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論當代道教之抱樸守真
[列印本頁]
作者:
old2009
時間:
2014-8-29 09:57:19
標題:
論當代道教之抱樸守真
道教是我國本土固有的傳統宗教,而“抱樸守真”正是道教信仰與理論中的較重要的一項教義,它囊括了道教的宗旨、宇宙觀、人生觀及方法論,闡明瞭修道關鍵所在與行道的終極目標。對於當代修道之士在黨的愛國愛教、尊道貴德精神指導下,將傳統道教文化資源開發並承傳下來,匡扶社會道德風氣,度己度人,改過遷善,凈化心靈,完善人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祖國騰飛定能有所裨益,基於此,今不揣拙識,試論如下:
一、何為“抱樸守真”
首先,我們要弄清“抱樸守真”之“樸”與“真”含義。道祖在《道德經》第32章雲:“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説,我們所修的道是原本無名、無形、無象的先天混元無極之道。她固有的性德是純潔無染、質樸、純真的。她大無其外,小無其內。其靈智、能量和動力是無限的,是任何人、事、物都沒有能力駕馭的。在《道德經》第19章雲:“見素抱樸”,第28章雲“復歸於樸”……道祖在一篇五千言中所多次陳述的這個“樸”,實質均為質樸、純樸之意,是用“樸”來表述混沌未分原始狀態之“道”的本有性體。在大解脫的智者看來,道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前,是處於混沌未分狀態的,其固有的本質、性德就是純凈無染、樸實無華的。所以稱之為“樸”,而“樸”既是道,是道的別稱。
關於“真”的含義,《沖和真人潘公碑》雲:“極六合之內外,近萬物之洪纖,雖神變無方,而莫非實理,道之真也。”由此可見,能夠囊括六合乾坤于其中,窮盡宇宙萬物,不分巨細繁衍生化,並能依據規律而變化萬千的,是謂無極大道之本真性體。“道之真也”就是告訴我們:道與其本真性體是一而不是二,“道”與“真”為同義,“真”即指混元無極大道而言,至此可見,“樸”與“真”都是指自然規律之道,是指“道”的質樸狀態。人們要修道,首先就必須在二六時中,強化自身的心靈環保——抱樸守真,怡養生命的真元,使之不為物欲所扭曲和異化。
二、抱樸守真思想的現實意義
“抱樸守真”作為道教建道立教以來一項重要教義,幾千年來,不但直指修道之士性命雙修、得道成仙路徑;即使在民富國強,科技飛速發展的21世紀,它對於我們國家構建和諧社會:修身要和氣,家庭要和睦,社會要和諧,世界要和平,使人民中國長治久安,都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1.“抱樸守真”是修道者實踐心靈環保的關鍵,是實現“出世度己”宗旨的客觀需要。
首先,古往今來,修道之士在自身修養上有“出世法”與“入世法”兩種。而出世法,是修行人關於自己身心性命的修養,在行持過程中,就要求人們要放開人我觀念(非四相),是非觀念(無善惡),時空觀念(三心不可得),不使事物住心,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隨緣不變。久久行持以至達到虛靈境界,自然光明顯,真性現,與天地同體,日月同輝。
其次,修行人欲度己,必須從心地解決為什麼要抱樸守真,亦即為什麼要修行這個問題。
邱祖在其《垂訓文》中指出:“出家所謂何故?蓋為看破塵緣,輪迴苦惱,方才進道”。在這裡,邱祖一句話道出了人們之所以要修行的真諦。那就是説“眾生在生死長夜,”由於“迷背自心而輪迴六道,久經長劫而莫之能出”,於是,道祖仙真“興無緣慈,運同體悲”,設道立教以教化度人,讓玄門後裔,了知生滅法而悟不生滅法,明真道、脫生死、離苦海。
那麼,什麼樣的修行才是“抱樸守真”的真修行,關於這個問題,重陽祖師在《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中雲:“修者真身之道,行者性命也,名為修行也”。可見,遵照老子《道德經》的教誨,修持身心(戒、定、慧),煉養性命(精、氣、神),使之合乎于道的實踐就叫修行。在這裡,“修”是修正、改正的意思。就是要改正自己的過錯,而不是改別人的毛病。“行”是行為:儒家講“行為示範”;釋家講行菩薩道;道家講“處無為事,行不言教”。“行”就是説,我們該怎麼去做。我們修行,就要以重陽祖師、邱祖為榜樣,以覺者為師,以經為師,以戒為師,天天做德不記德而廣積陰德,永遠不為私、為我而求,要為眾生幸福,為了國家強盛、繁榮,為了世界的和平,人類和諧、美好而祈願,那才是真正無私無我了,那才是21世紀修行人的好樣子。我們要腳踏實地做利於社會、利於人民的好事,以此好榜樣、好形象展示給世人,扭轉人們對修行人的不良看法;促進社會和諧、國家昌隆;為接續道祖慧命。為振興道教而修“抱樸守真”之行!
2.“抱樸守真”是修道者賴以心靈環保的關鍵,是實現“濟世度人”宗旨的客觀需要。
修道之士欲實現“濟世度人”宗旨,就要賴以“抱樸守真”入世煉性,藉以實踐自我心靈環保。其入世之法不外乎是:養我浩然正氣,為社會及一切含靈做好事,培功建德。力行正義、苦己利人,抑惡揚善、不謀私利,行為端正,謙虛忍讓,正心修身、正己化人,戒除詐偽、寬宏大量,慈悲惻隱、導人為善,廣行方便。從積功累德做起,從存好心,説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做起。
自古以來,大凡成仙得道之士或德高望重高道,在濟世利人、積功累德問題上,不外乎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救死扶傷,廣行醫術,治病救人。古代道教真人孫思邈與葛洪,醫德感人,醫術高超,藥到病除,受到當世與後人崇敬,被分別尊為“藥王”與“醫聖”,其事跡自不必説;單就當代道士兼行醫生涯者,頗多令人可敬事跡,為當代世人所矚目。王萬明(河南碧霞宮道士)、祝華英(武當山道士)、劉陽映(萍鄉市純陽觀,坤道)等三位道長,由於慈悲濟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疑難雜症手到病除,施醫舍藥、建德卓著,故于1993年被國家道協授予“愛國愛教先進個人”光榮稱號。似此道士行醫,服務民眾,利世濟人者尚多,恕不贅述。興利除害,造福人民。道教真人許遜,因為政廉簡,鎮蛟斬蛇,為民除害,故白日衝舉,飛升成仙。揚善施財,濟貧拔苦。道教真人馬丹陽,自幼愛好周濟而無私心,由是得“輕財好施”之名,修道後又安貧慈下,不接人一錢,不用人一物,遂被尊為“丹陽真人”。吉林市玄帝觀2007年以來,每年春節前都組織信眾籌善款,購米、面、油、糖果等,向孤兒院孩子及社會貧困戶,鰥、寡、孤、殘戶,逐戶進行物資慰問;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來,玄帝觀在復建資金緊張情況下,籌資賑災,四年共向災區寄去賑災款15萬元。善舉得到政府和廣大人民的肯定。
轉載自 國際道教論壇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