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謎語的歷史、典故與由來~
[列印本頁]
作者:
丸の小羽
時間:
2015-7-16 09:47:31
標題:
謎語的歷史、典故與由來~
歡
迎
來
到
謎
語
教
室
謎語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古時稱「廋辭」或「隱語」。
它起源於春秋戰國,那時各國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影射事物,
以勸諫君主採納自己的主張,逐漸形成了謎語。
漢朝時一些文人常用詩詞、典故來製謎,出現了妙喻事物特徵的事物謎和文字形、音、義的文字謎。
南北朝時文人常以製謎、猜謎來鬥智,製謎技巧逐漸成熟。
隋唐時謎語由民間進入宮廷,許多皇帝都喜歡猜謎。
北宋時期,隨著城市文化和經濟的繁榮豐富,猜謎成為市民的一大樂趣。
南宋時,每逢上元節(元宵節),人們將自己製作的謎語掛在花燈上,供人們邊觀燈邊猜謎取樂。
南宋都城臨安的燈謎居全國之首,被譽為「燈謎之鄉」。
明清時期元宵節猜燈謎更加盛行,並出現了研究謎語製作的專門著作。
謎語就這樣成了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並一直流傳至今。
「謎語」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
劉勰認為,謎語是由「隱語」發展來的。在曹魏時代,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說的謎語。
南朝的《世說新語》一書,記載了有關曹操和楊修的幾則謎語故事。
其中一則說,楊修為曹操建築相府大門,剛架好椽樑,曹操看到,讓人在大門的門板上題了一個「活」字。
楊修看到這個字後,便讓人們把大門拆了重修,說:「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宋代以來,製謎、猜謎活動廣為流行,形式繁多。
因元宵節賞燈時要將謎語寫成紙條,貼掛於燈上供人品猜,於是又有了「燈謎」之稱。
這種習俗至今在許多地方保留著。燈謎又稱「文義謎」,亦稱文虎。
燈謎與謎語的區別
由於謎在分支以前叫做「謎語」。
分支以後一支為文義謎即現在的燈謎;一支為事物謎即分支後的謎語。
為了區別分支前後的謎語,在學術上,把分支後的謎語(事物謎)稱為「民間謎」。
「謎語」專指分支前的謎,包括:燈謎和民間謎。
為了進一步區分燈謎和謎語,特舉幾例以便對照。
1、謎底同樣是蠶
謎語作法:「一個姑娘真可愛,不吃葷腥吃樹葉,成天勞動紡織線,為了別人好穿戴。」
把蠶的生活習性用擬人法描寫出來。
燈謎作法:「孤帆遠影碧空盡。」「蠶」字可分解為「天」、「蟲」。
「蟲」象形遠遠的孤帆,孤帆在天的盡處,與天相接,天在上,帆(蟲)在下,合為「蠶」字,
但與蠶的習性、特徵毫無關係。
2、謎底同樣是「鎖」
謎語作法:「為奴捨身看家門,丈夫出門隨主人,君子見儂常退去,只怕小人壞儂身。」
把鎖的特徵唯妙唯肖的描寫出來。鎖是看家門的,鑰匙擬為丈夫,總是跟隨主人外出。
正人君子看見鎖掛在門上,知主人不在就退回去了。而小偷竊賊卻要撬鎖開門。
燈謎作法:一分硬幣。「鎖」字可分解為小、金、貝。最小的金屬貨幣,當然就是一分硬幣了。
與鎖的特徵毫無相關。
從上兩例可以看出:謎語以和諧的語調,豐富的想像,擬人的筆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徵,而燈謎主要從文字上著眼。
雖是遊戲 同樣也美妙異常
燈謎是漢語言文化當中最為美妙、最能體現漢語言文字性格的文字聯想遊戲。
由於漢字在傳達文化和生活信息上具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
