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簡氏防務周刊》發表了題為“共軍發展遠程火箭砲的文章,提到大陸地區共軍發展WS-2系列長程火箭,作為地面砲兵的延伸和短程彈道飛彈的補充。 簡氏消息讓不少大陸地區軍盲又開始構想利用WS-2實現鋼雨彈海式的長程覆蓋攻擊,但WS-2真能實現如此效能嗎?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衛士1為四管302公釐直徑火箭,不過它並沒有在大陸地區共軍中裝備,反倒是後來出口到了土耳其。
從WS-1到WS-1B
衛士(WS)系列火箭說起來,頗有歷史。 衛士系列火箭由大陸地區四川太空工業總公司研製,根據企業資料,20世紀90年代研製了WS-1,實際研發工作在七五時期就開始了。 WS-1為四管302公釐直徑火箭,使用的火箭彈長4.737公尺,直徑302公釐,重量約524公斤,具有一個150公斤的彈頭。 WS-1火箭具有40公里的最小射程和100公里的最大射程,彈道最高速度為4.2馬赫,可在20分鐘內完成發射準備。 90年代後期改進型WS-1B出世,WS-1B的最大射程增加到180公里,最小射程增加到6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也增加到5.2馬赫。 射程的增加是以加長發動機為代價的,WS-1B火箭增加到6.37公尺長,質量增加到725公斤,同時彈頭仍然為150公斤。 不過WS系列火箭並沒有裝備,WS-1儘管無緣大陸地區市場,卻在2001年通過大陸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出口到土耳其,土耳其自產的WS-1被稱為T-300火箭,在規格上和WS-1大同小異。
射程200公里的WS-2
真正引起大家遐想的是2004年大陸地區珠海航展上的WS-2火箭。 WS-2火箭砲採用六聯裝發射箱,可根據不同的戰術要求換裝不同的彈頭。 多種彈頭是WS-1就開始的老生常談,WS-2引人注目的是具有更大的射程和更好的精準度。 根據航展展出的資料,WS-2火箭彈彈徑400公釐,彈長7.302公尺,彈重1285公斤,彈頭200公斤,最高速度5.6馬赫,具有70公里的最小射程和200公里的最大射程,更令人驚異的是圓概率誤差居然達到了小於等於600公尺。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衛士2火箭性能大大提高,但仍沒有裝備反倒是在各個航展中頻頻露面。
對比之下,WS-1的射擊密集度為1~1.25%,也就是說100公里射程圓概率誤差就達到了1000~1250公尺,而WS-2火箭600公尺的圓概率誤差,如果是在200公里射程上實現的話,射擊精確度比WS-1提高了將近4倍。 這些枯燥的數據可能令人乏味,那麼對比一下彈道飛彈就能看到這個精準度的驚人。 波灣戰爭中大名鼎鼎的飛毛腿飛彈,其基本型SS-1B/R-11射程180公里,精準度極差CEP高達3公里,其改進型SS-1C/R-17最大射程300公里,CEP也高達450公尺。 換句話說,WS-2在射程和精準度上,已經達到了早期短程彈道飛彈的水平,據傳WS-2加裝了簡易的慣性控制系統,因此精準度大為提高。
射程400公里的WS-2D
在2004年消息混雜時,甚至有WS-2具有400公里射程的傳聞,這個射程的話,600公尺的CEP在精準度已經接近SS-1D了。 不過儘管在大陸地區與外國媒體上不時有WS-2被軍隊採購的新聞, WS-2並沒有進入現役。 在大陸地區有一個眾人皆知的潛規則:在武器展上大力推銷展示的大陸地區裝備,都是競標軍方失敗的項目,WS-2堂而觀之出現在各屆航展,本身就證明了這一點。 2007年WS-2火箭出現400公里射程型號的消息再次開始傳播,並出現了一張的圖片為證,不過對比公開的各項數據,這張圖片的指標無法令人信服。 今年8月份簡氏防務周刊的報導,指出WS-2的衍生型號WS-2D具有400公里射程。 類似於WS-1B到WS-1的增程,WS-2D也加長了發動機,總長度增加到8.1公尺,彈徑425公釐,CEP仍然保持在600公尺。 此外,在報導中還提及使用GPS/INS導引的WS-3火箭,其最大射程200公里而精準度高達50公尺,這個精準度已經達到了短程彈道飛彈的水平。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衛士2型火箭所配火箭彈和衛士1B型的火箭彈的載荷係數均不足,其中衛士2更是降低到可憐的15.56%。
網友提出超長程火箭覆蓋設想
