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基督是天人之間的唯一中保(弟前2:5)——因為惟有他,藉著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恢復了天主與人類的舊誼——但是從屬於基督中保的次要中保還是有存在的可能。神3:26,1:“按照格後5:19,使人與天主完全結合的是基督。由於他藉死亡使人類和天主重修舊好,因而只有他是天人之間的完善中保……。然而,這並不妨礙天人之間尚有其他中保(secundum quid),也致力於促成人與天主的結合(dispositive vel ministerialiter)”。
教父們稱瑪利亞為“女中保”(mediatrix)。一篇被視為聖艾弗倫(Ephrem)所作的禱詞提到瑪利亞:“除了中保(基督)以外,您是全世界的女中保”(post mediatorem mediatrix totius mundi;oratio 4 ad Deiparam,瑪利亞諸寵中保節的日課經第四篇誦讀文)。在許多教會文獻裏,瑪利亞屢次被稱為“中保”,這些文獻是:比約九世的“不可言喻”詔文(Ineffabilis,1854),良十三世的有關玫瑰經的兩篇通諭(Adjutricem,1895;與Fidentem,1896;鄧1940,1),比約十世的通諭(Ad diem illum,1904),並且在禮儀方面,自1921年起,有了榮福瑪利亞諸寵中保的節日。
瑪利亞被稱為諸寵中保的意義有二:
(一)瑪利亞將救主、諸寵的泉源給予了世界,因而她也傳鄧諸寵——確定意見
(二)自從瑪利亞升天以後,世人所蒙受的恩寵,沒有一個不經她的轉求而獲得——虔誠與可靠意見
一、瑪利亞因助成聖子降生而為諸寵中保
瑪利亞自願而有意識地將救主給予了世界,當天使把她兒子的尊位和使命告訴她以後,她就同意作天主的母親。路1:38:“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天主聖子的降生成人和基督的拯救人類都與瑪利亞的這一允諾有關。在這救世史中的緊要時刻,瑪利亞可說作了全人類的代表。聖多瑪斯說:“在天使報信的時候,貞女的同意代表了整個人性的承允(loco totius humanae naturae)”(神3:30,1)。良十三世聖此也說:“她(瑪利亞)可以說是人類的代表”(quae ipsius generis humani personam quodammodo agebat. 鄧1940,1)。
教父們將瑪利亞領報時的服從與信德,與厄娃的背逆主命相對照。瑪利亞因服從而成為救恩之原,厄娃則因悖逆而成為死亡之因。聖依來內說:“亞當之妻厄娃尚為童貞時,違背了天主,成為她自己和人類死亡的原因,同樣地,已經許配的童貞瑪利亞,順應了主命而成為她自己和全人類救贖的原因”(et sibi et universo generi humano causa facta est salutis;反異說3:22,4;5:19,2)。聖熱羅尼莫說:“全世界的獲救,是藉著一位女子”(per mulierem totus mundus salvatus est;Tract. De Ps. 96),參考戴爾都良論基督之身體,17。
瑪利亞對救世工程的協助
我人不能由於十五世紀沿用迄今的“協同救世者”(Corredemptrix)一詞,而將瑪利亞的事功與惟一救主基督的事功等量齊觀(弟前2:5)。此詞在比約十世任期內,也曾見於教會若干重要文件(鄧1978,1),由於瑪利亞自己也需要救贖,而且實際上她曾從基督獲得了救恩,因此她不能為人類贏得救恩的功績,正如下面這句格言所雲:“邀功者不能是同一功績的受惠者”(Principium meriti non cadit sub eodem merito)。她對客體的救贖(救贖工程本身)的協助是一種間接而遙遠的協助,她甘願一生服侍救主,並在十字架下與他一起受苦犧牲。1943年,比約十二世在“奧體”通諭裏說得好:“在哥耳哥塔,她向永父奉獻了她的兒子,同時也像新厄娃為亞當的一切子女奉獻了母愛的全燔祭”(鄧2291)。比約十二世又在“廣賜恩寵的天主”宗座典章中說她是“新的厄娃、救諜主的可欽同伴”(Alma Redemptoris nostri socia,參考創3:12;鄧2331:Generosa Divini Redemptoris socia.)。
