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如何去除污垢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4-6-13 00:17:58     標題: 如何去除污垢

如何去除污垢

地板髒了,可以用掃把、吸塵器來處理;身體髒了,藉助清水、肥皂也可以輕易解決。這些外在的污穢,可以很快就看到、察覺,也可以快速清潔整理,還他本來面目。可是有些污垢不外顯,如性格上的缺陷,心理的不潔習性,這些污垢不僅難察覺,即使察覺,若無方法也不容易去除。在此提出四點常見的污垢:

第一、不念好是性格上的污垢:有些人的性格,只會想到別人的缺點,記住別人的過失。眼中看到的是他人的不完善,口邊講的是別人的壞話。這種念壞不念好的習氣,是性格上的骯髒,要設法去除。訓練自己以感謝的心看待一切因緣,以慈善的眼放大他人的好處,以讚美的話說人家的好。以善意、善心、善言來洗淨這個「不念好」的污垢。

第二、不勤勉是持家上的污垢:有人生性疏懶,不勤勞不自勉,就想依賴家人,四肢不勤,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成為家人的負擔。這種人是家庭的污垢。身為家庭的一份子,要對自己的家有貢獻,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應勉勵自己成為家庭的棟梁,而不是寄生蟲。

第三、不盥洗是身體上的污垢:農夫因為農事沾滿草籽泥巴,技工因為修理機器滿身油污,礦工為了挖煤滿頭滿臉的黑煙,這些都不是骯髒。有些人視洗澡為畏途,一身的臊氣,薰得周遭的人閉氣不迭,幾欲作嘔,才是真骯髒。保持身體的整齊清潔除了是衛生,也是社交的禮貌,不可不注意。

第四、不思考是心智上的污垢:我們知道智慧的來源要靠思想,《論語》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佛教也說有三種智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楞嚴經》記載,像觀世音這麼偉大的菩薩,也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一個人如果長期不思考,腦筋會愈來愈遲鈍,心智會漸趨蒙昧。因此要提醒自己時常思考,保持自己心靈的活水源頭。

看到環境髒了,我們知道要去打掃乾淨,也不要忘了常常檢點自己的身、心、靈,有沒有沾染污垢。若無,則謹慎之、嘉勉之;若有,則應痛下決心,改過遷善。

來源:星雲法語

作者: linsc911    時間: 2014-6-13 02:32:26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個是一個境界唷
  努力提升中  大家一起加油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19-8-24 20:13:04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19-8-24 20:17 編輯
第四、不思考是心智上的污垢:我們知道智慧的來源要靠思想,《論語》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佛教也說有三種智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楞嚴經》記載,像觀世音這麼偉大的菩薩,也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一個人如果長期不思考,腦筋會愈來愈遲鈍,心智會漸趨蒙昧。因此要提醒自己時常思考,保持自己心靈的活水源頭。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
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 復結空果。展轉妄想 無有是處


思想,這在佛法 是叫做妄想。這並不是「智慧」
因為「真理」不是所能思量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切有情思量佛境。心則狂亂 不知此彼。
何以故。同虛空性 不可思量。求不可得 離尋伺境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19-8-24 20:31:57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所謂不著眼。乃至不著意。以是義故。名為如來無障無閡薩婆若智


薩婆若智=般若智慧

佛法說,著眼耳鼻舌身意,此即為「般若智慧」
所以說,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都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在修行「般若智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住眼處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