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國造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列印本頁]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5 16:54:25     標題: 國造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本帖最後由 澗水藍 於 2013-8-5 17:08 編輯

青年日報 此新聞見報日:2013/8/2

「二○一三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八月十五日在臺北世貿中心登場,國防部特於今年「國防館」規劃「武器裝備」、「模擬系統」、「研發成果」、「救災裝備」,及「人才招募」等五大展示區,展示我國現代化武器裝備系統、國防科技研發技術能量發展現況。為使讀者先期了解展覽重點,特開闢「搶先報」系列專題,介紹各項國造武器、裝備研發成果,見證國軍革新轉型的嶄新風貌。(編按)
記者吳柏毅/專題報導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為中科院特別研製的小型武器。(中科院提供)

  考量部隊兵力運用及人員臨戰安全性,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統製造中心特別研製「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期藉「無人化、精準化、機動化、火力化」為概念的中、小型近戰防禦武器系統,同步建立大型複雜載台之機、資、電全系統整合能量,提昇戰力。

 該項武器系統主要依據本、外島作戰環境,分別就所需部隊設計「陸上機動、艦載及固定陣地」三種構型的載台系統,並使裝備系統具備影像辨識、目標追鎖及聯合集火等彈道解算、射控追瞄與精密伺服系統,以確保達到「快、猛、狠、準」之火力與降低人員戰損目標。

 此外,該系統採模組化設計,可提昇後勤補保及維修之方便性,就戰場管理層面,各守備據點之遙控槍、砲塔均以實體線路方式相互搭接,可避免遭受敵方電磁波干擾,該系統現已研製搭載雙門或負載達六百公斤之武器系統載台,日後可大幅提昇國軍近戰防禦武器聯合擊殺能力。

***************************************************
中科院開始研究近程防禦武器了(拍手)
目前裝上系統的還是T-75機砲
會上20機砲 想必是目前自製裝備中最容易取得者
但要反飛彈 20機砲的彈藥....
也該想辦法自製AHEAD彈藥了
由系統承載重量來看 仍大有可為
現在只是初步雛型 後續還可籌獲或自研更大口徑武器
外型也會再精進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 海軍艦艇上不再只有方陣


附件: c080204.jpg (2013-8-5 16:46:05, 62.79 KB) / 下載次數 2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E3NTgyM3xkZGRiYjBmMXwxNzU0NjY5ODc0fDB8MA%3D%3D
作者: 大老千    時間: 2013-8-5 17:13:35

本帖最後由 大老千 於 2013-8-5 17:15 編輯

雖然還是要鼓勵國人自行研發武器.
可是台灣好像比較需要中程反彈機(如改良麻雀).或海公羊(近程反彈)的飛彈研發.
有35快炮.方陣快炮.這樣投資不會重復嗎?
作者: 快樂小說族    時間: 2013-8-5 18:13:33

好東西感覺像是為了配合兵力縮減,最近國防武器也隨國際潮流開始走無人化方向,希望能成功減少人力負擔,也希望國軍能有改革,增強戰力且減去,不必要的人員/物資/費用/土地等的犧牲及浪費!!
作者: Gamblers10    時間: 2013-8-5 18:22:28

這個好!這個好!

我認為可以先用於光六作為先導行實驗.........
作者: SR星日    時間: 2013-8-5 18:43:23

自行研發總比被當凱子來的好.
作者: HNY26    時間: 2013-8-5 19:28:51

台灣加油! 這個裝備不知道可不可以裝在雲豹上面呢? 如果後續改良後的砲塔口徑是在25mm以上的話
作者: zaq2663936    時間: 2013-8-5 21:03:37

大老千 發表於 2013-8-5 17:13  
雖然還是要鼓勵國人自行研發武器.
可是台灣好像比較需要中程反彈機(如改良麻雀).或海公羊(近程反彈)的飛彈 ...

