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轉貼)竹窗隨筆~附白話
[列印本頁]
作者:
boy650623
時間:
2013-7-7 21:51:13
標題:
(轉貼)竹窗隨筆~附白話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7-7 22:10 編輯
禮 懺 僧
有修淨土懺法者,一僧謂曰:“經不云乎?‘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胡為是僕僕爾亟拜也?”懺者問:“如何是實相?”僧云:“心不起妄,即是實相。
”又問:“心是何物,妄又何物?能制心者複是何物?”僧無對。懺者曰:“吾聞之,懺以理為正,以事為助,雖念實相,而三業翹勤,亦不相礙。何以故?初機行人未能卒與實相相應,須藉外緣輔翼。
法華謂‘我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是也。起信亦言:‘末法眾生,修是法者,自懼不常值佛,如來世尊,有異方便,教令念佛,求生淨土。’故知慈雲①大師淨土懺法,酌古准今,至為精密,與法華光明諸懺,俱事理雙備,人天交欽,照末法昏衢之大寶炬也。且治生產業不背實相,是佛說否?
”僧云:“如是。”曰:“然則禮懺不及治生產業乎?”僧又無對。
【注釋】
①慈雲:北宋遵式法師。浙江寧海人。俗姓葉。出家後,曾入天臺山國清寺,于普賢菩薩像前燃一指,誓傳天臺之道。雍熙元年(984),師事四明寶雲寺義通法師,與同門知禮法師結為至交。其後曆住諸名刹,大設法席,講經修懺。登門從學者逾千人。真宗賜號“慈雲”。故又稱“慈雲懺主”。其著述頗多,撰有《往生淨土懺願儀》、《金光明懺法》、《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大乘止觀釋要》、《天竺別集》、《金園集》等,及《采遺》、《靈苑》二詩集。
【譯文】
有人正在修淨土懺法,一位僧人對他言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上不是說過嗎?‘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你何必一拜接一拜,拜得那麼辛苦呢?”禮懺的人問僧人:“如何是實相?”僧人答道:“心不起妄,即是實相。”禮懺的人又問:“心是什麼?妄又是什麼?能制伏妄心的又是什麼?
”僧人頓時答不上來。禮懺的人說道:“我曾聽說,懺以理為正,以事為助。雖念實相,而身拜、口念、意觀想,三業志誠勤懇,這與實相也並不相礙。為什麼呢?因為初機行人未能達到與實相相應,必須借外緣輔助。這正是《法華經》所謂:‘我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的意思。
《大乘起信論》上也說:‘末法眾生修是法者,自懼不常值佛,如來世尊有異方便,教令念佛求生淨土。’因此知道慈雲大師所作的淨土懺法,酌古准今,至為精密,與法華、金光明諸懺,都是事理雙備,人天同欽,實為照亮末法黑夜的大寶炬啊!並要請教:‘治生產業,不背實相。’這句話是不是佛說的?”僧人答:“是佛說的。”禮懺的人又問:“既然如此,難道禮懺的功德不如治生產業嗎?”那位僧人又無話可說了。
大豪貴人
世間大豪貴人多從修行中來,然有三等:其一持戒修福,而般若正智念念不忘,則來生雖處高位,五欲具足,而心則時時在道,真所謂有發僧也;
其二持戒修福,而般若之念稍疏,則來生遊戲法門而已;
其三持戒修福,而於般若藐不繫念,則來生為順境所迷,背善從惡,甚而謗佛毀法滅僧者有矣!鞫①其因地,則均之修行人耳。
而差別如是,來生更來生,其差別又何如也?寒心哉!
【注釋】
①鞫:窮究的意思。
【譯文】
世間大豪貴的人,多從前生修行中來。此可以分為三等:第一等人,持戒修福,而般若正智念念不忘。這種人來生雖身居高位,五欲具足,而其內心仍時時在道,正如同所謂帶發修行的僧人。
第二等人,同樣持戒修福,然對於般若之念稍疏忽。這種人來生若遇佛法,不過視為遊戲法門而已。
第三等人,也是持戒修福,然而對於般若完全不繫念。這種人來生必為順境所迷,背善從惡,甚至於謗佛毀法滅僧也是有的!
