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關於瑪利亞逝世的地點(厄弗所或耶路撒冷)、逝世的日期與情況,都缺乏可靠的史料,但她逝世的事實幾乎是一般教父與神學家們所鹹認的,並且禮儀也為之作證。教宗亞德良一世(Hadrian 1)致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 784—791)的Sacramentarium Gregorianum裏,有這樣的一段禱詞:“主啊,今天為我們是可敬的節日,天主聖母在這天接受了暫時的死亡;禰的子我們的主既由她誕生,所以她不能為死亡的鎖鏈所困擾”(Veneranda nobis, Domine,hujus est diei festivitas,in qua sancta Dei Genitrix mortem subiit temporalem, nec tamen mortis nexibus deprimi potuit, quae Filium tuum Dominum nostrum de se genuit incarnatum.)同一聖書中的“祭品上的禱詞”(Oratio super oblata )為:“主啊,願天主之母的祈禱有助於禰的民眾。我們雖然知道她因肉體之故而死去,希望我們覺得她在天國榮耀中,替我們向禰轉禱。”(Subveniat, Domine, plebi tuae Dei Genitricis oratio,quam etsi pro condicione carnis migrasse cognoscimus,in caelesti gloria apud te pro nobis intercedere sentiamus.)。
奧力振(In Joan., 2, 12; fragm. 31)、聖艾弗倫(Hymn., 15, 2)、加巴拉的塞凡利恩(Severian of Gabala, De mundi creatione of., 6, 10)、聖熱羅尼莫(Adv. Ruf. , 2, 5)、奧斯定(In Joan, tr. 8, 9)都偶爾提到瑪利亞的逝世。聖愛比法曾經對瑪利亞的逝世作過專題研究。他說:“沒有一個人知道她怎樣離開世界”。瑪利亞曾自然地死去呢?曾受劇烈的痛苦而死(見路35)?或者(根據默12:14)她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永遠生活著(Haer., 78:11, 24)?愛比法把這些問題懸而不答。有一篇託名耶路撒冷的司鐸弟茂德(Timotheus 第6—8世紀)所撰訓道錄的無名作者,認為“瑪利亞至今還活著(她並未逝世),因為曾寓居在她內的那一位已將她提升天國”(Or. In Symeonem)。
1946年5月1日,教宗比約十二世致書于全球主教,正式詢問是否可將瑪利亞身體升天定為信理,並詢問是否他們與所屬司鐸及信友都希望有這項定奪。比約十二世幾乎得到全體主教的同意,遂於1950年11月1日頒佈“廣賜恩寵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宗座典章,欽定啟示信理如下:“無玷卒世童貞瑪利亞、天主的母親,在結束了塵世生活後,身體與靈魂一同被提升到天國的榮耀裏去”(Pronuntiamus, declaramus et definimus divinitus revelatum dogma esse:Immaculatam Deiparam semper Virginem Mariam, expleto terestris vitae cursu, fuisse corpore et anima ad caelestem gloriam assumptam.)。
瑪利亞身靈升天的思想首先見於第五與第六世紀的偽造著作中。雖然這些託名之作並無歷史價值,但吾人必須鑒別其中所蘊含的神學思想與虛構的外衣。在教會作家中,第一次提到瑪利亞榮召升天的是都爾的葛利哥裏(Gregory of Tours +594),他當時也是以一篇託名之作“童貞瑪利亞的遷移”(Transitus B. Mariae Virginis)為藍本的。初時慶祝瑪利亞升天節日的訓道錄中,至今留有利維亞斯的德奧特克諾(Theoteknos 550—650)、耶路撒冷的託名毛特斯都(Pseudo-Modestus of Jerusalem 約700年)、君士坦丁堡的日曼諾(Germanus of Constantinople +733)、克利地的安德來(Andrew of Crete +740)、若望•達馬森(John Damascene +749)、葛斯默•魏斯底篤(Cosmas Vestitor 750—800)、斯都弟弘的德道(Theodore of Studion +826)等人的作品。
與上列著作持相反態度的,是一篇出現於十二世紀下半期的匿名論著(Ad interrogata),為一位託名聖奧斯定者所作,它的真正作者不得而知(可能完成於第九至十一世紀)。此文用理性證據擁護瑪利亞身體升天的信仰。自十三世紀起,託名奧斯定的意見占了優勢。士林學派時期的偉大神學家遂採納這一見解。聖多瑪斯說:“至於這‘回到泥土去’的咒詛,幸福的瑪利亞不受其干擾,因為她的身靈一起升天。”(Ab hac maledictione,sc. ut in pulverem revertetur……immunis fuit Beata Virgo, quia cum corqore ascendit in caelum. Expos. Salut. ang.)聖比約五世(1568年)改革日課經時,把託名熱羅尼莫的書信除去,而代之以其他承認瑪利亞身靈升天的著作。1668年,法國發生了有關瑪利亞升天的爭辯,巴黎聖母大堂的一部分司鐸,決定再恢復於1540年(或1549年)被取消的烏蘇阿殉道記。若望•洛諾阿(Jean Launoy +1678)曾為烏蘇阿的觀點激烈辯護。本篤十四世(Benedict 14 1740—58)宣佈瑪利亞升天為一虔誠的可靠意見(Pia et probabilis opinio),但這話宣佈不否認它可能屬於信仰寶藏(depositum fidei)。1849年,宗座第一次接到將這一意見定為信理的要求。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時,約有二百位主教簽名要求此事。自二十世紀初期開始,要求之聲日益高漲。1946年,教宗比約十二公開徵詢全球主教的意見,幾乎獲得全體主教的同意,遂於1950年11月1日頒定了這項“教會普遍訓導權威一致宣示,與基督信友們共同相信”的信理。
三、瑪利亞被尊為後
瑪利亞被提升天,光榮超越一切天使和諸聖,她與愛子基督一同統治天域。教父們自古稱她為主保、主母、統治者、王后,一切受造物之後(若望•達馬森正統信仰闡詳,4,14,人類之後(克利地的安德來Hom. 2 in Dormit. Ss. Deiparae);禮儀尊稱她為我們全體的統治者、天上之後,世界之後;教宗們在通諭中也稱她為天地之後(比約九世)、宇宙統治者及元後(良十三世)、世人之後(比約十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