自行研發 出問題至少國內比較好抓原因  再不行也可以參考別國的類似經驗

而且台灣兵力少 戰艦少 武器能夠自動化 多樣化總是好的
無人化機器被打壞掉 總好過今天武器被打壞還連操作人員都被打掉得好吧

也不用擔心運回原產國系統升級時 被扣留吧!!XD(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在說什麼)
明明錢花了 裝備也屬於我們的 不知道再扣留什麼的~(有點怒了)
作者: 大寮    時間: 2013-8-5 22:31:25

因該算是好消息國防本就要盡量自主化
作者: littleth    時間: 2013-8-5 23:29:55

能發展成本土化的公羊就更讚了!
作者: kds129    時間: 2013-8-6 00:10:12

AHEAD方面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中科院怎麼會研發不出來.......
台灣民間廠商RFID無線射頻技術麼強  
人家奧勒岡都在想說如何用此技術編程彈藥
不用像天兵系統那樣在砲口設置線圈  省了不少麻煩
放在彈箱裡就可以編輯第幾顆在何種距離自爆  而且一次全部的備彈都編輯!
作者: Gamblers10    時間: 2013-8-6 09:38:33

kds129 發表於 2013-8-6 00:10  
AHEAD方面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中科院怎麼會研發不出來.......
台灣民間廠商RFID無線射頻技術麼強  
人家奧勒岡 ...

TO:K大這句話

厲害的都不願跟市場過不去所以敢跟國軍合作的其實很少.....一直提升不起來 哀...

-
-
真是說到心坎裡..


作者: qwe097878    時間: 2013-8-6 10:11:38

要注意喔 方陣快砲 是 6 管 旋轉機砲 優點 砲管 不容易過熱 (邊轉邊散熱) 台灣研發的 的這款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只是 單一砲管 容易過熱 因為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都是高射速的) 大家只要去看看 外國研發的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都是多砲管 + 旋轉式 有的 還會 夾 防空飛彈 老俄  老共 05X 型 的 驅逐艦 上面裝的就是那一種的
作者: qwe097878    時間: 2013-8-6 10:15:06

如果說 這款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也是多管 + 旋轉 型的  那就 很完美了 台灣 加油 吧

作者: eastern    時間: 2013-8-6 10:22:15

本帖最後由 eastern 於 2013-8-6 10:26 編輯

所以這款自動武器,是防禦武器? 防空? 是哪來打什麼的? 感覺像是鍊砲加大版...
台灣可以考慮開放民間軍火公司,但要法律限制技術輸出、而且生產與外銷要嚴格控管。這樣才有效吸收民間科技,自己單獨搞研發還是會有盲點跟技術障礙的。
作者: Gamblers10    時間: 2013-8-6 21:17:53

qwe097878 發表於 2013-8-6 10:11  
要注意喔 方陣快砲 是 6 管 旋轉機砲 優點 砲管 不容易過熱 (邊轉邊散熱)  台灣研發的 的這款 近程自動 ...

看其他地方的回覆

聽說是T-75機砲整合的


一個子彈等於兩顆手榴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BwNx68YoHM
作者: 74109527    時間: 2013-8-6 23:43: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kds129    時間: 2013-8-7 00:19:39

74109527 發表於 2013-8-6 23:43  
K大你的方法效果反而更差啊,
每一發砲彈初速並非完全一樣,
要是統一設定備彈引信才發射,

據我了解
他構造是以毫米波雷達去測目標數據,當然包含了初速~
有必要的話隨時更改數據
就程序來看跟你說的砲口測速裝置有差別嗎@@?
也是一發出去測速然後判斷其射角坐標跟速度,處理器算完更改後,透過射頻機將訊號大量給備射彈
即使射不到也會在目標附近差不多的地方爆炸擊傷
並不會向天兵系統每一發都要重新發送重新計算
作者: 陳宇承    時間: 2013-8-7 02:49:00

其實方陣比這個好
可以看看"超級戰艦"就知道了
這個還要換彈夾很麻煩
而且方陣快炮好像跟這個是不一樣的
方陣是向天空掃射一片彈幕

作者: yoshiyoyo    時間: 2013-8-7 03:10:42

陳宇承 發表於 2013-8-7 02:49  
其實方陣比這個好
可以看看"超級戰艦"就知道了
這個還要換彈夾很麻煩

我也認為方陣 以及其他的旋轉式機砲比較好
一個是射速快 同樣的單位時間 所發射出的彈藥量較大

另一點就是不發彈 還可以自動退彈  仍然可以持續射擊

這兩點是為什麼美國航空機 都改用旋轉式機砲

說穿了 台灣一直在這種20mm機砲上打轉 廣泛的配發
根本原因 不是這種機砲非常適合所有的戰鬥目標 而是 台灣只會做這種機砲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7 08:29:04

yoshiyoyo 發表於 2013-8-7 03:10  
我也認為方陣 以及其他的旋轉式機砲比較好
一個是射速快 同樣的單位時間 所發射出的彈藥量較大

我也這麼認為 會用它不見得是它適用
乃是T-75為國內最容易取得者
這也是為什麼老用它的原因
這就是目前開發此類武器的窘境

這個驗證平臺的出現
重點應不在搭載的武器
而是整體運作的系統
這代表國內有能力研發近迫防禦武器
只是這個雛型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但仔細想想 當初T-75也是自飛機上拆下研究而來
現在的IDF F-16AB 也都是用M61....
或許...已經在拆了吧

