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求筊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文ㄟ
時間:
2013-1-10 23:53:19
標題:
求筊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有疑惑不解或身心問題上難以抉擇的時候,總會尋找甚多方法如:算命、求神問卜、與人商討、、等等方式來解決其疑難問題。其中求筊是一種亙古不變的方式,也是道教信徒與聖尊溝通的方式之一,啟肇於後漢時期 張府道陵天師所創訂。
早期人們已用竹頭或竹片削成半月形,一面為凸面、一面為平面。近代也有用檜木、樟木、黑檀木、紅木製成,工業的進步演變出新產物-塑膠筊,因不符合需求性,而漸漸被淘汰。筊之涵義有:允筊-呈一面陰(平面)一面陽(凸面)之象,代表可行、可為之意;笑筊-呈雙面為陰(平面)之象,代表未定、喜歡之意;否筊-成雙面陽(凸面)之象,代表不可行、不可為之意。甚多信眾對「求筊」的不解而產生許多問題,導致對求筊之舉,望之卻步。其實求筊並非難事,只要心誠意正,方式正確,必定有意想不到的解惑方法,其方式如下:
一、虔誠上香稟明所求之人、事、物。(必須將所求者之農曆
生辰、地址詳細稟明清楚。)
二、待五至十分鐘,再雙手拱筊,請示聖尊是否已降臨,若未
降臨,再等待之,千萬勿心浮氣燥。如聖尊以降臨(三允筊)則詳細稟明所求之事。求筊時,要以正確的「對與不對」來擲筊。例如:若要請示是否可創業?則說:「若可以自己來創業恭請聖尊賜允筊。」再擲筊。這才是正確的請示語詞,而不是:「可不可以自
己來創業請聖裁?」就擲筊,這答案必定是模稜兩可的,
因為語詞中已說「可」也說「不可」,這樣聖尊是無從裁
示。
三、擲筊時切勿用丟的方式,而是用雙手拱筊於胸前,在輕拋
往下擲聖筊,不可輕慢無禮。允筊的次數,若是求聖尊聖
裁時,必須連允三筊為準;若是求家中祖先或先靈裁示
時,則以一允筊即可。
四、求筊過程中,不要用勉強的心來求心中想要的結果,這樣
就會演變成俗語說:「想筊,想筊了。」也就是本身之意
而非聖尊之意了。
求筊中若只求得一或二次允筊,這表示聖尊認為可行但是
還有更好的方法可行。如此就須想想其他語詞或方式與聖
尊商討。若是還不了解如何求答之時,那就請廟祝或懂得
如何與聖尊商討方式者幫忙求筊了。
五、求運籤時,必須將所求者之農曆生辰、地址及所求之事詳
細稟明清楚,並以一事一籤為準,切記,不可多事求一
籤,那是不會準確的。先求得聖尊是否願賜運籤,求得連
賜三允筊後,再抽運籤。抽取竹籤後,將竹籤放置案桌
上,再稟明竹籤上之干支或號碼是否為聖意所賜。若非聖
意時,勿將原有竹籤放回籤桶內,這樣會造成重複,需將
其籤放於案桌旁,另抽竹籤再請示是否為此籤,直到聖尊
連賜三允筊才算數。若對籤詩中的涵義不了解時,可請廟
祝或懂得解籤詩者幫忙解釋清楚,才不會誤解聖意。
站在人生旅程十字路口,總有難以抉擇的時候,求筊只是增強信心,求神幫你背書而已,真正要能心想事成,還得靠自己努力,決不是守株待兔,聖尊慈悲只能助你,而不能替你受。
【注】求爻(筊) 爻為古字,古語說:「求爻」。今則大家通用為「求筊」,爻,易卦也。說文解字:「爻,交也,象易六爻頭交也。」古時候,求爻用具以竹頭削而為之。
筊者,說文解字:「竹索也,析竹皮為繩索。」
筊者也是竹子的嫩芽部分,不能做求爻之用具。所以應為求「爻」,而非求「筊」,但今已沿用成習。
作者:
雪山銀燕
時間:
2013-1-11 07:34:48
這篇文章可以給不太知道如何求的更容易了解
感謝大大
作者:
陸仁賈
時間:
2013-1-12 19:32:12
求筊的方式
入廟敬神,如果希望神明指點迷津,若希望用賜筊的方式,祈求神明應答,在完成燒香儀式後,請稍待片刻,然後站立或跪於供桌前,姿勢要端正(請記住敬意愈高,表示心意愈虔誠)。
求筊時,請將二筊平面相對成完整的筊,並以雙手持筊的尖端兩邊(凸面向前,,然後將筊舉至鼻頭等高處,再慢慢放下至胸前,點頭敬拜,虔誠地向神申述心意,再平伸雙手(掌心朝上,指尖相對,中指相接),將筊分置於雙手,左、右各一;筊之平面朝上,並朝相同方向 然後再將手掌分開,使筊掉於地面。筊在掉落地面之前,若碰到自已或別人的身體則不算,須重來一次;若碰到供桌腳或拜墊則無妨,不必重來。
神明的應答共分三種:
一、有應筊:筊落於地面後,呈現一筊平面朝上,一筊凸面朝上。代表眾生心有所求,神有應答,准予所求。
二、無應筊:筊落於地面後,呈現二筊都是平面朝上。代表眾生心有所求,但申述不夠清楚,神無應答,不置可否。
三、無筊:筊落地面後,呈現二筊都是凸面朝上。代表眾生心有所求,但神不同意。
除了生死大事須獲賜三應筊,其餘之事一應筊即可。若連續三次無筊,則請改日再求。求筊時,每次只能求一個人的一件事,如果有二件以上的事情要求時,須一次次分開求,不可同時進行,並且要先反問自已所求之事是否正當。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