因此,無法想像還有什麼語種能像中國燈謎那樣背靠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無處不在的生活經驗。
外國語文似乎也有類似「字謎」的玩意兒,已故著名英語專家葛傳先生,生前喜歡做英文的字謎遊戲,
但僅是自娛自樂,很少有人跟他玩。曲高和寡?大概是吧!中國燈謎不存在這種情況。
在以文字為載體的中國文化中,燈謎的可參與人群可能是最多的。
和詩詞歌賦相比,燈謎是通俗的;和楹聯古文相比,燈謎又是大眾的。
通俗性和大眾化,正是燈謎之所以富有生命力的本錢。而通俗性和大眾化,並不意味著品格的低下。
有時,一個小小的燈謎就能考驗人的學識和智慧。
曹操與楊修,在對曹娥碑上「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的解讀(謎底為「絕妙好辭」)
所形成的時間差(楊先曹後),決定了兩人在才情上的距離——30里。
在嗜謎者中,平頭百姓無疑是主力,他們賦予燈謎以強烈的生活氣息,
而文人學士的參與,則賦予燈謎以優雅的文化色彩,在這個行列中,有蘇東坡、王安石、黃庭堅、唐伯虎……
因此,製射燈謎,不光是娛情消閒,還是一種文化的薰陶過程。
燈謎雖為小道,然其「必有可觀焉」。
這種可觀,並不僅僅指千百年來湧現出大量的謎體、謎格、謎家、謎社,還因它常常切入於時事之中。
東漢亂世,民間有所謂「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之隱語,
說穿了是詛咒董卓將亡(以「千里草」影射「董」、「十日卜」影射「卓」),
大致抵得上一篇檄文了。
抗戰時期出現的抗日燈謎,其實也是「玩物不喪志」的道統在燈謎活動中的反映了。
作者:
丸の小羽
時間:
2015-7-22 13:33:29
燈謎的謎格
一、燈謎基本要素:謎號、謎面、謎目、謎格、謎底。
2015-7-22 13:26:25 上傳
下載附件
(1.54 KB)
1、「江字」為謎號
2、「來人非凡」為謎面
3、「字一」為謎目
4、「山」為謎底
5、謎格在必要時才用
二、謎語的謎格
謎格是用以改造謎底的方法,並以此方法制謎的格式。
燈謎的謎底同樣包含兩個內容:文體與謎格。猜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詩,一段文等是文體。
猜射時是按常規方式還是按特殊方式去扣合謎面,這種把謎底文字進行一次再變化來扣合謎面的方式稱為謎格。
這種謎底文字的再變化同樣是利用漢字具有形、音、義的特點進行的。
它大體也可分為:音讀變化、形態變化、組合變化三種。
1、音讀變化。利用漢字同音別字的特點產生歧義扣謎面。
例如「滿面春風」猜學校名詞(白頭格)「校(笑)容」。謎底「校」與「笑」同音,以「笑容」扣謎面。
2、通過漢字一字多意即音讀不同,字義也不同的特點產生歧義。
例如:「金榜題名」猜教育名詞(繫鈴格)「高中」。謎底「中」讀zh□ng,本意「中等」,
變讀為zhong,產生歧義扣合謎面。
2、形態變化。根據漢字結構特點把謎底文字作形態變化如拆拼、刪除、分離等來扣合謎面。
例如:「愁容滿面」猜物理名詞(徐妃格)「濾波」,謎底刪除「<苤v為「慮皮」別解為憂慮在皮面上扣謎面。
3、組合變化。通過讀法上的調整產生別解扣合謎面。例如「邯鄲求師」猜學科(捲簾格)「行為學」。
謎底倒讀成「學為行」,解釋為「求師學習是為了行走」扣合謎面。
再如「孔聖人師項橐」猜教育名詞(鞦韆格)「小學」,謎底兩個字對調一下讀成「學小」扣合謎面。
三、常見的謎格
謎語是講究謎格的。有的謎格的謎語比較容易猜,而有的謎格的謎語,
如果不知道出謎的人用的謎格就很難猜,甚至告訴謎底也不理解。
謎格自燈謎產生以來就有了。但謎格的命名卻在明代才確定下來。
明代整理時有所謂「廣陵十八格」,到清的《清嘉錄》中,列有二十四格,發展到本世紀初增至四百餘格。
