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節錄~~唯任安祥
[列印本頁]
作者:
boy650623
時間:
2013-11-10 20:19:16
標題:
節錄~~唯任安祥
唯任安祥 雲 開 二0一0年十月
一、前言
佛經說「如來為眾生保任此事」,乃至我們禪宗自古以來就非常強調「悟後保任」,因此幾位禪宗古德先後寫下了幾首大同小異的《牧牛圖頌》,來說明「悟後保任」的修行方法和過程,「保任」的重要性不難想見。
一個人不論是感於紅塵世界的百苦交煎,或是為了揭開宇宙與生命的奧秘,發心來修行,當他費了很多修行的功夫和力氣開悟(打開心扉)了,固然可喜,然而這只是真修行的開始。
再者,不論我們透過什麼方法開悟——反省懺悔、持誦經典、觀心自覺、參話頭、參公案、祖師傳心……,開悟之後最重要的工作都是「保任」。悟後若不保任,悟了也是白悟,悟了形同未悟,心扉轉眼間又關閉了,真實的生命又埋沒在六根六塵堆積的心垢之下,人生同時也迷失了方向,解脫何期?當然,若沒有開悟,也談不上「保任」了。
我剛學習安祥禪時,一接觸到「保任」這個名詞,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只知道「保」就是保持,「任」就不知道它的真實含義,更別說拿它來修行了。很多次想親自請示 耕雲恩師,偏偏到了 恩師面前,在 恩師心光的加持下,表面意識暫停運作,腦筋就不靈光了,人變得傻傻的,所有要問的問題都忘記了,因此這個問題就一直懸而未決。
不過,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修行之後,因為有了修行上的實證與體會,方才慢慢地瞭解「任」的含義,也才知道「任」在修行上的重要性,修行人萬萬不可忽視。忽視了「任」,不但不能明瞭保持安祥的方法,而且安祥也很難保持,修行就會進進退退,不知何年何日才能到家!為免初學者浪費時間去摸索,或忽視「任」在修行上的重要性,我今天特別就「任」的這個主題加以解說,期待更多的安祥禪友可以直接又快速地保任安祥成熟。
當然,對上根大器來說,當會「自悟自解」,一聞千悟,直趨無上菩提。我講這些,未免太嫌囉嗦,又何須嘮叨呢?
再者,在我修行初期最常感到困惑的問題,也是很多安祥禪友常常提出的問題,就是「開悟」、「見性」、「安祥」三者的含義及其彼此之間的關係,我也想藉這個機會提出我個人的看法與心得,供大家參考。
二、昔日我對見性的迷惘
我清楚地記得,初學法之時,因為領受 耕雲恩師給我的美好心態,覺得那種心態非常珍貴,人間稀有,因此當時我整個修行的重點,就完全擺在保持安祥上,很少去關心或涉獵佛理,因此對於「見性」這個名詞就不是很在意,也很少去探討它的含義了。
但是每隔一段時間總會聽到 耕雲恩師說「某某人已經見性了」,當時我很困惑,也很羨慕,總認為自己修行不如別人,應該多多向師兄姊請教。這其間,又有幾位師兄常常強調禪宗的「見性成佛」,說一見性就可以保住安祥,也可以成佛了,乃至引用 恩師的講詞——「一見性,所有的業障和我執當下就瓦解冰消」,這更令我羨慕了。
回想自己的修行,拼死拼活地想去保住安祥,辛苦得不得了,犧牲了很多人生的享受與追求,一心一意在修行上,都保不住安祥,有時還因此非常地懊惱與自責。而他們卻可以輕鬆地一見性就保住安祥,這太令我羨慕了。而且他們還信誓旦旦、斬釘截鐵一再地強調見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殊勝,乃至還拍胸脯保證。
這實在太省心省力了,若不叫人羨慕,那才真是奇怪了。當時我不禁懷疑起自己:一定是我修行的方法太笨、太拙劣了,才會這麼費心、費力和費時間,卻又事倍功半。從此,我就開始關心並正視「見性」這個課題了。
首先,我就很謙虛地請教師兄們關於見性的問題,他們也很熱心地旁敲側擊給我解說了老半天,說「不能說破,一說破就塞了別人的悟門」,也實際地表演給我看,如撐拳、舉手、投足、揚眉、瞠目……,後來我終於懂了,知道這個答案了。
