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兩岸史話-中華民國與俄國軍事科技合作祕辛
[列印本頁]
作者:
雪風
時間:
2015-3-23 17:30:54
標題:
兩岸史話-中華民國與俄國軍事科技合作祕辛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3-24 00:29 編輯
中時電子報 104年03月20日
台灣漢翔公司證實,在俄國專家協助下,已完成空軍所需第三代戰機的設計,新機型為雙發動機並有短場起降功能。漢翔公司是以中華民國和俄國於1991年時雙方所簽訂的「超音速飛行」科學研究計畫,進行新機種的研發。也證實了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中華民國已經在俄國專家的協助下,完成第三代戰鬥機的設計,以彌補已經沒有指望的對美軍購案。」
破冰之旅先盛後衰
此一消息, 證實「聯絡蘇俄制約大陸地區」策略,在「禁聲無言」原則下,數十年都是中華民國因應國際環境與突破現實需要的思維。數度與前蘇聯暨現今之俄羅斯政府在政治、軍事、經濟互動上斷斷續續的努力和調整,終能「破冰」而出,可說是「質」的突破。
中華民國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俄羅斯對陳水扁的台獨言行有相當的不安全感,放緩了進度。直至馬英九總統執政,在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重新奔走聯繫下,才取得雙方繼續推動「超音速飛行」科學研究計畫的實質進度。
1991年12月,蘇維埃聯邦正式解體前夕,與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科會主任委員夏漢民暨黃孝宗、施鴻志、孟憲鈺、羅致遠等人,以科技交流名義,在12月8日赴德考察後,在法蘭克福轉機飛莫斯科,表面理由是參訪蘇聯工業。
一行人藉故到蘇聯國家科技委員會,與蘇聯代表見面,進一步洽談中華民國投資蘇聯電信事業,和蘇聯出售當年最先進的戰機蘇愷(Su)27戰機100袈給中華民國事。蘇愷27是冷戰期間,蘇聯為反制美國F-15戰機而設計製造的第四代戰鬥機,設計要求長程、重武裝、及高標準的操控靈活性。
雙方在會談中達成多項協議:1.中華民國可立刻選派兩名飛行員到蘇聯接受蘇愷27的飛行訓練,培訓成為種子教官。2.蘇聯以每架3500萬美元價格出售100架蘇愷27給中華民國,後續的組裝維修,技術轉移,及10年的零件充分供應。3.蘇聯將在1992年3月,以參加中華民國台灣商展、裝運商品名義,開始以每次兩架蘇愷27戰機裝在大型運輸機中,直飛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由蘇聯技術人員拆箱組裝,清泉崗機場即為蘇愷27基地。
雙方並公開簽訂「超音速飛行」科學研究計畫,以兩國的國科會為合作窗口,避免國際間察覺。這分協議由當時任國科會主任委員夏漢民與蘇聯副總統Rudskoj代表雙方簽字。
惜因美國獲知情資後,向中華民國施壓而終止購機作業。俄國原擬售中華民國的蘇愷27戰機,改售大陸地區,於1992年6月飛到大陸地區燕湖機場。大陸方面還向蘇聯大量進口軍事裝備,取得技術。蘇愷27戰機是大陸地區共軍當年對台作戰最具威攝性的主機種。在中共屬於第三代戰機(現已逐步汰換新型機種)。同時也加速了美國出售F-16給中華民國的決策。
1992年10月,中華民國國防部因購得F-16及幻象2000-5型戰機,決定將原來生產250架IDF經國號戰機計畫,縮減為130架。美國早年售予中華民國的F-16A/B型機種,非但技術未予轉移,又是最陽春的,F-16自1992年使用至今已有23年,早達汰換狀態。
美國迄今連F-16C/D型戰機都不肯售給中華民國,因此軍方決心研發第三代戰機,轉而向俄國尋求協助與合作,由於俄國專家相當了解蘇愷戰機的性能,得以略為彌補兩岸空軍軍力差距之失衡。
海峽中線我消彼長
