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幽贊】卷下-12
大乘 基撰
經曰:〔無苦集滅道〕
贊曰:勝空者言:
前無獨覺近觀。此無聲聞近觀。
故契經言: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
又說。四諦唯有假名。自性空故。
然上兼下.此亦餘境。於緣起中.亦修諦觀。
故緣起後.方說諦無。
如應者言:
勝鬘經說.安立四聖諦.非安立四聖諦。
如是八聖諦.非二乘所知。
分段生死:名〔苦〕。
煩惱及有漏業:名〔集〕。
擇滅:名〔滅〕。
生空智品:名〔道〕。
麁顯施設.淺智所知:名〔安立諦〕。
變易生死:名〔苦〕。
所知障及無漏有分別業:名〔集〕。
自性清淨無住涅槃:名〔滅〕。
法空智品:名〔道〕。
微隱難知.非麁淺境:名〔非安立諦〕。
總合說者。有漏逼迫皆〔苦〕。招感後有名〔集〕。
故無記法.皆非集諦。此即略說.生死果因。
四種涅槃名〔滅〕。無漏,有為,為證滅路名〔道〕。
此即略說.出世果因。
如療病者.知病.病因.病除.除法。
觀生死苦.苦因.苦滅.滅法亦然。
唯聖知實.名為〔聖諦〕。
或隨觀察.二空真如.不作別觀.名〔非安立〕.
遠觀四諦.各有四行。謂無常,苦,空,無我.
因集生緣.滅靜妙離.道如行出。由苦諦行.
能除四倒.故有通局。為入真門。近加行觀.
不唯觀苦。觀非安立.方入真故。
於非苦等中.佛說為苦等。聲聞等不了.
如言起著。今破彼執.故說為無。依他定非.
苦集等相。真理何由.有彼差別。由此並無。
故第五地.雖作此觀.尚執有實,染淨麁相。
第六地中.方除染淨障。
染者有漏。即此所〔無苦集二諦〕。
淨者無漏。既此所〔無滅道二諦〕。
經曰:〔無智亦無得〕
贊曰:勝空者言:
上無聲聞近觀。此無菩薩近觀。
能證道:名〔智〕。
所證境:名〔得〕。
有能證智.可有所得。證智非有.所得亦空。
如契經言:為求菩薩者說.應六波羅蜜多法。
唯言無智得。總合說故。若法非空。初有所行.
後可有得。法既非有。初無所行.後何有得。
故大經言。一切智空.乃至無上菩提亦空。
如應者言:
菩薩真觀.唯〔非安立〕。
故總說:近亦無智得。如有頌言:
依識有所得 境無所得生
依境無所得 識無所得生
無分別智.證真如位。心境冥合.平等平等。
能取所取.一切皆無。後得智中.離諸相縛.
無虛妄執。亦離二取。復有頌言:
由識有得性 亦成無所得
故知二有得 無得性平等
餘位執種.猶未斷故.觀不分明.謂有二取。
破實能取.故說無智。破實所取.復言無得。
又於二法.俱遮二取。別遮二取.說為無得。
能所得故。遮有妙用.故言無智。照斷能故。
此釋皆除.遍計所執。依他幻事.非定智得。
真如體寂.都無二相。故依三性.皆說為無。
非真智生.一切非有。說智及智處.俱名般若。
真無相取.不取相故。
經曰:〔以無所得故〕
贊曰:勝空者言:
前說.是故空中無色等者。
雖結成上;色不異空.無生滅等。
而未釋色等.無之所由。
今顯空中.無法所以。若色等中.體少是有。
應依勝義.有少所得。既都無得.故本皆空。
如大經言。自性空故.一切皆空。
如應者言:
辯中邊言。菩薩正修.十善巧觀:
一蘊.