印象中聯勤曾經仿製加特林機槍
以M-134六管機槍為籃本
當時稱為"國造7.62公厘六管機槍"
我想技術面問題不大才是
是否有別的考量而不加以研製不得而知
總之 該拆的快拆 該立案就快點立案

作者: Gamblers10    時間: 2013-8-7 08:45:27

澗水藍 發表於 2013-8-7 08:29  
我也這麼認為 會用它不見得是它適用
乃是T-75為國內最容易取得者
這也是為什麼老用它的原因

的確!重點是系統

作為射控的驗證

以T-75是不錯

待將來六管機槍配上後就更威了...........
作者: K988    時間: 2013-8-7 13:10:55

先不管性能優不優.光看外型就讓人感覺很落後很不牢靠勒.不過是自行研發的還是值得讚許的.越作一定會越好加油
作者: 74109527    時間: 2013-8-7 21:30: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kds129    時間: 2013-8-7 22:16:02

74109527 發表於 2013-8-7 21:30  
雷達測速技術比較線圈複雜,
測速精度也非明顯高於線圈,
那為何使用昂貴沉重的雷達?

如果雷達測速很爛的話
那幹嘛新一代的火砲都是用雷達阿.......
作者: 74109527    時間: 2013-8-8 19:06: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kds129    時間: 2013-8-8 19:33:01

74109527 發表於 2013-8-8 19:06  
新一代火砲的雷達並非用於測速,
而是測量軌跡偏離修正射擊角度.

.............那你知道測量軌跡偏離修正射擊角度就是有測到速度了嗎?
作者: 74109527    時間: 2013-8-8 21:12: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kds129    時間: 2013-8-9 01:05:54

74109527 發表於 2013-8-8 21:12  
為何測量軌跡偏離修正射擊角度需要測速???

只要測量砲彈穿過目標迎面平面位置,
為何測量軌跡偏離修正射擊角度需要測速???只要測量砲彈穿過目標迎面平面位置,
比較預測砲彈命中點之平面誤差距離,

你都說要預測砲彈命中點了
為何不測速?
Bofors  57mm的炮盾那顆就是拿來測速的
一開始都是大口徑火砲在測速現在已經下放到中口徑了為何以後不會下放到近迫的中小口徑?
至於彈道計算也是測速一種阿~
都是有弄出數據出來參考修正
這樣有差嗎?
作者: 74109527    時間: 2013-8-9 05:45: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DAMN1991    時間: 2013-8-9 09:09:52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對不起~從軍中出來~真的對國軍很沒信心!!
「無人化、精準化、機動化、火力化」真的假的
作者: jack0033    時間: 2013-8-10 07:03:21

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系統 看來體積不大, 海巡艦艇 都給它裝一挺看起來就很威了~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14 13:05:03




附件: 254_87449_a991428e3646245.jpg (2013-8-14 13:04:07, 427.47 KB) / 下載次數 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I3ODM4N3xjZmRhMDc0MnwxNzU0NjY5ODc0fDB8MA%3D%3D
作者: dddd1104    時間: 2013-8-14 13:10:44

澗水藍 發表於 2013-8-14 13:05  

不知整部系統大不大 如果可以的話 把光6的手動操作的T-75 換成這個好像不錯~
作者: Gamblers10    時間: 2013-8-14 20:20:13

澗水藍 發表於 2013-8-14 13:05  

實際上還不賴

也許就是因為海巡的40砲

---->海巡新北艦 新研發快砲射控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77840

所以順便研發這款也說不定!!