在日本開始擁有F-15、F-16,中華民國從美國採購F-16、從法國引進幻象2000-5等三代機之際,大陸陸續引進的蘇愷系列戰機(含蘇愷27、30),強化了大陸地區共軍戰力。2011年6月29日,中共2架蘇愷27戰機,曾經短暫飛越中線,試圖攔截一架美國U2偵察機。海峽中線被視為大陸地區和中華民國台灣非正式空界。
中華民國在美國阻擋下,未能購到蘇愷-27,是李登輝時代第二次和俄國軍事科技合作的破局。第一次是蘇維埃聯邦解體後,第二年冬,包括科學家在內許許多多人,在政府部門經費無著下,過著極節儉困苦的日子,所有的研究計畫,多半停頓。
民眾日常生活處於經濟壓力下,生理與心理上在北極冰風暴中顯得冰冰冷冷,幾許人間滄桑辛酸盡覆蓋於皚皚白雪下。當時是俄羅斯經濟陷入最困窘的局面時期,中華民國政府本可用以貨易貨方式,大力支持俄羅斯經濟,而從交易中輕易獲得大量先進科技和軍火利益。都因美國自身利益考量下,從中阻止,讓大陸中共得利,坐收俄國大量先進軍事、航太科技,急速竄升為軍事強國。
------------------------------------------------------------
我國與俄國之間的軍事交流,歷來有不少傳聞
除了試飛Su-27之外,大多無法證實
這篇就當成稗官野史吧
作者:
老闆是神
時間:
2015-3-23 17:55: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bhx987
時間:
2015-3-23 17:56:27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3-24 00:29 編輯
俄羅斯的四代戰機T50都沒服役了哪來技術幫我國設計,鬼扯新聞還真無法懲處這耶白爛記者,
光是引擎問題就無解還有雷達誰提供?中科院也沒機載板成果,俄羅斯雷達也沒有驗證過,
況且我國本身對於CAD/CAE並無困難,也有自己開發的匿蹤技術,複合材料技術也有,
況且就設計方面美國並未反對我國自行設計新戰機,因為暫時不可能賣F35吧
作者:
香菇成
時間:
2015-3-23 21:12:03
在一次放一些不管是真是假的消息,騙騙美國也好,每次都搞一些陽春又過時的東西給我國
作者:
n8548503
時間:
2015-3-23 21:28:28
這消息,有些跟我知道一樣,我老師就在裡面。
俄羅斯好處一就是有兩家設計局,蘇愷跟米格。T-50 是蘇愷,哪米格如何?
作者:
k20011220
時間:
2015-3-23 21:40:52
這一篇是阮大正所寫的文章吧...
應該還有另外兩段....
全篇就是部分事實加上部分想像...
當小說看看即可........
作者:
JHONG
時間:
2015-3-23 22:16:00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3-24 00:30 編輯
"美國早年售予中華民國的F-16A/B型機種,非但技術未予轉移,又是最陽春的"
咦~~~~??
最後一句話怎麼怪怪的~?
作者:
db123
時間:
2015-3-23 22:35:53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3-24 00:30 編輯
F-16自1992年使用至今已有23年,早達汰換狀態
記者都亂唬爛不打草稿也不先GOOGLE,
1992年是美國同意出售F-16 A/B給我國,
1996年7月,中華民國採購的第一架 F-16A 戰機正式出廠。
1997年4月14日,首批2架 F-16A/B 戰機飛抵嘉義基地。
1997年4月19日,中華民國舉行 F-16A/B 戰機接機典禮。
1997年當時,我因業務需要可以率先進入保密棚廠內看到F-16新機的!
時間不會錯!
作者:
台灣冠3
時間:
2015-3-23 22:53:49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3-24 00:30 編輯
俄羅斯只不過想借用中華民國來遷至大陸
避免美國干預
但是計劃來不急變化!!!
