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道教裏的“動靜” 是什麼意思?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4-9-5 01:15:07     標題: 道教裏的“動靜” 是什麼意思?

道教裏的“動靜” 是什麼意思?

  動為變動之意,靜為靜止、不變之意。老子《道德經》中認為萬物變化無常,最終歸於虛靜。道教吸取老子這一思想,並加以衍化,成為其教義理論的內容。漢代時,魏伯陽作《周易參同契》,認為天地的動靜運作有一定的法則可循,若加以掌握,就能使丹道煉養與四季變化相和順適宜,而與陰陽之氣相得無礙。並把動靜與《易經》的乾坤二卦聯繫起來闡述其作丹之意。《太平經》中認為人具有陰陽的性質,天為陽,主動以生,地為陰,主靜以養,陰陽相合,產生萬物。

  從養生的方面說明動靜,唐代司馬承禎主張“坐忘”修道,認為心靈虛靜才能產生悟知真道的智慧,心神馳動只能使人昏愚遠道。任真子李榮用“重玄”的觀點解說動靜,認為從萬物化生的方面看,從無生有,變動不已,又是有動的;道生萬物,就是從靜處開始動,萬物歸根,就是息動歸寂。如此則動不常動,寂不常寂,永恆如此,但為教化“眾生”,才說“道”有寂有動,實際動與不動(寂靜),應視作“非動非不動”,才是重玄中道之義;最終,唯寂與動,寂動俱息,達到至虛空無的重玄境界。

來源:萬靈風水堂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