作者: nick1647    時間: 2013-8-18 16:24:01

總統府制高點 先裝一組TSET

作者: dddd1104    時間: 2013-8-18 18:07:24

航太展的簡介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CWKrEJTnv4
作者: 邪惡壞寶寶    時間: 2013-8-18 19:03:51

如果一艘船艦七拼八湊的,系統無法統合;就是台灣高鐵一樣,歐規、日規都有,造成最初試車時一樣,狀況百出;所以支持武器國造是當務之急!
作者: eastern    時間: 2013-8-18 19:07:50

本帖最後由 eastern 於 2013-8-18 19:09 編輯

每年去看的人都沒很多,到是隔壁的動漫展人多到恐怖、還有人穿者cosplay裝扮在排隊...傻笑 今年的展覽有點小失望,有很多都是舊武器在拿出來展、反而沒像上一屆這麼吸引人。

在XTR系統部分,現場解說員說單管的會裝設在光華六號、而雙管的是會在外島(澎湖、金馬大膽等地區)以陣地模式佈署。使用20機砲子彈、每一彈夾盒配置150發。解說員解釋有在研擬怎樣降低重量,將來可能會裝設在雲豹甲車上。而陣地型模式則為改良版,進彈會改為中央彈鍊模式、每一彈鍊有500發子彈。而測試為可連續發射1000發子彈,但還在改進散熱系統。在迅海艦部分,現場有人質疑龍德產品中沒有這種船艦、說網路傳雙船體技術來自於澳洲塔斯馬尼亞船廠協助。迅海艦技術作技術都來自於澳洲船廠。然而現場的解說員回答像跳針,都說是"國人自行研發"的。我問該船防空為何武器,解說員回答只有方陣快砲、而沒反潛設備與魚雷。而未來原型艦測試無誤,會直接服役約16年、量產艦看情況需求有可能1000噸或2000噸級。我追問國防部是否有與大陸022型作過戰術比擬評估、現場人員卻說"我們只負責建造使用"、這回答令我傻眼。

槍械部分沒有什麼新的,不過有個特殊案例、因為排隊人太多沒看仔細。造型挺像AK74且好像設計也很類似,屬於特殊槍型發射7.62mm子彈。不過看的時候有點遠,不確定是否看錯。其它的就是T91及T93狙擊槍等。無人偵察機部分,就是有在研擬掛炸彈及飛彈、目標在於像美國掠奪者UAV一樣具攻擊性。
作者: 大老千    時間: 2013-8-18 21:11:37

eastern 發表於 2013-8-18 19:07  
每年去看的人都沒很多,到是隔壁的動漫展人多到恐怖、還有人穿者cosplay裝扮在排隊...傻笑 今年的展覽有點 ...

回答20機炮可能上雲豹.
這不是早被罵翻天了嗎?
怎麼是這樣的回答.
天阿.就怕事實這樣發生.那不如不要裝.
改用105戰炮車還比較有用.
國軍千萬別用這20機炮上雲豹.
作者: eastern    時間: 2013-8-18 23:23:51

這是現場解說員說的,會不會裝就很難說、不過光六上會裝這是確定的。外島部分也是確定的,不過這樣看來外島守軍數量會在下降、因為走遙控自動化?
作者: kds129    時間: 2013-8-18 23:47:37

eastern 發表於 2013-8-18 19:07  
每年去看的人都沒很多,到是隔壁的動漫展人多到恐怖、還有人穿者cosplay裝扮在排隊...傻笑 今年的展覽有點 ...

哈哈  大大問的題目真的不好回答
有些不是不知道  而是不能回答或不會去修飾
問的方法有技巧點就問的出來囉~
另外依我經驗啦~有人開頭就說"網路盛傳"甚麼甚麼
那解說人員如果是中科院的就會迴避不說
是前來支援的國軍就會用眼神示意長官或是跳針~跳針

像是有人劈頭就問:雄三彈頭多重,中科院人員馬上就說機密不能說

像新的油彈補給艦前面一堆人問不出他B砲位那兩門是啥?
問一問就出來囉~

話說回來  現場支援的國軍弟兄回答都"尚可"而已~
問他們敢想或是心得較好!  問性能諸元不如上維基查
問武器機密秘辛性能傾直接挑明:找你負責人!   
或是:你是中科院此計劃小組的嗎?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19 08:18:16

本帖最後由 澗水藍 於 2013-8-19 08:19 編輯
大老千 發表於 2013-8-18 21:11  
回答20機炮可能上雲豹.
這不是早被罵翻天了嗎?
怎麼是這樣的回答.