WS-2系列的高精準度和傳說中的廉價,還有足夠跨越台灣海峽的射程,讓苦於短程彈道飛彈數量不足的大陸地區軍盲找到了一塊新的價值窪地。 從2004年至今,每次台海局勢緊張,利用WS-2彌補短程彈道飛彈不足,大規模發射WS-2的構想總是層出不窮,甚至今年針對美國華盛頓號航母參加黃海演習的傳聞,在熱議彈道飛彈那打航母的同時,好事者還掀起了一輪WS-2打航母的探討,令人哭笑不得。 網路熱議的同時,大陸地區裝備的多管火箭,卻仍然集中在122公釐和300公釐兩個口徑上,長程火箭更是只有PHL03等300公釐口徑的產品,沒有WS-1/2/3的一席之地。 對這種有趣的現實,有人分析認為這是因為WS-1/2系列和A-100等產品是太空部門研製的,沒能得到共軍陸軍的認可。 不過筆者從公開的數據分析,認為這些沒能裝備的長程火箭自身的缺陷恐怕更大,尤其是WS系列火箭,儘管射程上填補了傳統長程火箭和近程彈道飛彈的空白,但其性能和費效比並不能令人信服。
衛士火箭彈有效載荷係數低
首先看投射能力,WS-1B,WS-2火箭彈的有效載荷係數比傳統火箭彈要低得多,WS-1B的180公里射程,是150千克戰鬥部下實現的,載荷係數僅為20% ,WS-2更是降低到可憐的15.56%,加上WS-1/2採用非折疊的彈翼,體積龐大,單車攜帶數量偏少,這更加劇火力投射量不足的窘境。 在投射能力上的不足,是衛士系列火箭的劣勢,這令其無法和傳統火箭競爭。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B611戰術飛彈不僅在精準度上超出衛士2許多,而且250公里的增程版也覆蓋了衛士2的射程範圍。
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了俄羅斯龍捲風長程火箭的技術,龍捲風載荷係數高大37.5%,單車攜彈量12枚,同期的WS-1在射程上尚可一較高下,在精準度和投射能力上完敗。 WS-1B射程比龍捲風更遠,但精準度仍然更差,片面的長射程並沒有為其扳回一局,仿製龍捲風的PHL03進入現役,WS-1B仍然只能期待出口。
衛士火箭彈的精準度遠不如彈道飛彈
其次看精準度,WS-1一直是無控火箭彈,其精準度一直不佳。 四川太空工業總公司吸取WS-1的教訓,在WS-2上大幅度提高了精準度。 根據外售展板的資料,WS-2火箭砲採用捷聯慣導外加簡單的低成本慣性傳感器,三通道姿態控制提高控制精準度,並通過彈體前部的彈翼來修正誤差。 不過即使是四川太空自己的介紹,使用的仍然不是導引系統而是控制系統,這個控制系統的導引精準度確實優於早期的彈道飛彈如SS-1,但和新型彈道飛彈相比就要遜色得多,畢竟慣導器件精準度提高和成本降低的趨勢,彈道飛彈也一樣收益。
20世紀60年代末的SS-1D,已經在550公里射程上實現了700公尺的CEP,遠高於WS-2。 SS-1的後繼者,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SS-23奧卡飛彈,原始型號在500公里射程可達到300公尺的CEP,更是大為提高,更不要說後來的SS-26伊斯坎德爾。 WS-2火箭200公里射程上600公尺的CEP,並不足以替代短程彈道飛彈。 即使是射程較近的短程彈道飛彈如SS-21,120公里射程上的CEP可達95公尺以內,大陸地區近期開發的P12和B611短程彈道飛彈在120~150公里射程上可以達到80~120公尺,性能明顯高得多,B611還有250公里射程的增程版本,完全覆蓋了WS-2的射程範圍。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03式火箭的每根定向管頭部都有一個顯著的方盒子,其功能是自動給各自定向管中的火箭彈裝訂程序。 實際上03式火箭的成本要比衛士2低出許多。
WS-2使用了昂貴的慣導傳感器
WS-2長程火箭彈是否值得採用,最重要的是費效比因素。 俄羅斯龍捲風火箭和大陸地區山寨仿製版PHL03式火箭砲採用簡單慣性控制器件進行主動段控制,時間短對慣導器件要求低,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而WS-2的超長射程需要在主動段和被動段都進行控制,單純主動段控制無法滿足基本的精準度要求,這就意味著WS-2儘管使用簡單廉價的慣導傳感器,但這個廉價要比PHL03等所用火箭彈的慣導器件要昂貴得多,或者說,WS-2是不可能和PHL03這樣的長程火箭在其射程內比拼成本。 2006年四川太空成果展上的WS-2資料顯示它採用了彈載計算機測算全程偏差,這樣的設計就更昂貴了。 龍捲風火箭的火箭彈報價早已經超過100萬人民幣,PHL03改善了精準度價格也不便宜,WS-2更複雜和精密的設計,造價就更上一層樓了。
