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經藏 小部 法句經 第十六品 喜愛品 故事集
[列印本頁]
作者:
hsuxu53
時間:
2015-5-19 10:55:15
標題:
經藏 小部 法句經 第十六品 喜愛品 故事集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執著防礙修行
比庫若流連不該去的地方,不修持正思惟,放棄戒、定、慧三學,而還俗去追求欲樂,則只能羡慕修證的比庫。 209偈
不要貪戀可親與不可親的人事物,怨憎會、愛別離都是痛苦的。 210偈
所以不要愛染,因為愛別離是痛苦的,沒有愛染與憎怨的人,毫無系縛。 211偈
沙瓦提城裡一戶人家的獨生子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就私自出家。
他的父母由於強烈執著於這位獨生子,也出家為比庫與比庫尼。
他們無法放棄彼此之間的感情來獨立生活,所以住在同一精舍裡,就像住在自己的家裡一樣,一齊談話,一齊吃飯。
也因此成為其他比庫討厭的對象,有些比庫就向佛陀報告他們的行為。
佛陀告誡他們:「一旦出家修行,就不可以像家人一樣住在一起。
愛別離、怨憎會毫無疑問是痛苦的,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貪愛任何人或眾生,因為感情的執著會影響修行。」
佛陀安慰傷心的人
喜愛會引起憂愁,喜愛會引起恐怖,毫無喜愛的人,遠離憂愁與恐怖。212偈
有位富翁因為兒子去世,而十分沮喪,他經常到墓園去哭泣。
一天清晨,佛陀透過神通,明白這件事,就去看他。
他告訴佛陀,兒子的去世使他哀傷痛苦。
佛陀安慰他:“不只你家有親人去世,眾生有生,就必定會死。
你必須明瞭,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不可誤以為只有你親愛的兒子會死。
不要如此沮喪,而把持不住。
哀傷恐懼都是欲愛引起的。”
覺察到生命變化無常的特性後,富翁就證得初果。
佛陀安慰維沙卡
喜愛會引起憂愁,喜愛也會引發恐怖,割捨喜愛的人,遠離憂愁恐怖。213偈
維沙卡因為孫女蘇達坦不幸逝世而十分難過,就前去向佛陀敘說她的悲傷之情。
佛陀告誡她:“維沙卡,你難道不明白沙瓦提城一天有多少人去世嗎?
想想看,如果他們都是你的孫子,你豈不是要日夜不停的哭泣!不要讓一個孩子的死亡這麼嚴重地打擊你。
貪愛才造成悲傷和恐懼。”
為妓女大打出手的王子們
執著引發憂愁,執著引發恐怖,毫無執著的人,遠離憂愁恐怖。214偈
一個節慶的日子裡,佛陀在眾多比庫的陪同下,進入毗舍離城。
路上,他們遇見幾位穿著華麗的離車國王子。
佛陀看著他們這身王室打扮時,說道:“比庫們!未曾去過三十三天的人,仔細觀看他們的裝扮吧!”這幾位王子在前往一處遊樂公園的路上,遇見一位美麗的妓女,他們邀請她同行。
但後來卻為了她而爭吵起來,不一會兒,甚至拳腳相見。
結果,好幾位掛彩流血,必須被人抬回家去。
佛陀和比庫們托缽結束後,在回精舍的路上,又正巧遇見人們抬著受傷的王子要回去。
比庫說:“這些王子因為一位女子的緣故而毀了。”
佛陀接著說:“比庫們!哀傷和恐懼是因為享受、執著感官欲樂而引起的。”
安尼其喬達枯瑪痛失新娘
欲樂引發憂愁,欲樂引發恐怖,毫無欲樂的人,遠離憂愁恐怖。215偈
住在沙瓦提城的安尼喬達枯瑪正準備和沙甲拉城一位美麗的女孩結婚。
但準新娘從家中前來沙瓦提城的路上卻生病了,更不幸的,因此喪生了。
知道這件不幸的消息時,他整個人籠罩在哀傷痛苦的情緒中。
佛陀知道他瞭解佛法的機緣已經成熟了,就前去他家並且接受他父母的供養。
進食之後,佛陀請他出來相見並問他何以如此悲傷沮喪?
