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因果何計?
[列印本頁]
作者:
jes872148
時間:
2014-5-31 14:16:58
標題:
因果何計?
本帖最後由 jes872148 於 2014-5-31 16:02 編輯
因果這一詞,學佛的人耳熟能詳。
但因果究竟是什麼?
種因得因的行為模式,還是業起緣滅的結果模式?
假設有一天,一個乞丐好不容易討到一個饅頭,但卻看見旁邊的夥伴沒討到食物,快要餓死了。
乞丐考慮許久後,把食物饅頭,分了一半給同伴,然後兩人一起咬牙挨餓度過這一天,這是救命之恩,而且等於是將自己的命分了一半給別人。
是因果。
而假設又有一天,一個有錢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個乞丐快餓死了。
摸了摸口袋,掏出了一百塊的"零錢",救了那乞丐的命。
乞丐用這錢買了十個饅頭很高興地度過了兩三天溫飽的日子。
這也是因果。
不同的是,一個用了半條命,一個只用了九牛一毛的零錢罷了。
都救了一條命,因果是一樣的?
如果以饅頭數量來論,可是足足二十倍啊!
因果報應可以用數量來計?(饅頭數量)
還是要用質量來計?(救人一命)
又或者是用付出的代價來計?(九牛一毛和半數身家)
很有趣的問題,不是嗎?
各位大德有何看法呢?
作者:
老奸巨猾
時間:
2014-5-31 17:36: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台南路西法
時間:
2014-5-31 22:25: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淚若雨下
時間:
2014-5-31 22:58:32
台南路西法 發表於 2014-5-31 22:25
我習慣用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列快速行駛的火車前,有5位被綁在鐵軌上的人,而你~站在火車轉向器的旁邊,只要你一 ...
淚雨很好奇 路小小你的答案是什麼? 想必你有答案了吧 期待!
作者:
淚若雨下
時間:
2014-6-1 01:09:08
剛看了你這樣回答 您的確是一位善人 而淚雨剛閃過一個畫面 是說 會先問那五個和那一位 誰不想活的 調一下位置 好讓我決定扳哪個方向
作者:
淚若雨下
時間:
2014-6-1 01:29:50
以下並不是在說您這位開版的佛友 而是有感而發的想說說
在這論壇的確有很多賢人 善人 以及神回 淚雨十分讚嘆 也是淚雨所不能及的
但有些朋友 在引經據典之下 都很正常 但是呢 話題一下 如果找不到經典回文 就先用自身的修養說 結果就露出馬腳
所以說 最基本的世間法都修不好了 還枉論自身已經悟道了或讀遍萬捲經書
也有些人 話題一下 有時候一下子沒辦法回 還要等個幾天或等好久才會回你 不然就東扯西拉的
結果以上這些人(包括淚雨)最後說出來的話 都互相矛盾了
所以簡單的當下 瞬間 就知道了
版主開版的用意 是讓大家有個地方可以討論 不是讓你分高低或讓你一言堂或讓你反佛法
既然不喜歡佛法那就好好活在當下修護你的頭髮 把那些時間拿去逛一下萌法566
不管對方PO的經文是否偽經 或是否邪教 點到就好 無須讓人難堪
說不定PO文的當事人是好意 卻不自知
祝福˙各位師兄師弟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作者:
淚若雨下
時間:
2014-6-1 01:42:04
謝謝你的謝謝 老實說 看到你點評上說的 讓我想起一位在高雄的廠商 那位在高雄算是有名望的 結果肝腫瘤
那位才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我已經老了 女兒竟然那麼大了
作者:
淚若雨下
時間:
2014-6-1 01:51:31
哈 您在旁敲側擊嗎? 話中有話 呵呵 的確是如此 老了不可怕 最怕不敢面對 老病死 觀受是苦 無常的人生 再說下去 淚雨就要哭了 哈哈
作者:
台南路西法
時間:
2014-6-1 12:17: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hsuxu53
時間:
2015-5-12 21:03:20
不要誤解業力,不要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業力所導致的 達摩難陀尊者摘錄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業力不具備人格性,它是根據我們的行為而運作的自然法則,這法則本身沒有立法者。
業力自行運作,不受任何外力或主宰的干預。
佛陀說:「業力不是前世命運註定的,也不是一種需要讓我們無條件的交出自己,讓那些神秘而不可知的力量來做裁決。」
佛教徒相信:「人類種下什麼因,就獲得什麼果。」我們現在所得到的,是基於過去所製造的因,我們將來所得到的,是基於現在所製造的因。換句話說,人的現在不等於他的過去,人的未來也不等於他的現在。
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一直都在流轉變化。
不要誤解業力,也不要以不理智的觀點來看待業力。在《經藏 增支部》中,建議智者放棄以下觀點:
一、相信一切事物都是過去世所造的業。
