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64D最重要的革新就是引進主動感測器──AN/APG-78長弓多功能豪米波(millimeter-wave)射控雷達(Fire Control Radar,FCR),長弓雷達安裝位置極佳,位於全機最高處,不僅可進行360度全方位水平掃瞄,而且能如OH-58D般將機體與旋翼隱藏在障礙物後方,僅露出長弓雷達進行觀測;不過桅頂配置在偵測上也不是樣樣完美,其俯視角度便由於主旋翼干擾阻擋而受到限制。長弓雷達採用相位陣列天線,不僅可大幅增加波束的精確度,也能利用兩種不同的操作模式來偵測移動或靜止目標;在追蹤移動目標時,長弓雷達能以 虛擬隨機頻率的脈衝都卜勒模式來過濾低速目標,而偵測地面靜止目標(或是存在地物干擾的情況)並進行外型測繪時,則 使用頻率捷變、極化轉換波形。兩種波形模式交替掃瞄時,能最大程度地縮短目標截獲反應時間,並能同時有效偵測地面上的移動與靜止目標。長弓雷達對地面移動目標的最大有效偵測距離為8000m,對靜止目標則約為6000m(因為沒有都卜勒效應可資利用);雖然以長弓雷達發射機功率的能耐,其最大偵測能力實際上不止於此,但由於與之搭配的AGM-114L豪米波雷達導引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最大射程亦只有8000m,因此現階段美國陸軍認為長弓雷達不需要更長的偵測距離。當然,只要更換控制軟體的模組,長弓雷達就能發揮更大的偵測距離。
為了降低敵方電子支援裝置(ESM)察覺的可能,長弓雷達採用展頻等低截獲率技術(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以較多低功率的射頻取代高峰值的能量(例如其固態發射機的功率只有16W),大幅降低敵方ESM從背景雜訊中直接察覺長弓雷達主波瓣的機會 ;而為了讓雷達能分辨出本身的低功率峰值回波,長弓的雷達波也採用特別的編碼技術。由於長弓雷達波長/孔徑比極低,又採用相位陣列技術,所以 能聚焦出非常集中的筆狀波束,不僅解析度高,且旁波瓣極低,使得敵方ESM難以偵測。其實先天上,由於傳統ESM主要都是針對大波長雷達,截收頻率最多只到18~20GHz,想要截收長弓雷達35GHz的波段本來就難上加難。此外,長弓雷達也能在瞬間掃瞄後立刻停機,將掃瞄中獲得的目標資訊儲存在記憶體中,並搭配GPS分析資料,在減低被發現的機率時同樣讓飛行員立即掌握戰場情況。
A H-64D強大的戰場情蒐能力、資料整合處理能力以及傳輸能力,使其成為適應未來網路化戰場的先進機種。長弓雷達賦予的優異偵蒐能力賦予AH-64D精確掌握周遭戰場環境的能力,大幅降低了戰場死角;充裕的資料傳輸能力使A-64D與友軍各單位能隨時分享最新情資,進而擁有最為完整而真時的環境意識,將己方所有作戰資源做最高效率的發揮,並給予敵方最沈重的打擊;而各級戰場指揮官也能即時獲得遠較以往更全面且更正確的戰場資訊,迅速且適當地地下達命令。至於強大的資料整合能力則可自動處理來自於自身感測系統以及友軍傳輸的各式戰場資料,融合成讓飛行員一目了然並能迅速瞭解戰場態勢的完整資訊圖像,而不是大量漫無章法的資訊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