聽現場人員的解釋
目前主要驗證的是載體系統運作與程式可靠性
上面所載的武裝並不是重點
乃是要有武器彈道等資料配合運作
它的前瞻性在於
在取得武裝彈道諸元後
即可修改程式替換使用
T-75主要是驗證用 應不至以此上雲豹
另外聽到的消息 聯勤有在自行開發30mm口徑武器(消息未明)
或許這之間可以相互配合
作者: 大老千    時間: 2013-8-19 08:42:52

本帖最後由 大老千 於 2013-8-19 08:52 編輯
澗水藍 發表於 2013-8-19 08:18  
聽現場人員的解釋
目前主要驗證的是載體系統運作與程式可靠性
上面所載的武裝並不是重點


是阿.我也是聽到這樣.
但就怕被偷渡.有的時候決策很令人傻眼.
這個載台最重要的是與雷達匹配.
要上有蒐索雷達裝備測試參數.
以雷達掃出來犯目標方向它才有可能防禦.上光六也只是個搖控裝制.
所以上不上雲豹參數也沒那麼重要.民間自己都可以搞搖控載台了並不難.(這次也有參展)
雲豹重點還是在炮.
XTR型載台還是要去跟雷達匹配才有前途!光電範圍可能無法達到預警功能.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19 09:58:48

大老千 發表於 2013-8-19 08:42  
是阿.我也是聽到這樣.
但就怕被偷渡.有的時候決策很令人傻眼.
這個載台最重要的是與雷達匹配.

就光電追鎖而論 最多就是武器站等級
但此次還有另一項突破
-----偏/離軸瞄準
加上此型已經成熟的二維穩定
其實已經具備研製砲塔的能量了
要能擠身CIWS 除了所裝載的武器外
最重要的還是射控
這與天勇 蜂眼連結應該不是難事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19 10:12:08

本帖最後由 澗水藍 於 2013-8-19 21:28 編輯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aZ9lj6UYxBU&feature=youtu.be[/youtube]
影片中提及 建議國軍成功級拆掉mk13,直接換裝3組mk41 8聯裝
但,,,,經費,,,,經費
作者: eastern    時間: 2013-8-19 11:13:56

本帖最後由 eastern 於 2013-8-19 11:32 編輯

請問一下聯勤30MM武器功用是? 若洛克馬丁公司想賣武器,當然是越新越好因為單價高。可是因為有美國、中國政府因素,不是想賣什麼就賣什麼。當初買拉法葉艦,聽說也跟中共溝通好私下有協議(給參數?)。台灣人買二手武器,確用新品價格買、常常被當凱子....還是多自行研發吧!

題外話 ~ 看完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突然感覺很像GDI 的警戒塔(泰伯倫遊戲)功能、尤其在陣地架設部分。


附件: 250px-Watchtower.jpg (2013-8-19 11:21:31, 15 KB) / 下載次數 6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MyMzg4NHw2YzA4NThkM3wxNzU0NjY5ODc0fDB8MA%3D%3D

附件: CNCTW_Guardian_Cannon_Intel.jpg (2013-8-19 11:26:55, 51.09 KB) / 下載次數 6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MyNDAzOHw4N2VjM2UyM3wxNzU0NjY5ODc0fDB8MA%3D%3D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20 11:35:54

近迫武器 機砲當然還是多管的好
ROCAF應該有很多M61A1才對
(F-104除役拆下來那些)
這些堆著當庫存幹嘛?
撥交幾門給中科院測試
也丟幾門讓聯勤學學
作者: jdl6277    時間: 2013-8-20 13:23:22

在未來戰爭中,  不可能靠單一軍種或單一武器系統來贏得戰爭,.....

國軍叁三的素養一直不錯,  只要是可運用的有效武器系統,  皆會編列課程,

從訓練與演習中,  應可提取到有效參數,  來總和各武器系統的聯合作戰能力,....

剩下的就是,  經費,  與時間了,......

絕不氣餒!!!!!!!!!

中華民國的國軍弟兄們,  加油!  
作者: ccclibg    時間: 2013-8-20 22:22:38

裝在M113上,機動部署.
打直升機.打兩棲裝甲.打傘兵裝甲.步兵火力支援
應該都很好用
作者: 大老千    時間: 2013-8-20 23:46:20

ccclibg 發表於 2013-8-20 22:22  
裝在M113上,機動部署.
打直升機.打兩棲裝甲.打傘兵裝甲.步兵火力支援
應該都很好用 ...


用國產T75型二○公厘機砲,但這項計畫傳出後備受抨擊,不僅是火力表現被降級,更重要的是T75型機砲無法有效對付解放軍的步兵戰鬥車,無法達到陸軍的作戰需求。特別是T-75型機砲的原設計是防空和有限地面火力支援,並非供裝甲車使用,做為車載機砲有許多設計不足之處,像是射擊時的煙硝過大,容易暴露車輛位置,射擊時廢彈殼無法外排,熾熱的廢彈殼會堆積在砲塔或車體內,要改善這些問題需要相當一段時間。
作者: yoshiyoyo    時間: 2013-8-21 00:00:13

大老千 發表於 2013-8-20 23:46  
用國產T75型二○公厘機砲,但這項計畫傳出後備受抨擊,不僅是火力表現被降級,更重要的是T75型機砲無法有 ...