二、相信一切業都是超自然的靈力或神所締造的。
三、相信諸法的生起,是無因、無果的。
假如一個人成為殺人犯、盜賊或姦淫犯,是因為過去的業力造成或是一種超自然的定律構成或只是一種偶然發生的事,那麼他就不需要為自己的邪惡罪行負責了。
另外一種對業力的錯誤觀念是:以為業力只執行於某些擁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身。
事實,人類的命運,一點也不受他所選擇的宗教所左右。
不管他選擇什麼宗教,他的命運還是完全由他的行為、語言、意識所決定。
只要他造善業和過著沒有污染的生活,他來生一定會重生於快樂的境界。如果他造的是惡業,同時心中充滿邪惡的意念,他的來生肯定在惡趣中度過。
因此,佛教並不認為,只有那些以祈禱為教義的人,可以在死後升天堂。
一個人,不管他信仰的宗教是什麼,只有他的心識能決定他今世或來世的命運。
業力的重點,不在於死後獲得的意義,佛陀沒有秘密,也沒有私人的動機,他沒有向我們承諾,實踐他的教誨,將會在來世獲得虛無縹緲的幸福。
他也沒有以業力這一定律來保護富有的人或慰藉窮人,保證他們在來世獲得幸福。
佛陀對業力的詮釋,說明了人類不平等的現象。
這些不平等現象不單是自遺傳、環境或自然形成,同時也是我們的業力或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導致的結果。
然而,我們必須瞭解──業力是決定我們一生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業力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我們無法以肉眼來觀察它和瞭解它如何作用。
以種子為例:業力的結果潛藏在意識中,如同枝幹、葉子、花卉、果實蘊藏在種子中一樣。
在良好的因緣條件下,例如:陽光、土壤、水分都具足時,種子開始萌發,枝幹、葉子、花卉、果實將會從很小的種子開始茁壯成長。
業力的作用,也可以用銀行的戶口來作比喻。
一個人在今生的德行、慈悲、仁愛,就會令他的善業增加,這有如戶口裡的儲蓄,然而他必須不斷的儲蓄,要不然戶口裡的積蓄用完了,他就會破產。
到時,他將歸咎於誰導致他造成悲慘的環境呢?
他既不能責備別人,也不能抱怨命運,他要為自己負責,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做為一個優秀的佛教徒,絕不會是一個逃避者,他必須面對生活。業力不是逃避就能擺脫的,積極的行善和個人的幸福是分不開的。
不造業就無業是一種錯誤的觀點,終究逃避不了業力的牽絆。
《經藏 小部 法句經》佛陀說:「想要逃避惡業的人,在這世間是無法找到躲藏的地方。」
其他與業力有關的因素:佛教相信人類能控制業力,但不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業力所導致的,但是佛教並不忽視自然界其他的力量。
根據阿毗達摩論,有五種過程或自然規律,運行於我們的身心世界,稱作五種定律:
一、時節定律:有關季節性轉變的自然規律。
二、種子定律:有關胚胎或種子順序生長的自然生物學規律。
三、業果定律:有關道德行為和因果的業力法則。
四、諸法定律:有關電力和潮汐的物理現象。
五、心識定律:有關潛在意識過程的心理規律。
業力被認為是五種自然規律中的一種,用以解釋世間的種種變化。
業力能被轉化嗎?
業力經常被環境所影響,善業或不善業的形成力量支持或反對這種自我運行的業力規則。
其他促成或妨礙業力的是:出生背景、時間或環境條件、外表、個人的才智和努力。
一個有利的出生背景或不利的出生背景能發展或阻礙業力的實現。
舉個例子來說明:當一個人出生在高貴和幸福的家庭中,他生活得很愉快,他那幸福的生活背景,為他提供了一個善業運轉的機會。
即使他並不聰明,因為善業的果報而令他出生在富貴之家,他將因為他的家庭、他的父母而受到他人的尊敬。
同樣的,當一個人出生在不好的生活背景,他就不會有同樣的待遇了。
美好的外表和不美好的外表,也是兩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妨礙或協助業力的運作。
有人因善業的果報而得到好的出身,可是這好的出身又被某些惡業所阻擾,那麼,他將不能充分的享用他的善報。
這好比一位王儲,因為身心的缺陷而無法繼承王位。
外表美觀也是一種善報,即使他生長在貧窮的家庭,他一樣能發揮影響力,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從低賤或貧窮的生活背景中,崛起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時間和環境條件也是影響業力的兩大因素。
當生於饑荒或戰亂的時代,大家都被迫生活在同樣的生活背景,接受同樣的苦難和同樣的命運安排。這種不如意的生活背景也可能是惡業的顯現。
在另一方面,好的時間或好的環境條件也可以阻礙惡業的運作。
努力和才智是影響業力運作的最主要的因素。沒有努力,無知和精神方面都不可能獲得進展。
一個人如果不努力的去克服自己的困難和治療自己的疾病或勤奮的使自己精進,那麼,他的惡業種子將得到適當的因緣而萌芽。
如果他努力的去克服困難,那麼,善業將協助他,讓他獲得全面的發展。