他告訴佛陀他的新娘不幸喪生的事情。
佛陀告訴他:“哀傷是欲望感召出來的。
對世事萬物的欲望和對感官欲樂的強烈渴望會引起哀傷和恐懼。”
聽完佛陀的忠告後,他努力思維,終於克服痛苦,明白感官欲樂的變化無常。
不久之後,他就證得初果。
憂愁緣自渴愛
貪愛會引起憂愁,貪愛會生起恐怖,毫無貪愛的人,遠離憂愁恐怖。216偈
沙瓦提城中有位婆羅門是外道的信徒,但佛陀明白他不久即將證初果,就到他耕種的地方去找他談話。
這婆羅門十分友善,他非常感謝佛陀關心他和他的工作。
他向佛陀說:「等我田裡的稻米成熟後,我會在收成之後,先分一些給你,我不會在分給你之前,先吃這些米飯。」但佛陀預知他今年不可能有收成,所以不發一言。
婆羅門的米糧就要收成的前一天,卻下起傾盆大雨,他所有的米糧也完全毀了。
婆羅門因為無法如願的分送佛陀米糧,而非常難過。
佛陀再度前去找他並加以安慰。
婆羅門也向佛陀敘說降臨到他身上的大災難。
佛陀忠告他:「婆羅門,如果沒有任何貪欲(註釋),永遠不會哀傷、恐懼。」
註釋:貪欲有三種:
1. 欲愛,執著於感官的愛
2. 色愛,執著於色界的愛
3. 無色愛,執著於無色界的愛。
根據阿毗達摩的說法,色愛和無色愛是執著於常見的感官樂趣。
貪欲是強有力的精神力量,潛伏在所有眾生心中,它是造成生命中多數苦痛的主要原因,也是使眾生生死輪迴不斷的原因。
獲得很多籃子點心的馬哈咖沙巴尊者
持戒嚴謹,具足正見,住法(註釋1),明白聖諦,而且戒、定、慧三學圓滿的人,為世人所敬愛。217偈
一個節慶的日子,佛陀在眾多比庫的陪伴下,前往王舍城托缽。
路上,他們遇見幾位手上都提著糕餅籃子的孩子正要到公園去。
這些孩子看見佛陀時,就向佛陀問訊,但卻沒有供養佛陀糕餅。
佛陀告訴其他比庫:「雖然這些孩子沒有供養我們,但他們要供養的比庫就要來了。
等他們供養完畢後,我們再上路吧。」
說完說後,佛陀就和比庫們到路邊樹下的陰涼處休息。
這時候,馬哈咖沙巴尊者從後面趕了上來,這些孩子一看見馬哈咖沙巴尊者,馬上流露出高興的表情,他們向尊者問訊,並且供養糕餅。
馬哈馬哈咖沙巴尊者忠告這些孩子:「佛陀-我的老師和眾多比庫就在樹下休息。
拿糕餅去供養他們吧。」這些孩子遵照馬哈馬哈咖沙巴尊者的指示去做,佛陀也接受他們的供養。
後來,有些比庫說這些孩子比較喜歡馬哈咖沙巴尊者。佛陀解釋道: 「比庫若像馬哈咖沙巴尊者一般,都會受天人喜愛,也會得到四食 (註釋2) 的供養。」
註釋 1:「住法」指四向、四果及涅槃九種殊勝法。
註釋 2:「四食」:袈裟、食物、住宿、醫藥。
往生淨居天(註釋)的比庫
渴求涅槃,心中感受到三果的喜悅並且不為物欲所系縛的人,就是證得不來果的人。218偈
一位年老比庫的弟子有一次問他,是否已經證得阿拉漢果。
年老比庫雖然已經證得三果,但沉默不語,因為他曾經下定決心,在證得阿拉漢果之前,決口不說他的修行境界。
但直到逝世時,他還未證得阿拉漢果,也就從來沒有說明他的修行境界。
他的弟子們為他在逝世之前都未能證得阿拉漢果,而感到難過。
他們請問佛陀該年老比庫往生何處。
佛陀回答他們:“比庫們!你們的老師在逝世之前已經證不來果。
他現在往生到淨居天。
他未向任何人透露修行的境界,是因為對自己只能證到這樣的果位,感到慚愧。
他實在努力精進,想證阿拉漢果。
你們的老師對欲界已經沒有任何的執著了。”
(註釋)淨居天,證得不來果的人往生的地方。
難提獲得往生天界的榮耀
長期離開家鄉,到遠處去的親人平安歸來的時候,親朋好友和祝福的人都來歡迎他。219偈
同理,作善業的人雖然逝世,仍然得到善報,一如親朋好友歡迎返鄉的親人。220偈
難提是巴拉納西的富翁。
他有一次聽佛陀說興建精舍給比庫有很大的法益,於是就在仙人墮處興建尖頂、布置良好的大精舍。
當他把這精舍捐獻給佛陀時,三十三天為他預留了一座豪華房屋。
有一天,馬哈摩嘎喇那尊者到三十三天時,看見三十三天為難提所預留的華屋。
返回人間後,他請教佛陀:“世尊!世間做善行的人能夠在活著的時候就得到三十三天預留的華屋和其它的富貴嗎?”
佛陀回答他:“你怎麼問這種問題呢!你自己不是已經在三十三天親眼看見了嗎!天神等待善良慷慨的人前去,如同親友期盼長久不見的家人一樣。
當善良的人逝世時,他們將受到熱切的歡迎,往生到天界(註釋)。”
(註釋)《天宮故事註》說難提經過一生的布施後,死後往生三十三天。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