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元一五0年時殉教者聖猶斯定在一篇護教的文章中便講起:在主日天,無論是城市,或是鄉村的人,大家都共聚一堂,舉行敬禮天主的儀式,閱讀聖經,為各種意向祈禱,奉獻餅酒,誦念隆重的謝恩經,餅酒成為基督的聖體聖血,信友都領受這聖體聖血。這是基督降生後第二世紀時主日敬禮天主的大致情形。在當時,基督信徒的這種聚會是冒了很大危險。基督信徒躲避教外人的廟宇,舉行他們自己的聚會。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堅決拒絕接受羅馬的國教。因為不接受國家信仰,在當時是違反國法,應受重刑。當時羅馬政府並不反對人有不同於國教的信仰,實際上,當時流行著很多不同的宗教觀,不同的哲學思想。違法應受重刑的,並不是因為基督信徒的信仰與國教有異,而是因為基督信徒自己有特殊的集會,特別的敬禮。這些集會和敬禮引起了極其荒誕的流言。因此也一再招致了政府的疑忌與迫害。但是基督信徒堅決地保持主日的敬禮。羅馬皇帝迪奧克萊強(Diocletianus)迫害教會時,北菲阿比提那(Abitiana)地方的信徒被捕後,向法官聲明,他們如果不過主日,便不是基督的信徒(Sine Dominico non possumus)。主日對當時信徒的意義重大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