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自空軍退役教官之部落格, 飛行部落格
大約是在1999年中,剛完成戰備訓練後不久的一個上午,排了三架F-16在東部的YE/F空域執行訓練,一架不明機由台灣東南方向北飛,不但闖入了我國的防空識別區,而且還在我們東部的訓練空域內,對於國防安全與空域訓練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當時,作戰司令部馬上對於這架不明機作出反應,由當時在空域訓練的三架F-16執行攔截任務,當時的領隊是ANDY,二號機不記得了,三號機是KEYO,按照戰術手冊及提示內容展開戰術隊形,很快的在雷達上接觸到目標。當雷達鎖定目標後,在抬頭顯示(Head Up Display, HUD)上的TD BOX就可以顯示目標的位置, 所以大老遠就能掌握目標機的方位,可能很快的搜索到目標,大約在7浬KEYO報出目視目標,到達3浬,就可以辨識出,這架不明機是美國海軍的F-18、高度25000呎。按照行動要領,這時當然要保持在有利的戰術位置上,ANDY是老台南基地出身的,又出國換裝過T-38,桿子極硬,作戰意願極高,是個戰將型的好手。一經接觸,判明狀況後,馬上叫二、三號機展開,二號機保持戰鬥僚機、三號機就拉開至外側高位的掩護位置,由長機與二號機接戰。F-18也發現了三架F-16,也立刻的作出回應的動作,馬上將機頭轉向三架F-16,進入高G防禦的動作。這是很正確的戰鬥機飛行員的反應,一定不要將自己最脆弱的機尾朝向別人。但是,ANDY也不願任由對方反制,所以就進入了兩機的對抗。
戰管的管制人員才聽到我軍的F-16在7浬後回報目視目標機,隨後,馬上又接著聽到目標是F-18,一時還反應不過來,就聽到長機按標準程序呼叫”ANDY ENGAGE MY NOSSE 2NM ONE F-18”, 戰管還沒時間下達任何指令,雙方就已經進入了近戰纏鬥操作。從25000呎ANDY 一路壓著F-18,打的這架F-18的飛行員一直在練習飛彈防禦與機砲防禦,F-18的空電系統很棒,武器及火控系統也不錯,但是推重比不如F-16,只要不陷入低速的劣勢操作性能區域,單就BFM這個基本空戰操作,F-16對上F-18是有很大的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