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孔子入世與現代公民社會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5-4-3 09:30:35
標題:
孔子入世與現代公民社會
孔子入世與現代公民社會
何為人,是當今哲學研究領域的大問題,儒家的超越突破即基於對人的全面瞭解之上,並非嚮往一個遙遠上帝或天主,而是關心“人”究竟是誰。現實中入世就是接受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富強——錢和權。孔子說入世,是否就是這樣的?入世就是要變成世俗之人?這要看其有沒有對人的全面理解——從家庭、社會、國家,天下乃至天地萬物不同層面去看。我總覺得,把孔子的入世思想說成是世俗的,而消解其精神性以及宗教性,對孔子是不公平的。
“仁”作為人的核心價值
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提出:為什麼新教的清教徒能發展出資本主義精神?因為這群清教徒是離世的、超越的,他們是站在上帝的維度評斷這個社會,對社會提出徹底批評。這些人想在世界上創造財富,但又非常勤儉節約,他們守著基督教教義,做個窮人。資本主義財富就積累起來了。
如韋伯所講,資本分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商業資本古希臘、中國都有。工業資本就是資本的大量積累。創造並積累大量資本的人並不認同這些資本,創造以後再創造,變成了不可控的一個大機器,這是它發展的原因。更有意思的是,它是反基督教基本精神的。韋伯引用一個牧師的話說:財富對於基督徒就像一件外衣,隨時可以脫掉,沒想到,韋伯提醒我們,一百年後這件外衣已成為鐵籠。在基督教義裏,富人要上天國比一個駱駝穿過針孔還要困難,資本主義的興起竟和新教倫理結合在一起了,結果當然是基督教的世俗化。
我們再來看“孔顏樂處”。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三月不違仁”,“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福祿壽都沒有,卻有內在的價值。現實價值上,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是指主動自覺的行為,“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顏淵》)。我們都有取得“仁”的自由,在這一點上人人皆是平等的。“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好比一個人的仁是“天下歸仁”的前提。雖然這句話孔子只是對自己學生的回答,但也面向任何人,是為眾生講的,不僅是儒家論說。對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都適用。
從孔子開發出來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仁”,經過了幾個世紀:《中庸》裏有“智仁勇三達德”,孟子有“仁義禮智四端”,一直到漢代有”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經過具體的討論、辯難和實踐發展出來的。為什麼在這個框架下,特別突出仁?第一因為它是通德。任何價值如果和仁沒有關係,就不圓融,或容易被異化。沒有任何價值能夠脫離仁,所有的價值也都能豐富仁,如義禮智信乃至孝悌和平。
有人認為孔子是想得到官位獲取權力以行道。這是對孔子的極大誤解。孔子所說的政,不是權力的安排,是領導者以身作則,大家安分守己,為所有人創造能充分自我成長的條件,和道德理念緊密聯繫。
不少學者認為政治和道德必須分開,政治的領域和道德領域的公私分明,批評儒家是泛道德主義,對民主政治和政治過程方面也缺乏認識。於是強調儒家講的只是個人修身問題,沒有公共性。如梁啟超就認為儒家有私德沒有公德,有些經濟學家認為“五倫關係”主要是私德,儒家體現的不是個人中心,就是家庭中心、社群中心,沒有公共性。從儒家思想體系的實際來看,這些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
“天”的超越性與孔子的行為選擇
孔子對人的精神的全面反思,後面有一個超越的天的理念。這個超越的理念,《易經》有明確的表達,在《尚書》,《詩經》和《禮記》中也隱約能看到。這是內在超越(imminent transcendence)。在西方神學,外在超越理念是歷史性(historical)思維,基督教很明顯,伊斯蘭教、猶太教都有。另一種則是宇宙論的(cosmological)思維。民間的、原住民的,或佛教的、儒家的,多半是屬於宇宙論的思維。在外在超越性的宗教中,對進步對發展非常強調。但在宇宙論的視野之下,對世界有著更寬廣的瞭解。可以說,儒家有一種“人類宇宙”(anthropo-cosmic)的觀念,和孔子講的“為己之學”沒有任何矛盾。學者為己,就是要發展你自己的仁德,這個仁德是要通向外面。郭店竹簡出土的“仁”字,上“身”下“心”,為仁。儒家講人的主體性就是他的身心,這個主體性和整個人類要連在一起。
孔子周遊列國並不是為了要做官,而是為了行道治世。這是儒家的一個基本信念——社會是不公平的,有各種不同的等級,各種不同的差別,具體的人都是獨一無二,在這樣的社會裏,越有錢有權、越有影響力、越能掌握資源掌握資訊,就越應該對這個社會的和平、穩定和健康負責任。
從春秋戰國以來,只有極少人有那麼大的權力,國君的權力最大。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從這批人來改變他們的心理。孟子講“無恆產”就“無恒心”,“無恆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孟子•梁惠王上》)。士就是沒有資源沒有錢沒有權,但他有志向。現在中國是“有恆產而無恒心”的人特別多,他們對資源、對錢權的掌握可謂空前希望也是絕後,但心態卻是利己主義。也許他們會做慈善,但內心有無社會責任感就非常難說。
