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C在超過7,600m的工作高度上,可以克服由地球曲率和山地對地面雷達和艦載雷達的視線限制。E-2C的主要設備預警雷達一直在改進中,1984年安裝了AN/APS-138雷達;1988年改進成為AN/APS-139;1991年,使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N/APS-145雷達系統 後,第二階段鷹眼( E-2C+ )可以在483Km以外的距離上自動探測,識別和追蹤目標,並且它的無源探測系統還可以在雷達作用範圍外偷偷地探測和區別目標。E-2C+的能力也在攻擊的控制、緝毒和救援任務中證明是有效的。第二代的AN/APS-145雷達系統 能夠提供全自動的地面上的目標定位和追蹤。它還有一部改善了的IFF (敵我識別)系統。並且雷達和IFF作用距離增加了40%,訊號處理能力得到了擴展;它還有一部新的大目標容量的彩色顯示。改進了的保密抗干擾的語音和數據通訊的JTIDS(聯合戰術訊息溝通系統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同時還有一部全球定位系統來進行高精確度的導航。
E-2家族的雷達有做過數次更換,但主要操作頻率均為特高頻;這種頻率電波衰減速度較慢,因此讓E-2監控空域相當大,但是精度不能和電波波長較短的雷達相比,因此只能指揮,很難作為射控系統運用。一般來說,E-2標準操作空域是9,150公尺(3萬英呎)高度值勤;APS-96在該高度能監控的偵測極限是370公里(200海浬)、E-2C換裝的APS-120增加到450公里(250海浬),同時機上雷達與電偵系統整合,增加對目標的鑑別手段、到E-2C Group 2時代,APS-145偵測距離已達560公里,可同時追蹤2千個以上的飛行目標,並指揮40批次的攔截機群任務。
E-2T:出口中華民國的版本,該批4架E-2T在名義上係由前美國海軍的E-2B重建而成,故機體編號繼承了E-2B的編號(151709、151710、151724、152479)。但實際上E-2T的機體與電子系統皆等同於新造之E-2C Group 2,並使用AN/APS-145雷達。雖然其機體使用原E-2B之編號,但E-2T僅象徵性的使用部分自E-2B上拆卸而來的零件,如陸地操作上幾乎毫無用處的捕捉鉤等。民國84年(1995年)9月20日,中華民國採購的E-2T運抵高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