推究他們在因地時同是修行人,卻差別懸殊如此,那麼來生再來生,他們的差別又將如何呢?真令人寒心啊!
菩薩不現今時
竊怪今時造業者多,通道者寡,菩薩既度生無已,何不分身示現,化誘群迷?且昔佛法東流,自漢魏以迄宋元,善知識出世,若鱗次然。元季國初,猶見一二。近胡寥寥無聞?
如地藏願度盡眾生,觀音稱無刹不現,豈其忍遺未度之生,亦有不現之刹耶?久而思之,乃知菩薩隨緣度生,眾生無緣則不能度。喻如月在天上,本無絕水之心,水自不清,月則不現。況今末法漸深,心垢彌甚,菩薩固時時度生,而生無受度之地,是則臨濁水而求明月,奚可得乎?
【譯文】
我有時感到不理解:現在社會上造業的那麼多,通道的人又這麼少,菩薩既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宏願,為什麼不分身示現來化度誘導癡迷的眾生呢?而且,從佛法傳入中國以來,自漢、魏時代直到宋朝、元朝,善知識相繼出世,代不乏人。即以元朝末年至明朝初,猶能顯現一、二。
不知何故最近卻寥寥無聞?如地藏菩薩曾發願要度盡眾生,觀音菩薩稱“無刹不現身”,難道地藏菩薩忍心捨棄未度的眾生?觀音菩薩也有不願現身的地方嗎?
這個問題我思索良久,才知道菩薩是隨緣度生的,假如眾生得度的時節因緣還未成熟,即使菩薩勉強去度化也度不了。
譬如月在天上,本就沒有與水隔絕的心,如果水不清淨,月的影像則不可能映現在水中。
何況如今正值末法時代,離正法時期越來越遙遠,眾生的心垢越來越嚴重,菩薩固然時時願度眾生,奈何眾生不願接受菩薩的教化,這就好比臨濁水而求明月,哪有這個可能呢?
如來不救殺業
複次,今時造業,惟殺尤甚。無論四海之廣,即此一邑,于一日中所殺生命,牛羊犬豕、鵝鴨魚鱉,動以千萬,其細微者何可勝數!而春秋二時,饗天地,祀鬼神,蒸嘗于祖考,報德報功于先聖先賢,牲牷之用,不知其幾。而天地不矜,鬼神不憐,祖考不知,先聖先賢不潛為禁止。
至於如來,仁覆天地,慈攝鬼神,恩逾祖考,德冠于諸聖賢,何不稍示神通,或俾現受惡報,或令還著本人,則誰不戰懼改悔,而漠然若罔聞者,何也?久而思之,乃知今牛羊等,因昔造殺,報在畜生。彼旃陀羅①,即前所殺,轉為能殺,因緣會遇,始暢本懷,定業使然,無能救者,俟其業盡,然後報息。雖天中天、聖中聖,亦末如之何也已。況宿報甫平,新殃更造,因果相循,吾不知其所終也。
且往者莫諫,來者可追。則今斷殺因,後無殺果,如來明訓,彰如日星,為諸眾生而救殺業,不已至乎?
【注釋】
①旃陀羅:譯為屠者,即以屠殺為業者。
【譯文】
再說,今時世人所造的惡業,以殺生為最重。
且不論國家幅員遼闊,即便是小小一個地方,一天中所殺的生命,如牛羊犬豕、鵝鴨魚鱉,通常都是成千上萬,至於微細的生命則不可勝數。而春秋兩季,要祭獻天地,要祀奉鬼神,要蒸嘗于祖考,要報德報功于先聖先賢,供祭祀之用所殺的牲畜更不知有多少!然而天地不矜惜,鬼神不憐湣,祖考不知情,先聖先賢不潛為禁止。
至於如來,仁能覆天地,慈能攝鬼神,恩勝於祖考,德冠于諸聖賢,為何不稍示神通,或者使殺生的人現受惡報,或者令他本人嘗點苦頭。若是這樣的話,有誰不會感到顫懼而改悔。
但仿佛只是漠然置之,好像沒有看到、沒有聽到似的。這是為什麼呢?經過反復思考,才明白現在的牛羊等,由於過去世造下殺業,這一世報為畜生。那些屠夫大概就是前生被人所殺的牛羊等,這世轉為能殺,因緣會遇,始暢報復的本懷。這都是定業使然,誰也救不了。
必須等到他們的宿業消盡了,然後互相報復的心才能平息。在他們宿業未盡之前,即使是
天中天,聖中聖
,對此也是無可奈何。更何況那些殺生的人,宿世冤業還未平息,又造新的罪殃。這樣因果互相迴圈,我不知他們要待何時才能了結呢!