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謎格。
1、鞦韆格,別名轉珠格,謎底限定二字,兩字前後位置互移後扣謎面。
如:「驛外斷橋邊(鞦韆格)」猜體育項目一「木馬」。
用會意法和增損離合成謎,驛外是馬,斷橋是木,連來順序是「馬木」,
用鞦韆格後迎合謎目的猜射要求,成為一種體育項目「木馬」,便告猜射成功。
【例】「今天」(打國名一)
謎底:「日本」。
2、捲簾格,謎底字數須三字以上。以倒讀意扣謎面。
【例】「函授」(打常用語一)
謎底:講信用(讀做「用信講」)
3、徐妃格,格名出自李商隱南朝詩中「只得徐妃半面妝」而得名。
梁元帝后妃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來,便化妝成半面妝等候。因此又叫半妝格。
此格謎底須在兩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讀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謎面。
【例】「小舅子」(打化學元素二)
謎底:鈉,銻(讀作「內弟」)
4、白頭格,又名「素冠」、「皓首」、「粉面」、「壽星」格。
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猜時謎底首字讀諧音,用別字代替扣謎面。
【例】「廢品」(打《水滸》人名一)
謎底:吳用。(「吳」字讀成諧音作「無」)。
【例】「走讀」(打哲學名詞一)
謎底:形而上學(首字「形」用諧音讀作「行」)
5、梨花格,又名「諧音」、「玉冰」、「飛白」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均諧讀。
【例】「個體戶售貨」(打國名一)
謎底:「丹麥」。諧音讀作「單賣」與謎面相合。
6、粉底格,又名「素履」、「白足」、「踏雪」格。謎底字數在兩字以上,末一字諧讀才能扣合謎面。
【例】「不彎不曲」(打數學名詞一)
謎底:「絕對值」(最後一字「值」諧讀作「直」。)
7、素心格,又名「玉帶」、「素腰」、「夾雪」格。
謎底字數在三字以上。謎底中間一字讀成諧音,作別義解扣謎面。
【例】「默讀」(打學科名一)
謎底:「心理學」(中間一字「理」諧讀作「裡」)。
8、燕尾格,又名「燕翦」格。謎底字數須在兩字以上,末一字須是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猜時左右分開兩字讀。
【例】「洛神賦」(打河北地名一)
謎底:臨漳(末一字讀作「水章」,因而謎底解為「臨水之章」)
9、蝦須格,又名「丫髻」格。
謎底字數在兩個以上,謎底首字左右分開作兩個字讀,並與後面的字連起來讀以扣謎面。
【例】「手術學」(打法律名詞一)
謎底:刑法(「刑」字左右分開讀作「開刀」)
10、展翼格,又名「振翅」、「剖腹」格。
謎底字數須的三字以上的奇數詞或詞組,中間一字應為左右分讀的合體字,並與上下文連起來,以切合謎面。
【例】「八月秋風高怒號」(打俗語一)
謎底:「捲鋪蓋」。謎面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的首句。
11、上樓格,又名「登樓」、「踢斗」格。謎底字數須在三字以上。
謎底末一字移置首字前面與下文貫通讀,以扣謎面。
【例】「放眼全球」(打哲學名詞一)
謎底:「世界觀」(將「觀」冠於「世」字之前,便讀成「觀世界」,切合謎面。)
12、下樓格,又名「低頭」格。此格法與「上樓」相似,只是將謎底的首字移到末尾。
【例】「陽春白雪」(猜地理名詞一)
謎底:「寒溫帶」(讀成「溫帶寒」,方可與「陽春-白雪」相扣。)
13、上下樓,謎底字數須在四字以上的詞或詞組,謎底首尾兩字互移成別義緊扣謎面。
【例】「言」(猜成語一)
