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南郡對於孫權的意義
[列印本頁]
作者:
塚本八雲
時間:
2014-1-27 20:06:44
標題:
南郡對於孫權的意義
本帖最後由 塚本八雲 於 2014-1-28 22:46 編輯
南郡的位置:
南郡就是江陵,就是赤壁後周瑜跟曹仁大戰一年的地方。南郡的位置非常好,北通襄陽,西連夷陵,東下夏口。而且是夷陵往東的長江,江面寬闊,水勢平緩,是屯船養兵的好位置,而且處於荊州的核心位置。無論是入川,北上襄陽,南陽都可以以其爲基地,水路交通便利。
南郡的爭奪戰:
赤壁戰後,周瑜率領甘甯,呂蒙諸將一定要進取南郡,因爲只有奪取了南郡及其周邊的夷陵,夷陵、臨沮、旌陽、漢津等地,才是控制了荊州最富饒地地區。所以周瑜從208年10月底一直打到了第二年西元209年的12月。同時208年年底劉備從夏口南下奪取南四郡。
南郡的戰略意義:
既然南郡如此重要,在西元210年12月,根據魯肅的建議吳國輕易的把戰略位置如此重要的地點讓給了劉備,後人很多都委婉歎息吳國的決定,認爲其決策失誤,讓劉備作大。但實際情況是要根據其時代的背景和各方勢力的消長來宏觀決定的,具體說來如下:
南郡的奪取與送與劉備的時間分別是:周瑜是在西元209年年底奪取的,而在一年後(210年)給予劉備的。也就是說吳國佔領南郡的時間只有一年。
西元209年的戰略情況是這樣,208年赤壁戰後,三股勢力(劉備,孫權,曹操)分別分析另外兩股勢力的方向。
我們先來看劉備眼中的曹操的和孫權戰略企圖,先看曹操:
劉備已經佔領了南四郡,並且在江陵很近的地方立刻建立了公安郡,其政治和軍事意圖都很明顯,首先劉備會執行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方向,即第一步穩定荊州,第二步以荊州爲基地進而佔領蜀地,所以根據這兩步計劃需要南郡這樣地戰略要衝,而且南郡旁邊建立公安郡,可以充分利用水運地便利,從軍事角度看也是便於補給運輸地。
而根據上述的時代背景,劉備分析曹操地戰略方向將不會在是江陵,因爲西元209年年底,曹仁在江陵失敗後,使得曹操將轉變戰略方向,那曹操地戰略方向將是那裏那?向東是大海,所以只有向西,故此戰略方向一定是關中和張魯的漢中平原,而後從漢中南下通過南鄭入蜀,這是非常顯而易見地。而劉備地目標也是蜀地,所以劉備需要跟曹操在時間上進行爭奪,並且要搶先佔領蜀地,完成隆中對地戰略構想。而歷史進行地也是如此。但劉備爲了入蜀需要一個戰略基地,而最理想的基地就是南郡。
再看孫權,劉備既然需要南郡爲補給的後方,那自然需要吳國在西線的後退,而但是吳國的情況是如何那?從西元208年赤壁後,吳軍引兵雙向,一路北進合肥準備奪取淮南的戰略要點,一路西進,奪取赤壁後荊州的勝利成果(南郡),而其實吳國還是有另外兩個的選擇方向,一個是交趾方向(蒼梧士燮爲交趾太守)並在西元210年並入吳國領土,一個是進軍浙江的山嶽族來拓地掠民。所以吳國地戰略方向比較多,即可以北上奪合肥,望淮北,也可以西進入川中,或者西南下進取山嶽,或者是南下奪取交趾。而孫權會選擇那個戰略方向那?(從歷史上看,孫權的決策是這樣的:209年地北進合肥的計劃失敗,而210年南下交趾地計劃成功,進攻嶺南山嶽地方向的戰爭是持久戰。而在210年年底在西線南郡方向吳國進行了戰略地後退,放棄了入蜀的計劃。)當然這都是事後的結論,而如果你是劉備在210年會認爲孫權的主攻方向是那裏那?孫權又如何選擇其主攻的方向那?也許我們換到孫權的角度就可以確定下來。
再從孫權的角度看其他兩方:
從西元209年12月奪取南郡,夷陵後,同時孫權的北進合肥的計劃受挫,孫權就會靜下來分析幾股勢力的戰略方向,從而確定自己的出擊戰略。前面說過,吳國在赤壁後比較主動,可以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奪取主動,可是吳國的兵力有限,如何調動有限的兵力來完成更多的利益那?從四個方向一一分析,北進合肥的計劃失敗了,而西進蜀地面臨很大的風險,爲什麽那?原因很明顯,在南郡的下方就是公安(備立營於油口,改名公安。)劉備虎視眈眈,而上方就是曹操的襄陽南陽主力。而吳軍在209年在西線的兵力並不在優,佔領江陵(南郡)後周瑜(吳軍)的兵力在2萬-3萬間,而同期劉備的兵力也在這個數位,而北面的曹操兵力是只多不少,所以而吳國雖然存在西進蜀地的可能性和時機,但還要從這2,3萬兵力抽調部隊,所以面臨的風險比較大。那如果是否存在把東側的兵力都調動到西線以支援南郡入蜀的戰略那?這點就需要分析西進蜀地的利益是否比南下嶺南的利益誰大這個因素了。