根據某些傳聞,WS-2/3火箭還使用了GPS導引,得益於GPS的廉價終端,成本不會增加多少而導引精準度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短程彈道飛彈有更好的慣導設備,配合GPS仍然可以達到更高的精準度,或者說WS-2仍然無法獲得更高的費效比,如果使用更精密的慣性傳感器,固然可以提高精準度,不過成本也水漲船高。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衛士2導引成本高昂,也讓其無法像衛士1型無控火箭那樣去製造鋼雨彈海。
WS-2其實更接近程彈道飛彈
WS-2系列火箭的直徑高達400公釐,短程彈道飛彈如DF-11的直徑也不過是0.8公尺,P12/B611的直徑更小,其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實際上,WS-2更類似於一種簡化設計的小型短程彈道飛彈,而不是一種傳統的長程火箭彈, WS-2的價格也更接近B611/P12之類的短程彈道飛彈而不是WS- 1那樣的無控火箭彈。 很多人看到WS-2使用簡易慣導設備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精準度,認為它成本遠比短程彈道飛彈低廉,可以揮灑彈雨大規模使用,這就陷入了思維的誤區。 WS-2這類增加了越來越複雜的導引設備的長程火箭彈,即使大規模生產,實際價格也不可能降低到PHL03火箭彈的水平上去。 另一方面來說,DF-11飛彈在20世紀90年代採購價不過是500萬新台幣,而今這個價格只能購買PHL03長程火箭彈。
傳統長程火箭彈本身的成本就在逼近短程彈道飛彈,在陸軍執行縱深攻擊時,到底是價格便宜一些同時精準度低一些的PHL03費效比高,還是價格和精準度都更高一些的B611更經濟,都是一個需要選擇的問題。 加強了導引能力的WS-2現在可以說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雞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從沒有裝備過的WS-2有雞肋的食之無味但沒有棄之可惜,其裝備前景實在黯淡的很,出口可能是它唯一的出路。 不過以目前的趨勢看,WS-2系列火箭的繼續改進的話,很可能進一步強化導引能力,在火箭的名義下做成實質上的小型短程彈道飛彈,和B611等飛彈競爭集團軍配屬的長程精確攻擊武器,不過這樣的話,它離廣大愛好者夢想的那一幕鋼雨的場面就更遠了。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美軍SDB小直徑炸彈穿透加固機堡炸毀目標戰機的連續圖,右下方為其穿透時留下的小孔。 近幾十年來的戰爭已經證明精確導引武器雖然造價高,但費效比更高。
精確導引武器的費效比優勢是客觀存在
WS-2獲得眾多追捧的原因是,不少大陸地區軍盲希望能用數量優勢彌補精準度劣勢,在費效比上尋找一條新路。 但這種主觀希望卻是與精確導引武器出現、並大行其道的客觀歷史事實相違背的。
眾所周知,精確導引武器誕生於越南戰爭,並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在摧毀河內清化大橋的作戰中,美軍曾出動600多架次飛機,投下數千噸普通炸彈,損失飛機18架,仍未能將橋炸毀;改用剛剛研製成功的寶石路雷射導引炸彈後,僅出動了12架次飛機,而且無一損傷,就炸毀了該橋。
雷射導引炸彈的單價是普通航空炸彈的10倍以上,但它卻能帶來上百倍的效能收益。 精確導引武器在費效比上具有質的飛躍,這就是最近30年各國爭相發展的原因。 而回到長程火箭與近程彈道飛彈的對比上,因為導引部件的價格佔全彈價格的比例更低,所以在費效比方面,彈道飛彈比起精確導引炸彈更加出眾。 鋼雨彈海般的長程覆蓋攻擊,在費用上還不如點穴式攻擊來得低廉。
在追求費效比方面,美國人也走了彎路
這一幕並不陌生,在美國也有類似的例子。 常言道一分錢一分貨,GPS導引的滑翔炸彈具有較好的精準度和低廉的價格,但隨著滑翔炸彈不斷增強導引能力,再增加發動機構成新一代中長程精確攻擊武器,其配置和飛彈無異,價格也向昔日高高在上的飛彈靠攏,典型如JSOW-C單價71.9萬美元,而魚叉飛彈也降低到72萬美元。
WS-2費效比不佳:鋼雨彈海只是幻想
從武器發展歷史的客觀規律來看,每一款新式武器是否有發展前途,在於其提供的費效比,而不在於它的單價是否低廉。 核武雖然研發費用極其高昂,但它具有終極摧毀力,所以一度成為各大國爭相發展的寵兒。 而精確導引武器在常規戰爭中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費效比優勢,所以它成為了最近30年、特別是冷戰後軍備發展的前沿。
而WS-2長程火箭彈費效比不高,單價也並不低廉,所以鋼雨彈海式的長程攻擊注定只能是一個空想。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