謎底:「人而無信」(將首字「人」與尾字「信」互換,讀成「信而無人」便切題意。)
14、調首格,又名「乙上」、「睡鴨」格。謎底須三字以上。
格法是將謎底的第一、第二字互調位置與下面字連讀扣謎面。
【例】「蜃樓」(打中國地名一)
謎底:上海市(按格法讀成「海上市」)。
15、調尾格,又名「乙下」格。格法與「調首」相似,不同的是在於把謎底最後兩字位置互調。
【例】「懸崖勒韁」(猜國名一)
謎底:「危地馬拉」(讀成「危地拉馬」,即切謎面。)
16、雙鉤格,又名「已巳」格。因「已巳」形似雙鉤而得名。
謎底限定四字,扣謎面時須將前兩字與後兩字位置對調讀。
【例】「滿座皆曰去」(猜成語一)
謎底:「言行一致」(前兩字與後兩字對調,讀成「一致言行」。)
17、蠅頭格,又名「墊巾」格。此格法與「蝦須格」相似,謎底須二字以上。
首字須是上下結構的,分成兩字並與後面的字連讀。
【例】「野火燒不盡」(猜《聊齋誌異》篇目一)
謎底:「董生」(把「董」字上下分讀為「草重」,因而連讀為「草重生」,即扣合謎面。
18、中分格,又名「斷綿」格。謎底字數為奇數,須在三字以上,中間一字上下分開作兩個字讀。
【例】「隆中決策」(猜地名一)
謎底:「三岔河」(謎面取自《三國演義》回目,諸葛亮於隆中分析三分天下的形勢。
將中間「岔」字讀為「分山」,與上下文連讀成「三分山河」,切合謎面。)
19、蜓尾格,又名「墊足」格。謎底須二字以上,謎底末字上下分開作兩字讀。
【例】多多(打外國地名一)
謎底:「開羅」(「羅」字上下分讀為「四夕」,與「開」連讀成「開四夕」,切合謎面。)
20、驪珠格,此格亦稱探驪格,形式較為特殊,一般的燈謎都標謎目,唯獨此格不標明謎目,
它把謎目隱蔽在謎底之中,使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連貫成義來扣合謎面。
因此凡驪珠格燈謎,其謎目得由猜射者自己按題面意思去探索。驪珠,取「探驪得珠」之義,故名。
【例】氡(驪珠格)
謎底:節氣•冬至
解作「氡」節去「氣」為「冬」,此處「節氣」原是謎目,現和「冬至」連在一起去切合謎面。
【例】今夜月明人盡望(驪珠格)
謎底:首都•仰光
「首都」原是謎目,現和「仰光」連在一起切合題意。
21、隱目格,此格與探驪格相似,據謎面所示,只標謎格不標謎目。
猜射時,帶出謎目並與謎底融為一體,以扣謎面。
【例】說文解字(隱目格)
謎底:書名,論語,其中」書名「實際上是所隱謎目——《說文解字》是一本書——而」
論語「既是書名,從字面上又能與謎面相扣。
22、抵銷格,謎底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組成。
中間除有相同的字外,還含有與「抵銷」義有關的關聯詞,如「掉、去、省、沒、遷、無」等字,
相互抵銷後以所餘字扣謎面。
【例】說(抵銷格,古人名二)
謎底:司馬談,司馬遷,將謎底中相同的「司馬」「遷」掉,余「談」字與謎面相扣。
其他一些不常見的謎格還有:
折柳格,聯珠格,加冠格,加履格,藏珠格,投影格,回文格,探驪格,隱目格,帶目格,內附格,簪花格,反切格,抵銷格,
重門格,連環格,蘇黃格,求凰格,遙對格,紅豆格,牟尼格,玉版格,曹娥格,蝦須格,解領格,展翼格,蠅頭格,蜓尾格,
燕尾格,蜂腰格,碎錦格,離合格,鷺脛格,寶塔格,鼎足格,筠墊格,筠稍格,折巾格,徐妃格,半面格,折翼格,折屐格,
只履格,放踵格,摩頂格,蟬蛻格,摘遍格,同心格,合璧格,比目格,並蒂格,梨花格,粉底格,白頭格,玉頸格,粉腿格,
素心格,朱履格,圍棋格,榴裙格,丹心格,鶴頂格,赤頸格,亥豕格,烏紗格,青領格,黑胸格,黑帶格,皂靴格,繫鈴格,
解鈴格,移鈴格,廬山格,鞦韆格,捲簾格,掉首格,蕉心格,掉尾格,上樓格,下樓格,上下樓格,移珠格,垂柳格,轆轤格,
雙鉤格,牽蘿格,移幟格,易幟格,螺旋格,脫帽格,摘領格,遺珠格,折脛格,脫靴格,期艾格,神龍格,洩白格等等...