仔細分析能發現,吳國對山嶽方向的戰爭和對交趾方向的戰爭都是付出小,而收益大的戰爭,而且南方基本處於吳國包圍圈內,外援很少,風險很小,所以從優先順序看,以作爲第一優先來考慮,對比同期的失敗的合肥北伐和分兵西進的戰略看,南下這兩點更是省時省力,而且成果收效很大。所以從歷史上看,吳國在210年進佔了交趾地區。(權加燮左將軍,燮遣子入質。由是嶺南始服屬於權。)
那如何運用有限的兵力來得到最大的利益那?自然是這樣的戰略部署,北部江淮方向和曹操對峙,也不會再增加在西部的兵力(因爲一增兵,而又不西進,雖然會導致劉備地疑慮,很容易造成摩擦,而這樣地摩擦是曹操最喜歡看見的。所以需要維持西線的均衡態勢),而加大對南部的兵力,力求短期謀求最大的利益。所以根據這樣的戰略部署,孫權考慮的魯肅的建議,決定把南郡讓給劉備,而在210年南下平定嶺南,交趾地區。再從軍事上補充,以吳國210年在南郡的兵力實不足以入蜀,不過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呀。所以根據這樣的兵力發佈,吳國與其作觀曹操西定關中,南下漢中,南鄭,蜀地爲魏土,而夾擊吳國,不如把蜀地送與劉備,而連衡以抗魏,保持其西,北部穩定。
最後說曹操,按曹操在江陵戰敗後的戰略部署,肯定排除了再次南下江陵的戰略,而其東爲大海,南下合肥方向與吳爭奪無果,故定爲西進關中,漢中,南下蜀地的戰略,而後再從蜀地,襄陽雙向南下入主荊州最爲穩妥。所以曹操就存在一個跟劉備只爭朝夕的問題,看誰最先入蜀。從歷史記錄看,曹操入漢中,劉備剛剛入蜀,可見其時間相差之近,故有"得隴望蜀""一日三驚"之說。所以如果魯肅不讓南郡給劉備,那就是說很容易讓曹操在將來對吳國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勢,其結果則更對吳國不利,故此可見魯肅和孫權的遠見。
所以權衡三方各自對其他兩方的戰略分析,很容易得出魯肅孫權讓南郡給劉備的結論,而劉備的確作收一定漁利,不過劉備入蜀,對吳的確有利,因爲吳國的戰略方向並不在西,而在南,吳國是北守,南攻。而深求吳國的立國方針,都是建立在內部擴張挖掘的基礎上,對外的征討基本都是無果。
所以南郡,或者說一城一地的得失並非重要,作爲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一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宏觀考慮事情,而例如周瑜之流不過是站在局部角度去考慮,不過其建議非常有價值,但作爲吳國的領袖,孫權爲建立一個長遠的規劃,雖然考慮了周瑜的想法,不過根據其兵力,各國的態勢,還是作出了明確的戰略方向。
===========================
其實很多時候,一個國家所要採取的政策方針,必須要衡量許許多多的層面
惟很多時候,有權者可能眼光未必能看這麼遠
短視近利、思慮未周
所以有許多看似不妙時則卻是妙計的計策而未能好好的發揮
有時一時的助長敵方勢力未必是一件壞事
有時為了權宜當時處境,做出一些小犧牲而顧全大局亦是必要的
作者:
塚本八雲
時間:
2014-1-27 23:55:28
CVN-80 發表於 2014-1-27 20:25
三國演義這段故事我是看以上的戲劇才了解的.當然演軍師丞相.演的最出神入化的就是唐國強
我個人認為高希希所導演的連續劇"新版三國"很好看!
作者:
F128528678
時間:
2014-2-15 14:59:11
看完這篇以不同集團觀點來看真的很有意思 縱觀大局 有失必有得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