在佛陀《經藏 小部 本生經》的故事中,在佛陀的某一世,佛陀還是菩薩的時候,有一回,這位菩薩乘船出海,遇到海難,全船的人都在祈求神明的保佑,而菩薩卻努力於尋求自救和救護他的母親,結果船沉了,全船的人都淹死了,只有菩薩和他的母親得救。
業力的運作與出生背景、時間或環境條件、外表、個人的才智和努力息息相關。
雖然有些人嘗試透過其它種種的方法來抑制業力的運作,但是,只要他還處在於生死輪迴的境界裡,他就無法脫離業力的束縛。
只要因緣一成熟,他以往所抑制的業力照樣萌發。
這是世俗生活中不可易變的定律,就連已是最後一生佛陀和阿拉漢,也無法避免,還是一樣要受到業力的召感。
時間是人們體驗業力的另一種因素,人們只能在這一世體驗某些果報,有些果報要到下一世才會成熟。
有些果報要等到停止生死輪回自證涅槃後才消失。
這主要的原因在於最初的發心和願力(Jaana Citta),導致他的心識向善或向惡的方面發展。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作者:
hsuxu53
時間:
2015-5-12 21:04:01
眾生哪裡平等?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佛陀從未說過眾生平等,因為屬於概念法的眾生,是不可能平等的。
譬如說:人類和動物,不可能平等;
人類和餓鬼,不可能平等;
餓鬼和動物,不可能平等;
人類和天神,不可能平等;
天神和餓鬼,不可能平等;
欲界天神和色界天神,不可能平等;
色界天神和無色界天神,不可能平等。
再者,人類自身之間、人類社會之間也不可能平等。因為自從人類出現不久,就開始有了貧與富之分,貴與賤之分;
高等種族與低等種族之分,美與醜之分,出生高貴與出生低賤之分等等。
一直到今天,人類從來就沒有平等過。
那麼,這種不平等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是由於業果法則而造成的。
佛陀教導說:「在此,有男人或女人傲慢與過慢,不禮敬應受禮敬者,不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不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不讓路給應受讓路者,不恭敬應受恭敬者,不尊重應受尊重者,不奉事應受奉事者,不供養應受供養者,由於履行與從事如此的行為,身壞命終之後他投生於苦界、惡趣、墮處、地獄。
然而,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他沒有投生於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再投生為人,那麼無論出生於何處,他都會出身低賤。
然而,在此有男人或女人不傲慢也不過慢,禮敬應受禮敬者,起立致敬應受起立致敬者,讓座位給應受座位者,讓路給應受讓路者,恭敬應受恭敬者,尊重應受尊重者,奉事應受奉事者,供養應受供養者,由於履行與從事如此的行為,身壞命終之後他投生於樂趣,乃至天界。
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天界,而是再投生為人,那麼無論出生於何處,他都會出身高貴。」(經藏 中部 小業分別經)
因此,一個人出生高貴或者出生低賤,是緣於該人在過去世所造的業—傲慢與過慢導致來世出生低賤,不傲慢也不過慢導致來世出生高貴。
假如你認為眾生平等,那麼業果法則就是錯誤的。
因為如此一來,無論你造善業還是造惡業,其出生都是一樣。
無論你造的善業是多或是少,其出生都是高貴,或者都是低賤。
明顯的,這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自然法則。
善業多,才能投生到高等家族及獲得富裕的生活。
善業少,便只能投生到低等家族及過貧窮的生活。
這便是自然存在著的業果法則,無論佛陀是否出世,無論你有無信仰,這業果法則都會照樣存在。
那麼佛陀所說的平等,到底是指什麼?站在究竟法、勝義諦的立場,一切生命是平等的,因為一切的有情眾生,都只是究竟色法與究竟名法的因緣聚合,它們時刻都在刹那生滅著。
這些不斷生滅的名法.色法一直在流動,色法相續流與名法相續流互相作用,依其因緣從這一生存道,流往那一生存道,不曾停歇過。
如果站在此究竟名法.色法的角度而說,一切眾生是平等的。
關於解脫道和菩薩道的修行方法,它們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其差別只在止觀禪修時的第十一種觀智—行捨智。
修菩薩道的人,無論如何都只能修到行捨智,只要他投生為人類或天神去進行禪修,其每生每世都一樣,只能證到行捨智,無法再證得更高的觀智。
這樣的情況,會一直延續到他在成為佛陀的最後一世。
而修解脫道的人,當他們進行止觀禪修時,可以隨時突破第十一種觀智—行捨智,去證悟後面的道智、果智及證悟涅槃,他們隨時都能解脫生死輪迴,甚至在當世也能夠辦到。
因此,修解脫道等於脫離輪迴,修菩薩道等於繼續輪迴。
由於佛陀的出世,我們現在可以修行解脫道。
當佛法消亡之後,我們想要修解脫道都已經沒有了方法。
所以佛陀出世後,我們只能選擇修行解脫道,這也是一切諸佛出世的本懷:佛陀出現的目的,只是要有情修行解脫道,徹底脫離生死輪迴。
總之,佛陀希望天人與人類趕快勤修戒.定.慧三學,早日證入涅槃界,脫離輪迴之苦。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