作者:
yj9m7wt6
時間:
2015-3-24 00:46:55
以我們的國情就是想盡所有辦法跟世界各國秘密接觸就對了.能學到多少是多少.否則要造一架戰機.沒有其它國家幫忙.完全靠自己我們那來這麼多資金跟技術
作者:
快樂小說族
時間:
2015-3-24 01:35:10
這種無法證實的小道消息還要傳多久阿,就和1千多公里的飛彈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複出現,也不知真假!!
作者:
最後的老王
時間:
2015-3-24 10:22:06
沒營養的廢文....
0分
作者:
雪風
時間:
2015-3-26 01:30:59
本帖最後由 雪風 於 2015-11-29 08:38 編輯
我國與俄軍事科技合作祕辛 兩次合作破局
中華民國政府本可用以貨易貨的方式大力支持俄羅斯經濟,而從交易中輕易獲得大量先進科技和軍火利益。
中共目前武力投射的能力,不僅對台灣和日本造成絕對威脅,也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此外,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安全形勢和「亞太再平衡策略」形成嚴重挑戰。
蘇聯解體時的台北,在參謀總長郝柏村積極推動下,軍方正全力發展飛彈,可惜只有一個「風洞」,研究發展進度受到一定的侷限,與蘇聯大大小小,各種各類風洞多達百餘個,自然沒得比。(風洞是檢查風壓的設備,英文稱為WIND TUNNEL,風洞作用是測試物體在強風中快速移動時,觀察空氣摩擦力產生所造成的溫度上升、用以決定物體發射時冷卻系統設計時參據、是火箭或飛彈設計中測試飛行彈道最重要之步驟和設備、其結構視測試目的和受測試物體大小而相異)。
丁肇中提借將借物
中科院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得到美國的技術支援,於1984年建成了首座大型風洞,這座風洞曾為軍方研製成功「天弓」、「天劍」、「雄風」等導彈起了關鍵作用。隨著國軍研製中程導彈步伐的加快,其原有的風洞已無法滿足試驗需要。當年自製的天弓一號在測試時未達目標前,半途自爆。
軍方科技人員,在中科院的導彈研究重鎮,屏東九鵬基地,不管是衝擊試驗、溫度循環測試,日以繼夜探查原因,終由中正理工學院畢業的年輕中尉科技軍官,發現係尾部推進器過熱引發自爆墜毀,加以改善,為系統進行升級。郝柏村為保護軍事科技人才,特派直升機自九鵬基地將因辛勞過度,腎臟病發的小中尉,急送台北市台大醫院,優先換腎。
國軍基於實際需要,根據國際戰略環境變化、敵情威脅、國防 財力、發展趨勢以及獲得的可能性,通盤考慮導彈制空戰力後。決接受台大畢業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丁肇中博士建議,向蘇聯借將借物,並由丁先期聯絡。定名為「楚雁」專案的特別行動在極度保密下啟動,希望先以風洞為初步訴求,再進而藉助蘇聯科學家們在飛彈方面的豐富知識和寶貴經驗,以提升自製飛彈戰力。
最重要者,是冀通過第一批志願抵達台灣的蘇聯科學家,引領更多在專門領域中有成就的專家,能絡繹奔來台灣,協助特定研究的發展。「楚雁」專案經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核准後,交由中山科學院遴派人選在極端保密下執行。
4位中科院實際參與飛彈研發的人員、和隨行擔任翻譯的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明驥,(曾任文化大學俄語系主任與研究所所長。)在熊德銓中將親自穿梭奔波下辦妥身分轉變,在外國駐華單位配合下,在短短3天時間內飛德國法蘭克福,稍作停留,即轉往莫斯科與6位願意舉家遷台的蘇聯國家科學院科學家們,會談細節,來台協助建立風洞和火箭與飛彈的改良暨研發,每位安家費為美金6萬元,在台月支酬勞新台幣60萬元,免費配給房舍和負擔健保暨子女教育費。
