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Rock)這個詞你可能常常在電視媒體上聽見,你大概知道那是一種音樂類型,也被許多無知的人拿來當作口號鬼吼鬼叫最近為形容詞自己的態度,但是,你聽過「後搖滾」(Post-rock)嗎?
身為台灣後搖滾領航樂隊之一的甜梅號,在前兩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和《謝謝你提醒我》中已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曲風以及演奏風格,甜梅號算是後搖團中主旋律線比較突出的,激昂刺耳的吉他殘響加上時而狂暴時而溫柔的鼓聲以及穩重的貝斯聲線在聽者的耳裡堆砌成一道厚重的音牆,不經意流竄出的清脆音效漂浮其上,這是他們大多數樂曲組成的方式,相較於其他台灣的後搖團很容易跌入模仿國外名團例如Mogwai或是Explosion in the Sky的窠臼裡,甜梅號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詮釋方式。
在2010年成立滿十周年之際發行了第三張專輯《腦海群島》中,有了另一個後搖樂團阿飛西雅的吉他手小蘇的加入,稍微改變了樂團的編制,多了一把吉他之後音樂密度更顯飽滿緊實,樂曲的張力更為明顯,相較於前一張專輯每首歌動輒十分鐘的編曲,此張專輯每首歌的長度濃縮在七分鐘左右,並且完全剔除了人聲,將重心全部放在樂曲的演奏上面。
前四首歌走的是類似之前中板的風格,其中第二首歌〈黃昏鹿場〉管弦樂的加入營造出前所未見的交響曲氛圍,遼闊悠揚的樂聲傾瀉而出。第五首歌<夜星子>,這首歌可說是甜梅號近年來最狂暴激昂的一首曲子,歌曲進行到中段,吉他幾個音符堆疊後,突然一陣巨大的聲響如驟雨般落下,渾重的貝斯聲與變奏的鼓擊隨之而來,另一把吉他時而加入附和樂句、時而在背後製造出破音邊緣的噪音反饋,所有樂聲混雜交織成一陣音浪席捲而來。直到最後一首歌<敲響的鐘>,氣勢磅礡的敲擊聲直接解放了意識底層那股封閉許久的暗沉情感,一股明亮暢快之氣重新填滿了心靈,樂曲雖已結束,但那嘶啞的吉他殘響卻仍繚繞在耳中久久不去。
成軍已邁入第十個年頭,甜梅號早已確立了樂團的定位與走向,持續在無邊的後搖滾領域上探究更多的可能性。他們的音樂就如日出時灑落的光一般,一層層逐漸掩蔽了深沉的黑夜,將風景慢慢調節至一種和煦的亮度,溫暖舒適的恰到好處。在未來相信他們會不斷創作出極具風格的作品,將聽者淹沒在一片廣大綿密的樂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