T-75機砲前身 是美國裝在F-5A/B F-5E/F上的空用機砲
台灣予以仿造的


作者: 大老千    時間: 2013-8-21 01:29:30

本帖最後由 大老千 於 2013-8-21 08:54 編輯

2009航太展.美商ATK對照國造T75式20mm機砲的能力.
因此特地空運一門MK44 30mm鏈砲,現場並有專人拆開系統說明.
所有文宣都直接拿國造T75式20mm機砲的彈藥.美造30mm穿甲彈及俄造30mm穿甲彈進行比較.據現場人員表示.

MK44穿甲能力比起俄製30mm穿甲彈在同樣1500m時.
MK44的APDS脫殼穿甲彈具有穿透6cm鋼板能力.
俄製30mmAPDS穿甲彈只有2.5cm.
而國造20mm的APDS只具有1000cm1.5cm的穿甲能力.
此外MK44還有一種APFSDS-T翼穩脫殼穿甲曳光彈具有1000m12cm的穿甲能力。



附件: 20v30.jpg (2013-8-21 01:25:11, 50.91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MzODA3M3w5YzE5MDdmNHwxNzU0NjY5ODc0fDB8MA%3D%3D
作者: zulu427    時間: 2013-8-21 17:03:59

恩,國造武器是值得鼓勵,但希望能研發艦載垂直發射系統!
作者: filter0521    時間: 2013-8-26 07:09:14

感覺好弱喔
感覺像把舊的拚裝過而已
作者: 澗水藍    時間: 2013-8-26 10:09:50

filter0521 發表於 2013-8-26 07:09  
感覺好弱喔
感覺像把舊的拚裝過而已

武器強弱不是憑感覺
裝備適用與否還要看用途
用法得當老毛瑟也能立大功
再新穎的科技也是拼裝貨

作者: 大老千    時間: 2013-8-26 10:22:33

本帖最後由 大老千 於 2013-8-26 10:25 編輯
filter0521 發表於 2013-8-26 07:09  
感覺好弱喔
感覺像把舊的拚裝過而已


武器舊?
白朗寧M2其實是白朗寧M1917的口徑放大重製版本.美軍把當時的M2命名為M1921.並用於1920年代的防空及反裝甲用途.(俗稱50機槍)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在1933年問世.原型號40 mm akan M/32.或稱為Bofors 40 mm L/60.
奧托布雷達76 mm 艦砲服役期間1964 ...以上武器使用至今.

你看不起舊武器喔!
以上用這些舊武器精進還開發更多更新用途.
大口徑火力大.小口徑載彈量多.重點看你怎麼用.
作者: filter0521    時間: 2013-8-28 14:49:59

大老千 發表於 2013-8-26 10:22  
武器舊?
白朗寧M2其實是白朗寧M1917的口徑放大重製版本.美軍把當時的M2命名為M1921.並用於1920年代的防空 ...

可能是因為(以前船上就是20公厘砲)實際操作真的很兩光,
以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當然還是方陣系統的方陣快砲最屌
一樣海陸兩用(聽說台灣北部好像有部署)
最重要的是把方陣系統砲台換成飛彈發射器配備公羊飛彈
(雖然台灣沒有,可是可以試著研發)火力強大耶
所以第一眼的我們的新武器以前卡彈射擊不動的回憶就回來搂
作者: 大老千    時間: 2013-8-28 17:30:46

filter0521 發表於 2013-8-28 14:49  
可能是因為(以前船上就是20公厘砲)實際操作真的很兩光,
以近程自動化防禦武器當然還是方陣系統的方陣快砲 ...

其實也別太吹毛了.
這炮拿來據點防禦算不錯了.
(廣告中好像也主打這功能)
以現在當兵人少.改用這種自動化代替人力比方陣好太多.
因為方陣射速快.備彈量需求就會多不好處理.
以這種射速剛好發揮長時間操作優點.
作者: jack0033    時間: 2013-9-7 06:29:05

中科院有持續研發新武器,是需要多給支持的.
很多都是得先有,才能精進及改良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