雙方商談甚為融洽,並在蘇聯科學院院長安排陪同下參觀了若干管制森嚴的極重要機密實驗室,和取得多項重要科技文件與檔案,正等待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巨型客貨兩用包機飛莫斯科接載人員及儀器時,突接台北緊急通知:「停止行動,全員撤回。」他們的北國行腳正如深秋在北國未多作停留就飄然而去,拋在身後的不是層層楓紅,而是幾許枯枝禿樹。
11月下旬的莫斯科、已見雪花紛飛,冬日暮風已起,西天一抹落照,血紅一般,冷凝在那裡。從率隊前往的中山科學院副院長宗中將到所有成員,失望的心情可說是由高度興奮的喜悅,一下掉進北地極寒冰窟中。事後了解「楚雁」折翼、功敗垂成,是美國駐莫斯科人員盯上了蘇聯科學家們與中科院的工作派遣小組接觸行動。
楚雁專案未展折翼
李登輝在無法抗拒盟友強大壓力下,只有下達停止執行的命令。曾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丁肇中,在眾多名銜中,包括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名譽博士、和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他領導全球由16個國家及地區參與最大的物理學合作研究案,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的「大型正負電子碰撞機」(LEP)上進行L3實驗,共約600名來自世界各國物理學家投入。
蘇聯科學家們在斷絕赴台路後,接受了中國大陸邀請,與中國科學家們共同為研發航太科學、以及改進飛彈性能而努力,幾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試射東風洲際導彈成功,射程可威脅到美國本土。美國曾公開質疑東風洲際導彈的成功,非由中國科學家獨力所為。各國軍事分析家咸認,東風洲際導彈的成功不能排除蘇聯科學家的參與。對今天中國大陸在導彈和航太工程方面的進展、及軍事發展態勢,確實產生具體作用。
「楚雁」不是任何形式的戰爭,也不是具任何規則的比賽、在智慧折衝和無奈中、仍然有得有失。計畫從開始在極短時間內定案,人員在極短時間內轉換身分、取得簽證,在莫斯科洽談成功後有了極短時間的喜悅和興奮、他們在俄國作極短的停留就揮揮手沒有帶走一片雪花,悄然回台。
中時電子報 2015.03.21
作者:
雪風
時間:
2015-3-26 02:00:56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3-26 17:08 編輯
中時電子報 104年3月22日
中華民國與俄國軍事科技合作祕辛 楚雁折翼功敗垂成
中華民國與蘇聯這兩個幾乎不可能接觸的「宿敵」,為了各自的戰略利益,卻有過多次祕密接觸。
整個過程像無聲電影極短片、卻是真實的,其後續發展影響對千千萬人更是深深遠遠。
「蘇愷」、「楚雁」雙折翼,表面上台北和莫斯科軍事科技合作,一度冷到冰點。其實自兩蔣時代起,台北和莫斯科就尋求合作,早在1963年,由蘇聯等國主持的部分《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簽字時,就同意把中華民國當成主權國家,在條約上簽字。當時蘇聯對我國政策的鷹派,甚至表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時,不會協助大陸中共。
盟邦強壓停止執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基於經濟考量,售予中共大批新式武器及先進科技,使中共在短短10多年軍力大增,除了太空科技、蘇愷戰機系列、防空飛彈系統、基洛潛艇和現代級戰艦,還有大型運輸機和先進的空降作戰裝備。
1998年至2003年,由於俄國軍方極右派疑慮,俄陸兩方的軍事合作曾出現低潮,對陸區軍售採取某些限制,強調只出售防禦性武器和限量武器成品。2003年後,俄羅斯考量對美國戰略平衡,以及軍事預算短缺,放寬對陸區軍售和技術轉移的條件,但仍然不包括長程戰略轟炸機和Amur級潛艇等攻擊性武器。