但我還是很困惑,因為當我知道了這個答案以後,我的心態並沒有因此就產生變化而提升,還是依然故我,充其量只是得到一個知識而已,對我的生命了無幫助。我將這個疑惑再請問他們「為什麼會如此」,他們告訴我:「你悟得還不夠深,不夠徹底,還不是真正的見性,所以心態不會起變化。」當然,這個回答更令我困惑——「必須悟到什麼地步,才能稱之為悟得夠深,悟得很徹底」。
後來我想,既然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應該要靠自己來解開這個問題,因此我用功地讀書,讀遍了 耕雲恩師的講詞,乃至涉獵了一些禪宗的語錄與典籍。最後我發現我所要找的答案,也只不過如此,很難說有什麼深淺或徹與不徹,而且縱使我很肯定且知道那個答案,心態也一如往常,並沒有提升,還是紋風不動。
因為這一連串的疑惑,所以有一次我單獨拜見 耕雲恩師時,就特別鼓起勇氣請示 恩師:「我見性了沒有?」 恩師馬上很嚴肅地說:「你在我面前是大徹大悟的心態,你竟然還問我『你見性了沒有』!」這個震撼的確很大,令我目瞪口呆。不過也因此,我更加地肯定「我應該好好地保任 恩師給我的安祥,不要再去理會見性的問題了」。
這期間還有一次,因為長久以來安祥總是保不住,非常困擾,說實在地,當時還有那麼一點點的自卑。聽師兄們說:「一旦開悟了,就可一了百了,一得永得,所有的問題自然就會瓦解冰消了」,因此我就把「開悟」認為是萬靈丹,同時也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開悟,否則安祥不應該保不住,時有時無,所以就謙虛地請教一位大師兄如何開悟。
當時,正值兩岸關係很緊張,稍有不慎,隨時都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我很清楚地記得,那位大師兄回答我的問題時,非常正經地說:「你不必再為這個問題煩惱了,時節因緣一到,你自然就會開悟。古代的修行人在禪師的棒喝之下,一下子就開悟了,這在禪宗來講,叫做粉碎虛空。
為什麼如此?因為那股震撼力很大,一下子就可以粉碎你的表面意識,也就是說粉碎相對意識與獨我意識,讓本心(真我)完全抬頭,從此一得永得。有一天萬一發生戰爭,飛彈或炮彈打到你面前,那股震撼力比古代禪師的棒喝要大得許多,那時你不但會開悟,而且還會大徹大悟。」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說法還真是穿鑿附會。
乃至後來我對這一生做了一次總回顧、總檢討時,對於當年的那一段往事,總感到非常遺憾——虛擲光陰、浪費青春,當年若直接死心踏地全力保任安祥,我也不必浪費那麼多年寶貴的時光,延緩我修行的進程。甚至我都感到當年自己很愚昧,若是當時我正見抬頭、法眼綻開,當可一接觸便知有無。
隨著修行的進展,那些一直困擾著我的疑惑,就慢慢地解開了,最後煙消雲散。現在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個人不管他是見性或不見性,若能持續不斷地修行,提升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說不斷地修正不好的心念,放下執著,淨化自己的表面意識,修行絕對不會落空。
雖然這些功夫看來很辛苦,也很笨拙,但是絕對功不唐捐,不可能退轉,因為他已經為自己的生命打下了很牢固、很深厚、很美好的根基。修行如果不打下深厚的基礎,縱使一時金光燦爛,終究將如曇花一現,渺無芳蹤;又如同一棟大樓,基礎若不穩固,縱然蓋得美輪美奐,還是不牢靠的,經不起大風、地震等的考驗,很快地就會倒塌,充其量只能風光一時,卻無法長久,修行的情況就類似如此。
作者:
淚若雨下
時間:
2013-11-10 21:08:11
突然想起一則故事 一段字句
任性逍遙 隨緣放曠 但盡凡心 別無聖諦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