠國家,下不照顧顧百姓,卻一味地累積不義之財,終將招來禍患!」然而,陶答子並不珍惜賢妻的苦心勸諫,反而將她逐出家門。結果才過了一年,就因貪瀆案發,被處以死刑。
千百年來的貪官汙吏不計其數,都是因為無法遏止內在貪婪的欲望,與拒絕外在財物的誘惑,因而落得身敗裂、家破人亡的下場。<法苑珠林>>:「貪財致禍,大苦所惱。」正是喚醒靈魂的警句!
來源:普圓武聖殿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