中華民國與蘇俄之間,雖因蘇聯援共而在1949年徹底分裂,但「似動非動」早在1960年代末就已開始。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大陸、美國和蘇聯三者之間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的局勢中,是國際局勢「危疑震撼」的年代。中華民國與蘇聯這兩個幾乎不可能接觸的宿敵,為了各自的戰略利益,卻有過多次祕密接觸。竟然有過一段以合作除去毛澤東為目標的奇妙遭遇。
1968年10月22至31日,具備蘇聯KGB特務身分的維克多.路易斯,以英國《倫敦晚報》駐日記者的身分,在東京外國記者俱樂部向中華民國駐日大使館新聞參事虞為表達訪華意願,駐日大使陳之邁了解之後,立刻以外交密電向台北請示,獲蔣中正總統批准,維克多.路易斯在日月潭涵碧樓,晤見當時的國防部長蔣經國。
此後,路易斯代表莫斯科與台北展開一連串的會談,雙方接觸不下30餘次,1969年5月14至16日及1970年10月底,時任新聞局局長的魏景蒙,辭新聞局長,以民間人士身分,曾兩度銜命赴維也納與路易斯會面,做進一步的「交涉」。
路易斯此行,講得非常明白,就是中華民國和蘇聯能不能再次合作,以及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共當局的看法,尤其是對打倒毛澤東的看法。當時蘇聯對中國政策的鷹派,甚至表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時,將陳兵於陸蘇邊界佯動,牽制大陸地區共軍向東南沿海增兵。赫魯雪夫認同光復大陸後,可沿用中華民國國號、國旗,但需實行共產體制,遭蔣中正嚴詞拒絕。
蔣中正對蘇共所提親自裁示,其中提到「雖然國父曾主張親蘇容共政策來實現三民主義的建國理想。但不表示能容忍害國害民之毛共。」「討毛行動必須由中華民國政府單獨實施,不須外國參加。」「外蒙獨立問題可以略提,新疆與東三省的主權與領土必須完整。」「大陸光復後,中共在國內若另有組織,則與國內各政黨的組織同在政府領導之下。」並且要蘇聯廢止與中共在1950年簽訂的友好條約,以示誠心。
真相是,老蔣、小蔣實際上都不曾準備聯蘇反共。在軍事上,蔣中正雖然因為美國人不支持沒有辦法反攻大陸,但是卻擋住了共軍血洗台灣的腳步。經濟上,蔣中正成就斐然,雖然日後的經濟起飛不是在蔣經國的手上完成,但是如果沒有蔣中正發展輕工業,累積資本,蔣經國有什麼本錢去發展重工業?民國52年台灣的工業產值,就已經超過農業。這個並不是蔣經國的功勞,蔣中正執政時的經濟成長率,平均超過6%。
祕密外交王平檔案
台北與莫斯科的這一段「祕密外交」傳聞已久,並引起美國的關切。當年參與其事的魏景蒙,在其英文日記中為這段交往最重要的部分留下了完整的紀錄,他稱之為「王平檔案」。
陳水扁時的「台俄微衛星」(命名為TATYANA-Ⅱ,塔堤揚娜2號) 計畫,是國科會前副主委謝清志在2005年6月率團到俄羅斯洽談「台俄雙邊科技研究計畫」時,與莫斯科大學敲定的合作計畫,由於我國與俄國方面並無直接邦交,簽訂一項祕密備忘錄。
這項合作計畫雖然我國支付7000萬新台幣左右的研發費用,俄羅斯卻宣稱是與墨西哥、南韓研發。所有關於我國的資訊並未被公開,包括合作的中央大學與成功大學亦不例外。而關於衛星製造與發射的延宕問題,俄方也未曾與中華民國做任何知會或解釋。有違我國走出去的本意,在國際上提高知名度的意願,真是「呆胞」。
至於是否學習到衛星研製及發射技術?官員至今三緘其口。成了不可說的祕密。塔堤揚娜2號在2009年9月17日從哈薩克貝康諾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操作壽命原設計為1年。
作者:
xhiou
時間:
2015-3-28 17:33:22
蘇愷27是售台早年上過報引起波瀾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