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樂至”的傳說
[列印本頁]
作者:
old2009
時間:
2014-8-23 10:05:22
標題:
“樂至”的傳說
四川省樂至縣是詩人、元帥外交家陳毅先生的故鄉。樂至地靈人傑,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長、中國現代十大書法家之一、著名學者謝無量先生,美藉法人、捐資二千余萬元回家鄉辦學校的吳仲良先生,印度緬甸高僧萬慧法師,成都文殊院第八代方丈桂芳大和尚等都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關於樂至縣名的來歷,正史記載是樂至歷史上多乾旱,“有雨則樂至,無雨則樂去。”此外傳說很多,其中之一是:傳說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七位女兒飛過樂至的上空,看見這裡山清水秀,靈光閃閃。於是下凡,在一個水池邊嬉戲遊玩,留連忘返。她們用茅草搭蓋起住房,將一種樹(她們叫它“桑”)上生長的蟲(她們叫它“蠶”)帶回飼養,用蠶吐出的絲織成布(她們叫它“綢”),拿到街上去變賣換回食物,生活過得無憂無慮,自在快樂。一晃七年過去了,當然天上只有七個小時,玉皇大帝派人前來催促女兒們返回天界。七位仙女依依不捨,每個人用自己織出的綢做成一朵美麗的絹花,放進水池裡,這些娟花立刻變成美麗的蓮花,長出的藕恰好七個藕芯。蓮花告訴人們要出污泥而不染,藕裡的絲跟蠶寶寶吐出的絲一模一樣,寓意她們同這個美麗的地方“藕斷思連”。當地的百姓們為了懷念這些美麗的天使,把這個地方稱為“樂至”,喻意為“快樂而至”、“歡迎樂至”、“不樂不至”。她們生活過的水池被稱為“天池”。天池長出的獨一無二的“七芯藕”,歷朝歷代都列為朝廷的供品。她們發現的“桑”,寓意為“三”,天地人和為“三”,三生萬物有“三”,三千大千世界是“三”等等。栽桑養蠶一直成為樂至的地方產業,非常興旺。栽桑、蠶兒吃桑,用在修身養性上被人們認為必須重視培植“三”這個因素。他們飼養過的“蠶”被人們借用在修身養性上,稱為“禪”。“養蠶”被借鑒為“悟禪”,培植禪心。蠶兒吃桑後抬頭靜坐修養,被借鑒為“坐禪”。“農禪並舉”最早叫“農蠶並舉”。蠶兒吃桑(三)“坐蠶(禪)”到一定時候,就要吐絲,寓意為吐“思”。“思”是心田的產物,具有深刻的含意。吐絲(思)結繭後,蠶兒就進入休眠狀態,借鑒為“入定”、“禪定”,再經過一段時間,就涅槃再生,破繭而出,展翅高飛,又去孕育新的生命……
轉載自 江西文明網
作者:
biboyoyo
時間:
2014-8-24 00:25:24
蠶兒萬習現~ 破繭展翅飛~
藕斷絲也連.. 文說千百年~
很現實的說法.. 很浪漫的故事~ ^^
藕芯情人過 三千總輪迴~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