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四季的黃金花-冬葵子
[列印本頁]
作者:
塚本八雲
時間:
2014-10-17 23:03:48
標題:
四季的黃金花-冬葵子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圖3.金黃色冬葵子的花直徑約有2~2.8公分長 不論是在暖暖的冬日午後,或是清爽的春天早晨,還是炎炎的夏日黃昏,在蘭嶼環島公路的南邊(紅頭村)、東邊(東清村)或是北邊(朗島村),圖1.在蘭嶼的冬葵子往往生得比較低矮可能在山邊岩石上,也可能就是在公路的旁邊,都很容易發現到一叢一叢的低矮灌木,大概也就長到我們的腰部那麼高吧(約50到80公分高)!而它灰綠色的葉片與金黃色的花朵,才真正是特別引人注意。而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主角——冬葵子(圖1)。
圖2.冬葵子的葉子長得像心臟形或是卵形 冬葵子(Abutilon indicum (L.) Sweet)是錦葵科(Malvaceae Juss.)莔麻屬(Abutilon Mill.)多年生的灌木型草本植物,約1~2.5公尺高,全株都被有細細的白柔毛。它的葉子是互生排列,呈心臟形或是尖頭的卵形(圖2),不過大小可是隨著生長地方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例如長在海風強勁或是貧脊的土地上,葉子可能只有2~5公分長,但是在田埂上或是荒廢的土地邊,它的一片葉子,圖4.冬葵子的花萼呈灰綠色,而裂片則為三角形或廣卵形。則有可能到達10公分長,寬度也是一樣,約在3~11公分間;葉柄的長度也是多變,約在3.5~13公分之間;它的葉子上下表面都被有星狀毛,摸起來則是屬於柔柔的紙質;又在葉柄的基部,也就是和莖連接的地方,長著一對細長線形的「托葉」。在植物學上,我們稱那些具有葉片(葉身)、葉脈、葉柄和托葉等四部分的葉子為「完全葉」(註);而具有托葉,也是本科的特徵之一。
圖5.凋謝的花還沒從冬葵子的心皮上掉落 冬葵子的花序,有時候是由多朵花排成圓錐花序,有時則是只有單生一朵花,有由頂端也有由葉腋中長出來。它的花是金黃色,直徑約2~2.8公分長(圖3);冬葵子沒有「萼狀總苞」;花萼是灰綠色呈碟子狀,內外兩面都密被毛茸,共5裂而裂片為三角形或廣卵形(圖4);花瓣圓形也是5枚,兩面均光滑;圖6.新長的冬葵子蒴果呈淺綠色,且花萼都比它還長。由於冬葵子是屬於錦葵科的植物,所以雄蕊是排列成「單體小蕊」,在雄蕊筒上,則被有密密的星狀毛茸;心皮一般有15~20枚,排列成石磨狀。冬葵子的果實為扁平圓形的蒴果,直徑約1.2~2.5公分長;果實剛開始時呈淺綠色,且邊緣密被毛茸(圖5、6),成熟時轉為暗褐色,像個深色的石磨(或許「磨盤草」就是這麼叫出來的);開裂後露出裡面棕褐色的種子(圖7),一經風吹草動,便可散播出種子了(圖8)。
圖7.冬葵子成熟的蒴果及裡面棕褐色的種子 冬葵子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的亞洲地區,從印度、中南半島、中國的華南各省及台灣等地。圖8.風吹草動,冬葵子便可散播出種子了。在台灣,幾乎全島的低海拔地區都很容易發現到冬葵子,不過一般多是1、2公尺高,然而在蘭嶼,冬葵子往往只有1公尺高,這是因為「強風」的關係,所以才生得如此低矮。若您在台灣已經認識冬葵子,建議您下回到蘭嶼時,可以好好地觀察比較一番。
(註)完全葉:一說是僅包括葉片、葉柄及托葉三部分。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