縱然以前所造的殺業不可挽回,但以後畢竟還是可以補救的。只要從今之後,堅決不再造殺生的業因,以後就不會再有被殺的果報。這是如來的明訓,如同日月的光輝普照大地。為教眾生免造殺業,沒有比這更徹底的了。
心不在內
楞嚴征心,謂“心不在內”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則亦可云“在內”。此意微妙,未易與不知者道。世書曰:“心藏神。”“神”即妄想別名,其所稱“心”,則肉團之謂耳。有義學①輩聞予言,搖首不信。今請以事明之:人熟寐,戲以物壓,其心則魘。或自手誤掩其心亦魘。
又戲畫睡人面,有至魘死者,此在內之明征也。義學曰:“如是,則真、妄成二物矣!”曰:“子徒知真妄不二,不知真妄一而常二、二而常一也。不觀水與冰乎?水冰不二,孰不知之?而水既成冰,水流動而無定方,冰凝實而有常所。真無方,妄有所,亦猶是也。從真起妄,妄外無真;由水結冰,冰外無水,故其體常一而用常二也。
”義學曰:“此子臆見,終違楞嚴,有據則可。”曰:“有據。據在楞嚴,諸君自不察耳。經云:‘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雖在色身之內,不妨體遍十方。正遍十方之時,不妨現在身內。’此意妄想破盡者方能證之,吾與子尚在妄想中,葛藤②且止。”
【注釋】
①義學:即名相訓義之學。又稱解學。亦即研究有關教義理論之學問。
②葛藤:玩弄無用之語句,稱為閑葛藤。引申作問答工夫。
【譯文】
楞嚴會上七處征心,所謂“心不在內”,指的是真心。
若是妄想心,也可以說是在內。這裏面的含意極為微妙,不容易解釋給不明事理的人聽。世書皆認為:“心藏神”。此所謂“神”,就是妄想的別名。而其所稱的“心”,指的是肉團心,也就是凡夫肉身中的心臟。
有研究義學的人聽我這樣說,搖頭不信。現在我就以事實來證明:有人熟睡,如果拿一件物品壓在他的心臟上,這個人就會做惡夢;或者他自己的手誤放在心臟上也會做惡夢;又戲著在睡的人面上作畫,甚至可以使做惡夢的人驚死的都有,這便是妄想心在內的明證。
義學的人說:“如果是這樣的話,真心和妄心豈不就變成二物了。”我說:“你只知道真妄不二,不知真妄是一而常二,二而常一。你不妨看那水和冰,水冰不二,誰不知道?水既可以成冰,而水在流動時並沒有定方,當水結成凝實的冰時卻有常所。可見真無方,妄有所,這個道理也就像水冰一樣。
從真起妄,妄外無真;由水結冰,冰外無水。所以心的體是常一而用常二。”義學的人說:“這大概都是你自己的臆見,終究有違《楞嚴經》的意旨。如果你能舉出依據就好。”我說:“當然有依據。而且就是依據《楞嚴經》,只是你們沒有覺察罷了。
《楞嚴經》上說:‘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雖在色身之內,不妨體遍十方。正遍十方之時,不妨現在身內。’這經文中的深意只有妄想破盡的人才能證得。我與你目前都還在妄想中,這些閒話實在沒必要再討論下去。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