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泰雅族女用藤編背籃 [列印本頁]

作者: 丸の小羽    時間: 2015-5-19 09:17:34     標題: 泰雅族女用藤編背籃



台灣原住民各族的編器大部份以竹材編製而成,其編法和形制通常會受到材料的性質而有所限制。

以竹材的應用而言,多半取用竹皮削劈成條狀,竹蔑扁闊且硬直,

是相當適宜作為「交織」編法之用,而這種編法也是原住民最常使用的形式。

藤是次於竹之外最常被利用的材料,或者作為搭配竹材之用,通常取藤皮而少用藤心,

藤皮堅韌可曲,適用於「螺旋狀」的編法;而藤心則是作為編器底部或上緣收口時最佳的材料,

可強化該器物的使用年限。

本件文物泰雅族稱之為kili’,是自三個方向交織編成六角形的編紋,

是一種常見於台灣原住民各族之中的編法。編織時底部的編法是最為困難的,

多半得配合藤心的使用,才能順利往上編織;在收口時也會先用藤心固定於器物上緣,

在將剩餘的材料倒插往回編織,將突出於口緣的編條倒插於器壁內,使緣口整齊。

本件背籃長為34公分、寬29公分、高58公分,從其形制上可判斷該器物為女用背籃。

因居住在山區的原住民,因山勢陡峭,將物品背於額頭之上可以省力。

泰雅族婦女通常在山裡工作完畢後,會帶點麻線回去,物品用額頭頂載,

空出來的雙手則是將一根根的麻線搓揉成長條狀的麻線,回家後便可直接進行織布工作;

男用的背籃,則是設計成一對的背帶,套用於雙肩上。

本件背籃長為34公分、寬29公分、高58公分,無任何背帶在器物上,

從其形制上可判斷該器物為「女用的背籃」,通常女用背籃會在器物上方外緣處?以一背帶,

作為頂載竹籃於額頭上之用,多見於居住在山區的原住民。

在山區因山勢陡峭,將物品背於額頭之上,是一種省力的方法。

泰雅族婦女通常在山裡工作完畢後,會帶點麻線回去,在回家的路上,

先將需搬運回家的物品背於額頭上,空出來的雙手則是將一根根的麻線搓揉成長條狀的麻線,

回家後便可直接進行織布工作;若是男用的背籃,則是設計成一對的背帶,套用於雙肩上。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