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無我是沒有我的存在?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5-5-19 01:12:49     標題: 無我是沒有我的存在?

無我是沒有我的存在?

  “離有情義”、“依他起義”和“無動作義”,都是說明無我的道理的。“有情”的巴厘語是“薩埵”(Satta),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羅門教和其他各派主張一切有情都有一個常住的(固定不變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Atta,意義與“靈魂”相當)。

  緣起論則認為所謂“有情”,無非是種種物質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體。從身體的組織來說,有情是由於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六種元素)所構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體的機關及其作用——地為骨肉,水為血液,火為暖氣,風為呼吸,空為種種的空隙;依借後一大(識)而表現種種的精神活動。再從心理的要素來說,有情的組織分為色、受、想、行、識五蘊。蘊(Khandha)就是堆,把種種不同的現象分類,每類做為一堆,這就是蘊。簡單地解釋,“色”就是各種物質,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覺器官)和色、聲、香、味、觸五境(境就是感覺對象)等都屬於色。受、想、行、識四蘊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覺(感覺苦、樂或不苦不樂等);想是印象(攝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黃、赤、白,是長、短、方、圓,是苦是樂等);行是思維(思維是推動身心活動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識是了別(對於所認識的對象,予以判斷和推理)。佛教根據以上兩方面的分析,說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單一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的聚合體,而任何要素又是剎那依緣而生滅著的,所以找不到一個固定的、獨立的“有情”在支配著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這便是無我的簡單解釋。

來源:學佛網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9-9 23:24:51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9-9 23:30 編輯
無我是沒有的存在?

佛法所說的「無我」並不是指 沒有「」的存在

相應部18相應21經/煩惱潛在趨勢經(羅侯羅相應/因緣篇/如來記說)(莊春江譯)
 「羅侯羅!凡任何色,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遠、或近,所有色以正確之慧這樣如實見:『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266.htm

對應經文《雜阿含經 23》
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這句話的 英文佛經翻譯是:
This is not mine_I am not this_This is not what I am

根據【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這句話的 中文和英文語義:
完全沒有 在否定「」的存在
而是在陳述:五蘊 不是我真實的面目
因此,很多人將「無我」解讀為 沒有「」的存在,是大錯特錯


五蘊不是我原本的我,才是「無我」所要傳達的意思
This is not what I am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9-9 23:54:44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9-10 11:23 編輯

五蘊 不是我原本的我
什麼 才是 我原本的我

「原本的我」,就是所謂的「真實我,真我」,即「如來」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世尊無五陰。 四大及諸入
無名亦無色。 亦不有內外

《大方等大集經》入涅槃者。無陰.界.諸入


五蘊 不是真實的我
無五蘊 才是真實的我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