比約十世在Ad diem illum,1904通諭中所應用的那句:Beata Virgo de congruo,ut aiunt,promeret nobis,quae Christus de condigno promeruit.(基督以義理功績所獲得的,榮福童貞以情誼功績為我們獲得。鄧1978,1),並不指示她在歷史的客體救贖工程中的協助,卻指示她在主體救贖(個人得救)過程中的轉求。
近世歷任教宗都表示贊同這一理論。良十三世在有關玫瑰經的“十月”(Octobri mense,1891)通諭中說:“遵照天主的旨意,惟有通過瑪利亞,我人始能分享天主諸寵的寶葳,正如惟有通過聖子才能到達聖父;同樣的,惟有藉著他的母親,始能接近聖子”(鄧1940,1)。聖比約十世稱:瑪利亞為“基督以死亡與聖血為吾人所獲一切恩寵之分施者”(鄧1978,1)。本篤十五世宣稱:“按照天主的策略,諸善之創造者要賜與亞當的可悲後裔的一切恩惠,都由至聖童貞瑪利亞所分施”(文9:1917,266)。本篤十五世又稱瑪利亞為“主前諸寵的女中保”(gratiarum omnium apud Deum sequestra;文11:1919,227)。比約十一世在“禍患加重之際”(Ingra vescentibus malis,1937)通諭中,引用了聖伯爾納的話:“天主願意我們通過瑪利亞得到一切恩寵”(文29,1937,375);比約十二在“天人中保”(Mediator Dei,1947)通諭中說了同樣的話(H. 139)。
聖經對此沒有提供明顯的證據。神學家們在耶穌所說(若19:26—27):“女人,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這句話中,探索聖經的支援。從字面意義來看,這句話只和耶穌所指點的人——瑪利亞與若望——有關,但息中古世紀末期(卡都新隱修士狄尼修Dionysius the Carthusian)起,聖經的神秘解釋方式流行於西方,人們多視宗徒若望代表整個人類。瑪利亞成為一切蒙恩得救者的母親,瑪利亞既是獲救的人類的精神母親,便可藉著她有力的轉求,向她那些正待救援的孩子們,傳輸永救的一切恩寵了。
瑪利亞為精神母親的思想源自遠古的傳承,與若19:26—27的解釋無關。奧力振認為一個完善的基督徒應以瑪利亞為母親:“一切完善的人都不為他自己而生活,而是基督活在他內,既然基督活在他內,那對瑪利亞說的話‘看!你的兒子,’也是指著他而言”(Com in Joan;1:4,23)。聖愛比法將瑪利亞與厄娃相比,引伸出瑪利亞是精神之母的思想來:“厄娃曾被稱為‘眾生的母親’,她是瑪利亞預像。以外在事物論,整個人類源自厄娃,但實際上,瑪利亞給世界帶來了生命,所以瑪利亞孕育了生命本身,而成為眾生的母親”(Haer. , 78, 18)。聖奧斯定將精神母親的道理,基於信友與基督的神秘結合上。她既是基督人性的母親,也是所有與基督契合者的精神母親(論聖童貞De Sancta Virginitate,6,6)。
自第八世紀起,明確地給瑪利亞諸寵中保之理作證的教父文獻,為數稀少。在中古時期,這項文獻逐漸增加。君士坦丁堡的聖日爾曼(Germanus of Constantinople)說:“若不依恃你,啊!至聖者,沒有一個人能獲得拯救……若不依恃你,啊!至潔者,沒有一個人能蒙受恩寵”(Or. 9; 瑪利亞諸寵中保節,日課經之第五誦讀文)。克來福的聖伯爾納說:“天主願意,非經瑪利亞,我們便一無所有”(In vig. Nativ. Domini sermo, 3, 10)。託名大雅博(Pseudo-Albert the great)稱瑪利亞為“諸善的普施者”(Omnium bonitatum universaleter distributiva;Super,“Missus est”q. 29)。近代的聖彼得•加尼修(Peter Canisius)、素阿勒茲(Suarez)、聖亞豐索•利瓜裏(Alphonsus Liguori)、謝本(Scheeben)等,以及當代許多神學家都接受瑪利亞為普世中保的道理。
自理論言,瑪利亞普世中保之理基於她的協助降孕、參與 贖世工程,以及她與教會的關係:
(一)瑪利亞既給予了我們諸寵的泉源,也當協助諸寵的分施。
(二)瑪利亞既作了一切蒙恩者的精神母親,她以母親資格所作的恒久轉禱,照顧她子女們的超必生活,也是理所當然的。
(三)瑪利亞既是“教會的預像”(The prototype of the Church 聖盎博羅削對路加福音注釋2:7),而教會既已蒙受了一切的救恩,我人可以相信,瑪利亞憑她在天的轉禱,確乎是普世的諸寵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