二處。
三界。
四緣起。
五處非處。
六根。
七世。
八諦。
九乘。
十有為無為。
由舍利子.漸悟大乘故。此俱無三乘;
通.別.近.遠.加行.根本六種。
二真觀位.證法事理。所執六相.都無所有。
依他圓成.非定六相。故以無得.通釋上無。
如大經言:
色等諸法無所得。故甚深般若亦無所得。
經曰: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一切 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贊曰:勝空者言:
上破二執.廣顯二空。下歎二依.彰獲二利。
此歎因依.斷障染利。
〔依〕即前說.行之異名。
〔罣〕者障。
〔礙〕者拘。
〔恐〕者畏。
〔怖〕者懼。
未依慧悟。滯色等有.拘溺眾苦.畏懼恒生。
有虛妄顛倒.及生死夢想。由斯欣樂.究竟涅槃。
既依般若.達色等空。便無拘礙.苦畏倒想。
以色生死.即涅槃故。何假虛求.究竟圓寂。
故依般若.一切遠離。
如應者言:
下彰;依學德歎獲勝利。離苦圓證也。
此歎菩薩.因位修益。菩薩常時.緣說文字.
學起觀照。尋觀實相.修持眷屬。不妄求知.
一切境界。名依般若。
〔罣〕謂煩惱障。不得涅槃故。
〔礙〕謂所知障。不得菩提故。
或〔罣〕即〔礙〕。俱通二障。
〔恐怖〕者.謂五怖畏:
一不活畏。由分別我.資生愛起。
二惡名畏。行不饒益.有悕望起。
三死畏。由有我見.失懷想起。
四惡趣畏。不遇諸佛.惡業所起。
五怯眾畏。見已證劣.他勝所起。
〔顛倒〕者.謂七倒:
一想。
二見。
三心。
四於無常謂常。
五於苦謂樂。
六於不淨謂淨。
七於無我謂我。
於後四種.妄想分別名〔想倒〕;
忍可欲樂,建立執著名〔見倒〕。
〔心倒〕者.謂煩惱。
此有三:
一根本。謂愚癡。
二體性。謂邊執見.
一分戒禁取.
見取及貪.
薩迦耶見。
三等流.謂餘煩惱。
〔夢想〕者.未真智覺.恒處夢中。
由斯佛說:生死長夜。夢由想起.故名夢想。
前之七倒.由妄想生。處夢而行.故名夢想。
或前諸倒.皆生死因。此夢想者.即生死果。
如處夢中.多矚身境。故偏於果.標夢想名。
梵云〔涅槃〕。唐言〔圓寂〕。
即體周遍.性湛然義。雖真如性.無二無別。
依緣盡證.說有四種:
一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實相真如。
二無住處涅槃。謂大悲慧.常所輔翼。出所知障.
清淨真如。
三有餘依涅槃。謂集諦盡.所顯真如。
四無餘依涅槃。謂苦諦盡.所顯真如。
有處依初說。諸凡聖平等共有。
一切有情.無生滅等。本來涅槃。
有依第二說。
諸菩薩住無所住。及聲聞等.不得涅槃。
有依後二說。
三乘者同得解脫。
此中總說。由諸菩薩.依般若故。悟三無性。
及因我法.二空所顯.一切空故。其心不為.
二障所礙.五怖所恐.七倒所纏.夢想所惑。
便能究竟.契證涅槃。
或諸菩薩.由依般若。勝解行位.資糧道中。
漸伏分別.二障現行。
於加行道。能頓伏盡。亦能漸伏.俱生二障。
心無罣礙。
見道位中。斷分別執.隨願速滿。無有恐怖。
於修道位。解行廣增.斷諸顛倒。遠離一切.
生死夢想。當無學道.究竟涅槃。四位所彰.
從增說故。
又極喜住。一切惡趣.諸煩惱品。及所知障.
在皮麁重.皆悉永斷。能令煩惱.皆不現行。
心無罣礙。
最初證得.無漏智故。無功用.無相住。
一切能障.無生法忍.諸煩惱品。及所知障.
在膚麁重.皆悉永斷。一切煩惱.皆不現前。
無有恐怖。
因從果名。果已斷故。最上成滿菩薩住。
一切煩惱.習氣隨眠。及所知障.在骨麁重.
皆悉永斷。入如來住。名為:遠離顛倒夢想。
即是二障.三住所斷。由斯佛位.究竟涅槃。
(以上解釋〔無苦集滅道〕~〔究竟涅槃〕)竟
下一章 卷下-13
〔經曰:三世諸佛〕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幽贊】13
http://oursogo.com/thread-1876167-1-1.html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