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奉燒「福金」意義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3-12-23 00:49:25
標題:
奉燒「福金」意義
奉燒「福金」意義
「奉香」或「燒拜金紙」,就如同其它供品一樣,都是任何敬神、拜佛時,絕對不可或缺之禮數,不過,燒拜金紙則有一定標準。
「福金」就是專供燒拜財神和福神時使用之金紙,也是在我國民間行之數千年習俗!
「福神」又俗稱福德正神、或土地公、土地爺,二千多年來,便是中華民族一致奉祀的「社稷之神」,也一向被坊間視為「守護神」,故民間祭祀土地公者亦眾。
來源:台灣宗教文化編修委員會
作者:
jasono42
時間:
2013-12-25 11:38: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蔡小白
時間:
2013-12-25 14:11:21
紙錢包括冥紙、冥鈔、冥鏹、冥幣、金紙、銀紙、紙楮、陰司紙等,琉球語稱為打紙(打チ紙、ウチカビ)或紙錢(紙錢、カビジン),是東亞傳統祭祀鬼神、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
大多數紙錢是必須用火焚化的。不過有幾種不必焚燒的紙錢,如墓紙即為其一。古代墓祭用彩色紙剪成長縷,懸掛墓上稱為掛錢[1],繼承古俗,現代墓紙也不用燒,掃墓時用碎石子、土塊壓在墳墓上,代表修繕墳墓之意。在死者出殯、移動棺材時,也有家屬會將紙錢灑在道路、河川上,以供路上、河川的鬼神花用,避免刁難死者亡魂,稱為「買路錢」。[2]早期臺灣人每至險阻、意外頻生之地,則會沿路丟灑紙錢,以安山川神鬼,枉死孤魂,避免其惡作劇甚至捉拿替身。[3]另也有人在棺材中放入紙錢陪葬的。
民間信仰傳說燒紙錢的習俗來自東漢。據說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之弟子尤秀才,想出的推銷「紙張」手法:尤秀才假裝重病死去,而其妻告訴所有鄰居,若將紙張剪成「銅錢」形狀焚燒之,賄賂神祇,死者即可復活。鄰居都不相信,後來尤妻一燒,尤果然立刻復活。於是「紙」立刻成為最暢銷的產品。此傳說的其他版本則大同小異,只是主角尤秀才,換作蔡倫本人[4],或蔡倫的兄弟蔡莫。
東晉時的金質冥錢
這些說法,都被認為是鄉野傳說,不太可信。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古代埋圭、壁、幣、帛祭祀鬼神,漢代埋寶錢陪葬;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5]。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1]。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有學者認為,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故可知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人或中亞習俗的影響。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紙錢本身,則出自中國本土。[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