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智慧的種芽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4-5-30 00:17:20
標題:
智慧的種芽
智慧的種芽
佛陀在初轉法輪時即告訴我們:輪迴中的一切苦與樂都源自無明,由於無明,使我們執著於苦與樂的感受,以為真實不虛,因而產生各種愚痴行為,繼續播下來生輪迴的種子。在人本欲生經中,佛說:「眾生如織機相鎖;如蔓草多有稠亂,匆匆喧鬧,從此世到彼世,從彼世到此世,往來不能出過生死。」這說明生死茫茫,有如長夜,生命在無明的黑暗中摸索,無法出離生命的危機,脫離生死輪迴,除非能從諸無明中體悟心性,看清諸法實相,否則無明將除之不盡,生死輪迴將永無止境。
一個已洗脫無明的大修行者與我們有相同的苦與樂,但他與我們最大的不同是:我們無法看清諸法實相,以為苦與樂是真實不虛,而會本能的產生拒絕或接受的念頭,因而引起瞋恨和執著的情緒,產生諸種無明;大修行者不管遭遇什麼苦樂事,都能明白因緣的關係:「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苦與樂只是因緣的聚合,並非真實不虛,因此能保持平常心,不會執意加以分別,他讓念頭自然的升起和消滅,既無所恨也無所執,因此不會沾染無明,就像海洋對待自己的波浪,波浪在大海中升起,也在大海中消滅,大海雖有波浪,卻不會執著於波浪的起伏,也不會被波浪污染;大修行者面對苦樂的心境就像天空,天空雖有彩虹,但不會被彩虹諂媚,即使烏雲密佈時,也不會感到沮喪,大修行者無論遇到什麼苦樂事,都能夠立刻做一個意識大迴轉,不會讓念頭成為一種執著,任何對苦樂的執著,都是無明的顯現,都會成為修行途中的陷阱,生死輪迴的種子,必須超越苦與樂的感覺,才能進入深層而穩定的修行,而能脫離生死輪迴。當人開始覺悟苦樂的真相,不再執著時,無明便被一層層的剝掉,與生俱來的智慧就會逐漸顯露出來,從前看得太認真,覺悟後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很虛幻,因為智慧已幫人看清它們是徒勞無功、毫無意義,就像白居易寫的一首很富禪意的詩:「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人生的苦樂就像夢中作夢一樣的虛幻無常,不必太認真,讓一切從心中浮起的念頭,像水中浮出的泡沫,自然的消失,不必執著的想要維護它,人執著對各種念頭的維護就是無明,當人超越苦樂的感覺時,沒有執著就沒有無明,無明洗淨後,心性就恢復清淨光明,就能看清諸法真相,自然對虛妄的世俗生活產生捨離的精神,捨離是生死暗夜中的燈光,是為生命打開生死輪迴的出路。
許多人認為佛教具有捨離精神,是一種厭世的宗教,太重視受苦又不厭吃苦,是一種偏激的行為,這是對佛教最大的誤解,其實佛教的捨離精神,是因為佛說:「諸行無常」,世間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也都可能結束,反正什麼事都會有變化也都會成為過去,故用不著眷戀美好時光,但也不必厭棄痛苦歲月,捨離精神其實是在看清諸法無常的真象後,一種不執著的生活態度。若就事論事:人在遭遇痛苦後,已經讓人透支心力,疲於應付,若還不知即時捨離還要傷腦筋惦記它,豈是有智慧呢?而佛教講苦是從佛陀的悲智觀照而得的結果,一般凡夫當然不知生死輪迴是苦,正如野狗吃屎很噁心,但野狗卻吃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若有人覺得吃屎很髒、很苦,好意趕走野狗,掃淨地上的屎,不讓牠繼續吃屎,野狗是不會領受人的這種好意,牠會以為人亦懂得吃屎的樂趣,誤以為人在和狗爭食,還會抱怨的吠人幾聲出氣呢!