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中元普渡的由來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3-8-18 23:41:29
標題:
中元普渡的由來
中元普渡的由來
關於中元節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但最著名、流傳最廣者要算是「目蓮救母」的故事:從前有個孩子叫「目蓮」,從小被地藏王菩薩引渡出家,他的母親郤因歐打和尚、浪費食物...等等種種過失,死後被打入地獄,目蓮知道這個消息時,母親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懸」的懲罰,為了報答母親的乳哺之恩,目蓮準備了飯菜要給母親吃,但是食物一到母親的嘴邊,便化成火焰;目蓮無計可施,請求釋迦牟尼佛幫忙,佛祖說明目蓮母親生前的種種過失,如果要讓她吃東西,則要在七月十五日準備各種齋食,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目蓮依法施行後,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演變為民間的中元普渡。
中元節在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盂蘭盆節」一詞來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為「救倒懸」之意,南北朝時即有人將「盂蘭盆」解為「裝飾美麗的盆子」,於是競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圖案,應為佛教徒的誤解。
農曆7月15的盂蘭盆法會(盂蘭盆節,又稱佛歡喜日),即將來臨。
民間的風俗認為七月十五地獄門大開,閻羅王放假,餓鬼統統被釋放,所以便燒冥紙,燒衣服,殺牲口來拜祭鬼神,稱為中元普渡。
因此,一般人都誤認此日是替亡者超度的日子 。
事實上並非如此,地獄道的大門並不會打開,就像我們生活的娑婆世界裡,被關在監獄裡的犯人,也不可能在刑期屆滿前,有中途放假的道裡。
所謂普渡被釋放的餓 鬼只是一項民俗活動而已,或藉此活動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追思。
在佛教的觀念來說, 並無鬼月的觀念,而是十方僧人的自恣日,又稱為「供僧節」,寺院舉辦盂蘭盆法會供佛及僧。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
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
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
因此我們將從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傳說、中元節的意義,以及中元節有關的活動等方面來探究這個屬於鬼月的大日子—七月月十五日中元節。
(一)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
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
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佈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二)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
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
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
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台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三)中元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
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作者:
loren99
時間:
2013-12-12 12:29:30
跳脫鬼怪真心的祈禱互助平安是相當重要的啦~~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