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被膚淺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
[列印本頁]
作者:
丸の小羽
時間:
2015-1-22 09:01:48
標題:
被膚淺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
究竟怎樣來定義人生佛教?這個問題似乎人人皆知。
事實上,很少有人可以完整表達它的內涵。我覺得,現在的人生佛教就像一個籮筐,
很多東西都可以往裡裝,都可以與之拉上關系。隨便說幾句生活感悟,再從經典找句相應的內容,
就可冠以“人生佛教”之名。果然如此嗎?須知,如果沒有相當的教理素養,這種對現實人生的關注,
就會逐漸失去佛法應有的內涵,偏離出世解脫的核心。久而久之,使人生佛教等同於人生哲理,
人乘佛教,這是對人生佛教的矮化、膚淺化和世俗化,是我們在弘揚人生佛教時尤其要注意的。
太虛大師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是以“人成即佛成”為目標,而不僅僅是要使人獲得一些心靈慰藉,
解決一些現實困擾。前些年,我在《人生佛教的思考》一文中談到,
人生佛教應該增加菩提心和空性見兩大內涵。具有這樣的高度,我們才能積極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
才能廣泛利他而不被執著所縛,才能以人生佛教為起點,而以解脫和無上菩提為終點。
道宣律師在《行事鈔·沙彌別行篇》中說到,出家人有三種行為,一是凡罪行,即凡夫的不善行為,
比如為名聞利養而不惜破戒等;二是凡福行,屬於積集福報的行為,包括布施、建寺、講經等;
三是聖道行,即成為聖賢必須具備的行為,那就是依佛法正見修習止觀,成就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根本所在。
事實上,人生佛教同樣需要具備這些內涵。如果不是以解脫為目標,單純將佛法作為哲學義理在談,
作為人生指南來用,雖然也能使人獲得平靜安詳,但終究是短暫而不究竟的利益,不是佛陀設教的本懷。
濟群法師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