由於境界不同,很多事情的看法就會不一樣,佛教講苦是因為眾生自己的業報,佛教徒是以還債的心情來面對痛苦,所以不厭苦;佛門中人吃苦,是因為知道苦是入道的增上緣,佛教徒是以修行的心態來面對痛苦,所以不畏苦,不厭苦是佛的慈悲象徵;不畏苦是佛的智慧結晶,雖然佛的慈悲和智慧是生死長夜兩盞永不熄滅的明燈,但人的業障根源宏深,遮蔽佛的光明,故畏縮的人無論怎樣憐憫他,也是無益;愚痴的人無論如何教導他,亦屬徒然,畏縮與愚痴構成無明的高牆,阻卻佛的慈悲和智慧,使人們不能親近佛的教誨,人因為無緣接受佛教,所以才會對佛教有誤解,以為佛教是偏激厭世的宗教,也許有朝一日福緣成熟,得以信仰佛教,就會知道信仰佛教的目的,是要學習佛的慈悲和智慧,最終目的是要離苦,不是要受苦。
時間的流逝雖然一去不復返,但人對生活的感受卻是永無休止的重覆,幾千年前有人苦過惱過,幾千年後仍然有人在苦在惱,以前是過沒有飯吃的窮苦,現在是過有飯吃的苦悶,儘管時代在變,環境在變,若人心不變,無明仍在,生活一樣都會有苦,人生就是苦海,佛教只是就事實陳述,並不是佛教專愛講苦,其實從古到今的賢哲,也都能體會到生活的苦,並在這些折磨人的苦事竭盡心力、籌思對策:有的從解除肉體上的痛苦下手:如醫學家;有的從待人處事的態度下手:如教育家;有的從提昇生活環境的品質下手:如科學家;有的從法律制度、繁榮經濟下手:如政治家;有的從解除精神的苦悶下手:如宗教家,雖然各家著力點不同,但為人民解除痛苦的心意是一致的。因為佛教是悲智並行的宗教,所以最能突顯出人們的痛苦,也最能解除人們的痛苦,由於慈悲:對眾生的痛苦感觸最深、最積極,一切眾生的苦,全是佛的苦;由於智慧:對苦的來源認識最透澈,最能利用痛苦,最會化煩惱為菩提,慈悲與智慧是人類世界兩朵永不凋謝的花朵,應是人類文明的驕傲,反而造成世人對佛教的誤解,認為它是偏激厭世的宗教,可見無明污染人類心性深厚的程度。
人生無所不在的苦,都是修行過程中很有用的歷鍊,都是在激勵人從事精神上的轉化,每一種苦都有它真實的目的,都能洗滌無明,成為人生智慧和開悟的素材,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智慧無法直接獲得,智慧都是在化解苦難過程中的副產品,因此不願接受苦難的考驗就無智慧可言,世上沒有白得的智慧,也沒有白費的努力,人常憧憬著沒有任何憂慮,也沒有任何痛苦,不必有任何掙扎,也不必做任何努力的生活,就像在天空飄遊的雲朵,一般自由、一般無憂無慮,但這樣的遊民生活有存在意義嗎?有任何智慧可得嗎?車子要前進,輪子一定要與地面做接觸,有摩擦才前進,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不想停滯,如果有上進心,一定要腳踏實地,勇於接受現實生活的各種摩擦,在海明威的著作裡,幾乎都在強調人應該忍受苦難,接受試煉,也只有經過一連串的忍受和試煉,才能閃爍出智慧的光芒。「若非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一個人如果不能忍受一些悽涼,怎能孕育在將來綻放萬丈光芒?佛說:「煩惱即菩提。」所有困難都是智慧的種芽,所有智慧都是困難的花果,珍惜過去遭遇的困難,珍惜現在面臨的困難,珍惜未來可能的困難,這些都將是智慧的種芽。如果覺得人生缺乏智慧,不是人天生愚痴,而是人天生不幸,一個人的生活與境遇太順利,實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為苦難是智慧的種芽,人若無緣受到苦難的磨煉,也就無法從苦難中讓人生的智慧萌芽。
來源:雲心禪話
作者:
神樂
時間:
2014-6-3 20:21:12
很可惜
這是沒得智慧的人寫的
所以照前人的文章在整理出來
結果就是真的方法和假的方法全混在一起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