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上课比修行重要】
[列印本頁]
作者:
艾亞
時間:
2013-8-5 08:58:25
標題:
【上课比修行重要】
本帖最後由 艾亞 於 2013-8-5 09:01 編輯
一位原大乘佛法的僧人,認識了一位原小乘的僧人。大乘僧說:你這是小乘,不是圓滿的佛法。只有佛說的大圓滿法才是正道,你的那些都是不究竟的。
小乘僧說:你說的可能是對的。我修行了,證悟了須陀洹果位。這是我所證悟到的道理,和你分享。
大乘僧說:你所證悟的是有漏的,不究竟,我的佛講的才是無上圓滿的法。你必須停止你的修行,來聽聽我佛的正法。
小乘僧說:那你聽了無上甚深妙法,修行後有了什麼證悟?
大乘僧說:我佛說的無上妙法就是。。。。。。(兩個小時 Zzzz)
小乘僧說:果然是無上妙法。那你有了什麼證悟?
大乘僧說:你還是聽不懂嗎?我佛說的是。。。。。 (又另外兩個小時 Zzzzz )
小乘僧說:我想我還是回去修行我的佛法。
大乘僧說:你去修吧!給你修到還不是小乘道。怎麼比得上我佛的無漏妙法。
若干年後,兩人又在碰面。
小乘僧說:我已經證悟了阿羅漢果位。這是我所證悟到的道理,和你分享。
大乘僧說:你所證悟的是有漏的、不究竟的。我佛講的才是無上圓滿妙法。
小乘僧說:那你修行了,有什麼證悟?
大乘僧說:我佛說的無上妙法就是。。。。。。(兩個小時 Zzzz)
小乘僧說:這些你都講過N遍了。那你有了什麼證悟?
大乘僧說:你還是聽不懂嗎?我佛說的是。。。。。 (又另外兩個小時 Zzzzz )
小乘僧說:明白了。原來你是那些“上課比修行重要”的人。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千萬不要對號入座。佛法的名詞只是假借來講故事,不代表真正的意義。】
--------------------------這是分隔線-----------------------
這是我新加坡的朋友分享的故事
傳統上座部佛教有明文說定人只要出家幾年後,如實修行,能夠証得什麼果位
只要修行佛法,是可以修得解脫,不再輪迴的,而佛只是人們給悉達多的一個稱號而已
隨著歷史演變,到了大乘之後,成佛開悟,解脫自在變的越來越遙遠
甚至出現了很矛盾的有趣理論
在世的時候唸經回向可以求功名利祿,過世的時候就要西方三聖接引超脫出世
一方面,這些人是執著人世間的財色名利,一方面,又希望能解脫輪迴,自在超脫
多自在方便呀~哈哈
然而挺有趣的是,悉達多悟道後說的是四聖締,苦集滅道
後面三個不提,單第一個字"
苦
"他認為世間一切都是痛苦
就連開心快樂的情緒本身都是一種痛苦的化現,唯有徹底解脫這個世間的執著,人才會獲得開悟
那麼某些經文說到唸咒持頌能成就世間快樂的修行本身,就已經跟原來的理論相衝突了~
那些說佛陀的智慧你是無法明白的人,其實就已經落入了上面故事裡的大乘行人機器人思路了。。。。。。
真的要修行,先問問自己到底是真的跟悉達多一樣思考?還是自以為照前人路子走就行的?
問回自己,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呢!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3-8-5 12:47: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台南路西法
時間:
2013-8-5 14:15: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boy650623
時間:
2013-8-5 22:33:13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8-6 19:27 編輯
後面三個不提,單第一個字"苦"他認為世間一切都是痛苦
就連開心快樂的情緒本身都是一種痛苦的化現,唯有徹底解脫這個世間的執著,人才會獲得開悟
那麼某些經文說到唸咒持頌能成就世間快樂的修行本身,就已經跟原來的理論相衝突了~
苦是苦~
但 佛也有說樂~
假如學佛只是知道苦,而不知道有樂~
那只能說是二聖諦@@
悉達多成佛之後,本身就是一個快樂無憂的人~
佛法變成二聖諦,還自已以為是佛法@@
簡單的一句,離苦得樂~
不要把佛法偏向悲觀的法~走偏了
在來說佛法不靈~
你以為有衝突,是你不了解~世間就是出世間~
用方法破執了,世間當下就是出世間,為什麼不能快樂????
用你有限的知識去了解,你是無法得知修行人的快樂的~
以下擷自 草堂講記 華嚴導讀~~海雲繼夢法師~
佛法一定是涉及到生命,到生活中、到人性上來…
離開人性、離開生活,那不叫佛法,
離開人群、離開眾生,那就不是大乘佛法
────────────────────────────────────────────
…………
所以,如果你具足小乘根器,那證阿羅漢沒問題。
但是你的根器具備嗎? 你不要帶著業力、帶著逼迫,
不是喔! 以逃避的心態來修行是沒用的,
那會是是業力,越修越重…
那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來修行
就不一樣的,你是真精進、真精進──
自己會定功課、自己要求自己,是精進的!
那麼大乘跟小乘的差別在哪裡呢?
小乘只看自己,具備因緣,我就努力…
然後證阿羅漢,啊爬得高高的…
人家說,師父啊,教教我吧!
──你們業障重,再見了、拜拜…
這個就是阿羅漢…
那大乘的菩薩行就不是這樣,他不但具足條件,
爬上去了以後,他還想一想:那下面這一群要怎麼辦啊?
他會在上面待一段時間,看看要怎麼教下面這一群,
這一群在業海裡生死浮沉的人要怎麼救他呀!?
現在,我在上面,他們要我救沒錯,可是
要用魚鉤吊起來嗎? 還是用繩子下去把他撈起來呢?
總要想個辦法吧!
你放魚鉤下去,那鉤上來就完了,已經遍體鱗傷了…
你可能換個圈圈、換個籃子下去…
換個籃子啊? 那他一下子就把你打翻了…
換個網下去可以嗎? 還是要怎麼樣?
你就必須要思考這些問題了…
啊你要自己下去救啊,一定滅頂,
因為那些人一定把你拖下去…
因為──
眾生不知道他的方法是錯誤的,
他就死拖著你… 那你會被拖著走…
你有沒有那意志力可以扭轉他,將他
拉上岸來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處!
所以這些菩薩們一面修行,
就一面在實踐與眾生結緣…
他必須要慢慢的去了解眾生,才能夠
架構一套完整的教化眾生的教學制度。
我們現代話叫教學制度,
古代的話就叫做廣設方便,
那個語言文字的差距是很大的。
廣設方便──就是
菩薩行裡有一套制度…
菩薩行和世間行善不一樣,
菩薩行是以制度去令眾生增上,
對於人生、人性與生命有所了解,
然後慢慢的去摸索,這個叫發菩提心...
你要教眾生怎麼發菩提心,
如何去探討人生、人性、生命,
這一類的大學問。
我們在教各位的佛法也是這個法,
一定要涉及到生命
到生活中
到人性上來…
假如離開人性、離開生活,那不叫佛法
佛法不是設在雲端的
佛法是在生活中用的!
假如離開人群、離開眾生,那就不是大乘佛法
所以,大乘佛法一定有
很明確的組織跟制度,在啟迪眾生的靈性
我們的這一套教學系統,就是大乘的一個基本定義,
所以,我們講十信位就是在幫眾生架構這一套
走向覺悟的目標
走向覺悟的境界。
........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