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x987 發表於 2014-5-8 19:38 學經驗比任何事都重要,已經輸在起跑點了,最後還是要開花結果,台灣可沒有南韓的德國技術加持,買現成的潛 ...
好吃又可愛 發表於 2014-5-8 13:57 再11年又不知變個啥樣 看這情形不如把所有漁船,貨輪
nanoman 發表於 2014-5-8 14:09 蔡衍明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發行的《周刊王》 創刊號問市所爆的消息 聽聽就好 ...
starstreak01 發表於 2014-5-8 21:22 印尼買3艘新造德國209型也只要11億美元, 但是國造每艘要10億美元(8艘要80億美元)! 造價比歐洲潛艇連本帶 ...
jack4f 發表於 2014-5-8 20:13 會不會跟漢翔一樣下場 玩一半就掰掰了
qwe097878 發表於 2014-5-9 12:14 當初 蘇聯解體時 我們沒有大力去挖 烏克蘭的 科學家 就錯了 搞到現在還要自己去搞 看看人家老共 ...
h405031 發表於 2014-5-8 19:39 可能有體積問題 雄風三要空射型 可能得要轟炸機才有辦法攜帶
澗水藍 發表於 2014-5-9 08:20 如果閣下只以錢來衡量潛艦價值 那ROC不管自製或外購永遠都比別人貴 原因無他
starstreak01 發表於 2014-5-9 14:21 武器的價值和需要不是金錢衡量, 但是武器需求卻是軍費預算衡量! 國造潛艇的問題不是比別人貴,
mingjack5 發表於 2014-5-9 18:08 我覺得國造潛艦能量比起當初造IDF容易維持 目前國內只有中船有能力承造潛艦 潛艦為求謹慎一次造一艘
starstreak01 發表於 2014-5-9 23:31 研究工作主要需要研究員, 生產維護主要需要技術員, 30年生產期內僅憑少量改進根本無法維持整支研究隊伍. ...
n8548503 發表於 2014-5-9 23:47 你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請問,我們以前研發核彈人員哪去了? 不是在大學教書就是中科院退休。
starstreak01 發表於 2014-5-10 00:15 難道你能讓這些老研究員重新投入持續整天研究嗎? 他們失去主導/參與能力, 這就是非物理性人才流失.
Kepler 發表於 2014-5-12 17:26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聽說是新的潛艇推進系統、更安靜提升上下運動效能。 不明的潛艇推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