我前面介紹孔子的“仁”,說它是每個人都該有的,貫穿所有價值,所有的價值反過來都豐富它的內容。孟子建立了一個以性善和王道為基礎的治道(仁政)。孟子的民本思想不是一個泛說,而是每一個人的存活繁榮都在關照之中,這是本;國家次之;君,即最高的領導者,則最輕。民本思想的基礎就是所有人都能擴充自己作為人的“仁”。這是儒家的基本信念。這不是短視的、現實的而是繼往開來的宏觀視野。孔子之時已有道統的意識,道統具有承繼性和未來性,張載說“為萬世開太平”,即不是為了一兩代,而是千秋萬世。
必須突出的觀念是“天”。天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天最終極的價值是創造本身,但不是無所不能的。因此人的參與是關鍵。人不僅是一個觀察者、欣賞者,還是一個參與者——“贊天地之化育”。《中庸》曰:“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以可與天地參矣。”這是天地人,是儒家到後來包括董仲舒講的“天人合一”的標準。董仲舒考慮的不是為現實政權服務的,他是以一個寬廣的神學體系限制現實掌權者不合理的行為。“天”在先秦有個非常寬廣的人文視域,集中在對人的自我瞭解這一基礎上。所以孟子才講“盡心知性”“知性知天”這些重要課題。這是承繼子思子,也是顏回的精神,任何人都可以學顏回。
儒家做人的道理具有普適性
已故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家愛德華•席爾斯(Edward Shils)曾說,孔子所代表的精神,是今天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甚至是公民社會最全面的古典陳述。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特別在雅典,學生大多是精英,沒有“有教無類”的觀點,因為百分之五六十都是奴隸,不可能受教育。然而今天公民這個觀念有三個要件:它是文明而不是野蠻,它崇尚文而不是武,它是民間的而不是官方的。這三個要件,孔子全部具備。孟子學孔子,其思想也很明顯。孟子以後,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陸象山、王陽明……這些人都是繼承這樣的精神。
在各大軸心文明中,儒家發現的做人道理本身即具有普適性,它不是地方知識,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現在這些價值全都沒有體現。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這些價值有沒有價值,還是我們不理解,忘本了,或犯了健忘症?這是需要中華民族各行各業的知識人痛切反思的大課題。魯哀公曾問孔子,你的學生哪個好學?孔子說有一個顏回,可惜早死了。孔子只稱自己和顏回好學,學不是內化技能,而是覺悟的覺,是人的自我反思,是人的價值的凸顯和體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金科玉律。在文明對話的過程中間,大家逐漸瞭解和尊重對方,不要利用這個機會來傳教,也不是用這個機會來改變人家對我們的誤解,而是發展自己傾聽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視野,為了我們共同創造更偉大的事業(人類和平相處之道)。這才是文明對話的目的。
基於這一原則的對話,各個不同宗教之間都可以。這樣的對話——如果我是個佛門弟子,和基督教對話以後放棄對於涅槃、對於輪回的基本看法,那我就不是佛教徒了;或者我是基督徒,對話以後對上帝、對三位一體、對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這些不相信了,那也就不再是基督徒了。通過平等對話,基督徒可以從佛教那裏獲得很多資源。伊斯蘭教徒也可以從猶太教徒那裏獲得很多資源。在文明對話的場域裏,儒家的確有特色。儒家傳統沒有強烈的排他的原教旨主義,自始至終都可以體現開放多元的大氣。儒家有一種深刻的批判精神和自我反思的反饋系統,也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孔子也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和博愛相同,但不把我認為的真理強加於你。
你不能不選擇你是“人”
你可以講儒家的核心價值是仁、義、禮、智、信或孝,有不同的認識。比如我有不少英美的朋友就認為儒家最重要的價值不是“仁”而是“禮”,沒關係,我們還是好朋友,大家還是共同討論儒學。新加坡華人最認同的價值是孝,對日本儒者而言,最重要的價值可能是忠。這些都可以討論,唯一不能討論的是這樣一件事,我最近才逐漸明確——你可選擇宗教,但你不能不選擇你是“人”。如果你要做一個基督徒,你必須選擇;如果你從小在基督徒家庭長大,但你不受洗,從來不自覺,那你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作為一個人,出生即如此,無可選擇。
現在所有偉大宗教傳統都碰到一個世界公民的問題。以前我們對貧富差距、社會不平等、“恐怖主義”沒什麼擔憂,現在憂心忡忡。不能說一個宗教徒嚮往的是未來的天國、淨土、彼岸,這個世界本就是個污染的紅塵。比如中國的當代佛教,很多地方和儒家相契。從太虛開始,就突出佛教的入世精神、人本精神,注重生活禪。他說以前佛教重智輕悲,現在應該重悲輕智。我想不一定要輕智,但要重悲。太虛提出“人生佛教”,印順提出“人間佛教”。臺灣的佛門高人,如星雲、聖嚴、慈濟等,都關注人間淨土,這是佛教的轉換。關愛地球,有社會責任,也是基督徒近來的轉換。
來源:南方週末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