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大慈悲精神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4-5-7 00:43:21     標題: 大慈悲精神

大慈悲精神

佛陀世尊,留給我們成就的智慧,悉皆蒐集於三藏十二部的法典中;包括了聲聞、緣覺、菩薩等一切成就果證的道理和方法。
吾人修學佛法,不僅限於做一個佛教徒,必須正勤精進佛陀的教法,務期將佛陀的智慧,轉化成為自己的智慧。

放眼教界,無論是出家和在家七眾弟子,深觀「解行」並具的學佛之道,似乎求解脫不在熏習,但事依賴;即使有幾許著重解行,唯數百年來,身為天人師的僧眾,多以某某祖師說、某某長老說、某某大師說,依之為典範;殊不知,即使是祖師、長老、大師們所說,不過止於個人心得而已!

多少年前,拙衲曾以譏諷的口吻說:
「現今教界行者,幾乎都是在學人,不是在學佛;令人耽心的是,似已趨向於不是佛教徒,而成為人教徒了!」

尤其,多少不諳佛陀大慈悲願心的佛子,諸多資源,投注在所謂的「慈善事業,以為如是作行,即合乎大慈悲精神;詳究之餘,佛法在解脫生死大事,在離沙界輪迴之苦,入達常樂涅槃之境,是真離苦得樂之道!

基於布施功德,於財施,須自己已經擁有,普遍付與所需要的人,能夠共同分享;決不是以出家人,原本一無所有,行集眾人之財,擁以為布施功德,美其名,是謂之大慈悲心!

當知慈善事業,於在家菩薩是名正言順的行為;此行為,更須覺知,全在救急不救貧。何以故?為救助貧窮者,政府編有預算;唯獨臨時急難,在政府並無預算可以支付下,必須仰賴善心而復具付出能力者,及時伸出援手,能夠渡過難關。至於身為天人師的出家眾,肯定是著重已具佛陀智慧的、對多或少的修養者,為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獲取離苦得樂之饒益,是法施功德,是佛菩薩的大慈悲精神!

來源:應佛之印



作者: 不敗之身    時間: 2014-5-8 22:07:29

慈與悲是不同的角度...慈是盡最大的力量給予最大的滿足...如救濟貧困..等  
悲是拔苦..不只滿足其慾望...還要拔除他內心的不平...所以慈與悲不可以混為一談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