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中華民國(台灣)人呢 跨國企業為何偏愛印度的CEO? [列印本頁]

作者: tamanmidah    時間: 2014-9-19 13:57:56     標題: 中華民國(台灣)人呢 跨國企業為何偏愛印度的CEO?

中華民國(台灣)人呢    跨國企業為何偏愛印度的CEO?




近年來,我們似乎在跨國企業中看到越來越多的印度經理的身影。


2014年2月4日,微軟 Microsoft 正式任命 Mr. Satya Nadella為其全球CEO。

其他我們熟悉的還包括,百事Pepsi的CEO, Ms. Indra Nooyi(還是位女性!),
Adobe 的CEO, Mr. Shantanu Narayen,等等。


這還不算商學院的印度院長們,最著名的自然是哈佛的 Mr. Nitin Nohria。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印度領導並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們都出身於印度普通家庭,
通過上大學進入“國際化”軌道。他們早期的路跟許多中國學生是一樣的。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就反映了印度 和 中國(台灣)教育制度的許多相似之處。


電影中的學校雖然用了一個虛構的名字,但是原著就是以印度理工學院 -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IIT),印度最好的理工類大學 - 為背景的。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和中國父母一樣,印度父母也常有望子成龍的心態,
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另外,在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上大學、
上名校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


IIT是印度精英的搖籃,也是出口人才的基地。這跟國內的一些名校很相似。


其實,印度 和 中華民國(台灣) / 中國大陸是美國最大的兩個留學生來源地。

這就讓人不禁想問:在基數都相似的情況下,這些印度人進入跨國企業並且往上爬的時候,
中國人都哪兒去了呢?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但是我和朋友們的觀察是,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回國發展了。

而留下來的呢,往往由於​​“玻璃天花板”的原因,沒能進入管理層。



回國發展固然很好,國內經濟騰飛提供給精英們無數施展拳腳的機會,
他們中的許多人也都通過奮鬥取得巨大的成功。不過我想重點聊聊“玻璃天花板”的問題。

如果美國的企業的確存在針對少數族裔的玻璃天花板,
為什麼印度人沒有被擋住呢?


這個問題大概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我只能說一下我的幾點想法。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印度人在多元化環境中的適應能力。


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印度其實是個非常多元化的國家。


雖然印度語(Hindi)是全國通用的語言,但是印度一共有22種官方語言



再說膚色,印度人的膚色從雪白到黝黑都有。北部靠近中東地區的人長相像歐洲人,
東部靠近西藏的長得像中國人,南部的印度人則膚色更黑。

我們也許以為印度人都是信仰印度教(Hindu),其實在印度的穆斯林人數跟巴基斯坦
差不多,信基督教的也不少,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教派活躍著。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千差萬別。

總之,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印度人對於差異性習以為常,他們可以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同,
也可以堅持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因此,他們到了其他國家進入跨國企業也能游刃有餘。

相比之下,中國則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大一統,“車同軌,書同文, 行同倫”的準則深入人心。

這也許是許多中國人在國外覺得不舒服,也難以融入環境的原因。


其次是印度人愛辯論敢於發表意見。這可能是延續了他們宗教中的傳統
(宗教宗師對教義有不同理解的時候,往往會通過辯論的方式來決定誰更有道理,
辯輸的一方會自願拜另一方為師),也可能是印度近代政治制度的影響。



總之,印度人在一起,經常為了討論而討論,不惜時間和精力。

在學校裡,老師會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打開電視,各種針對時事的辯論
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且不論這樣是否有利於效率,印度人把這樣的習慣帶入跨國企業的工作中還是很得益的。


比如,當老闆拋出一個充滿不確定的任務時,中國人也許會受“三思而後行”的束縛,
不發表意見,印度人也許就會開始討論可行性,就算沒有個結論,
老闆也能了解他的思路,放心地把事情交給他辦。


中國人“三緘其口”、唯恐“禍從口出”的習慣,不僅容易導致錯失良機,
更糟糕的是,也許會給人造成一種“你有什麼事情瞞著我”的印象,
影響信任關係的建立。


還有一點不能不提,那就是英文。


許多留學生或者在跨國企業工作的員工接觸到印度人,都會覺得他們的英文雖然有濃重的口音,
但讀寫和表達的能力都很強,所以當我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
他們都覺得語言是印度人的巨大優勢,是中國大陸人的巨大阻礙。

關於這一點,我同意一半。


印度的大學教育都是以英文為媒介,學生看的是英文書,討論也是用英文,
所以印度大學生確實佔了一些“便宜”。

然而,語言不能成為中國大陸人的“藉口”。

其實印度人的英文水平也有參差,一群印度人在一起還是習慣用印度語交流,
同鄉之間就會說當地語言,這也就是說,英文並不一定保證印度人在社交方面
佔有巨大優勢。


而且,能出國的中國人,英文也不會太差。


認為還是跟印度人敢說善於融入有關,而語言只是輔助他們更順利地實現。

寫本文的本意並不是說中印之間應該競賽哪邊產生的CEO比較多,更不是要把兩個文化
對比出個優劣高下。


中印都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又南北毗鄰,加上近年來雙方交往愈加頻繁,
我們很自然地會把對方當成鏡子來做個對照。



個人也好,集體也好,反思反省都是重要的修行。一個人也好,一種文化也好,
魅力都源於其包容性和開放性。


當然,也希望中華民國(台灣)中國很快就會產生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經理人,
來證明我現在說的都是多慮。




附件: Mr. Satya Nadella.jpg (2014-9-19 13:56:29, 8.26 KB) / 下載次數 3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DYzMDU4NnwzNDFmNmJiNHwxNzM5NjM3ODExfDB8MA%3D%3D

附件: Mr. Shantanu Narayen.jpg (2014-9-19 13:56:28, 8.59 KB) / 下載次數 28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DYzMDU4NXw4OTE5YmZhMnwxNzM5NjM3ODExfDB8MA%3D%3D

附件: Ms. Indra Nooyi.jpg (2014-9-19 13:56:28, 9.47 KB) / 下載次數 28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DYzMDU4NHw3NTExZDRhMnwxNzM5NjM3ODExfDB8MA%3D%3D

附件: Mr. Nitin Nohria.jpg (2014-9-19 13:56:27, 8.3 KB) / 下載次數 3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DYzMDU4M3xkYTk1MWU5MnwxNzM5NjM3ODExfDB8MA%3D%3D
作者: 高粱一公升    時間: 2014-9-19 16:41:47

因為  他們  有硬度

能扛起大任
作者: djwayway    時間: 2014-9-19 17:47: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tamanmidah    時間: 2014-9-19 18:47:30

本帖最後由 tamanmidah 於 2014-9-19 18:50 編輯
djwayway 發表於 2014-9-19 17:47  
你不知道印度專出神人唷..
都沒再看U2唷..
先這樣..



What is U2 ?

U2是一支在1976年成立於都柏林的愛爾蘭四人制搖滾樂樂團,


U2作品  :  With Or Without You
作者: djwayway    時間: 2014-9-19 19:00: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