附件:
607081628451123.jpg
(2015-7-22 13:26:25, 1.54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Tk5NTc0OXw3NzE2ZDE0YXwxNzM5MzI2MzYxfDB8MA%3D%3D
作者:
丸の小羽
時間:
2015-7-22 14:46:59
謎語的分類
2015-7-22 14:43:39 上傳
下載附件
(11.91 KB)
一、字謎和非字謎
謎語和漢字的字形、字音或字義有密切的關係。謎語,按謎底可分為字謎和非字謎兩大類。
字謎的謎面和謎底之間的關係多種多樣。有的是綜合利用字形、字義間的關係。
比如:「看時圓,寫時方,寒時短,熱時長。」它的謎底是「日」字。
因為作為事物的「日」(太陽),看去是圓的;寫作「日」,是長方形;
作為時間單位的「日」,冬季夜長晝短,夏季夜短晝長。
有的是利用字形結構和筆畫關係,這種謎語比較常見。
比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繫。」謎底是「省」字。
因為「自」、「小」兩個字合在一起,是「省」字;「目」、「少」合在一起,也是「省」字。
還有的是利用錯覺造成字謎。比如:「先寫了一撇,後寫了一畫。」謎底是「孕」字。
前半句以「了」和一撇構成了「乃」字,後半句以「了」和「一」構成了「子」字,
「乃」“子」合在一起就是「孕」字。
再如:「道士腰中兩隻眼,和尚腳下一條巾。雖然平常兩個字,新進秀才想不清。」謎底是「平常」兩個字。
因為「道士」諧音是「倒『士』」,即「干」;再加「兩隻眼」,就是「平」字。
和尚的「尚」字下面再加「巾」字,就是「常」字。
此外,還有以謎面為字的謎語。
如:「乙。」它的謎底是俗語:「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因為「乙」與「一」的讀音相近,
「乙」在序數中排在「甲」後面,表示第二。
二、文義謎與事物謎
從大類和形式上分,謎語可分文義謎(燈謎)與事物謎兩類。
從內容上分,謎語可分成許多品種。
字謎是謎語的一個大的類目,由於猜射方法不同,同一個謎底的宇,可以分別組成許多謎面,且能不斷創新。
所以,漢字有限,而字謎是無窮無盡的。
中國語言十分豐富,給制謎創造了良機。
語謎和詞謎也是最常見的,如成語謎、口語謎、俗語謎、常用詞謎等等。
隨著時代發展,還不斷地出現新詞語,於是,新詞語謎也應運而生,而且常猜常新、永無止境。
名詞謎包羅萬象。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科技等等各個領域裡的名詞,都可入謎,數量無限。
人名謎、地名謎也是二個重要類目。各種名人、地名都可制謎供人猜射,饒有趣味。
書報刊、影視劇名,也是謎語的一個大宗,內容隨著新作品出現而無限延伸,決不會有制完猜完的一天。
事物謎包羅萬象。可以說,任何事物和自然現象都可入謎。
這類謎語,大人小孩都能猜,可謂老少咸宜、通俗普及。
還有幾類特殊謎語,一是帶謎格的謎語,需按謎格要求去猜,否則會猜錯。
這種謎較有難度,需學習謎格知識,再去猜射。
二是花色謎,真是五花八門、新奇絕妙,猜起來趣味無窮、開心得很。
諸如射覆謎、畫謎、印章謎、象棋謎、外文謎、數字謎、故事謎、謎語故事等等,均可列入花色謎內。
附件:
607091124521695.jpg
(2015-7-22 14:43:39, 11.91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Tk5NTk3MHw0NGM3YmJkMHwxNzM5MzI2MzYxfDB8MA%3D%3D
作者:
丸の小羽
時間:
2015-7-22 14:57:05
謎語的原理
一、燈謎貴在別解
燈謎自與謎語分支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由原來單從文字的離合形式發展成文義別解等多種形式。
即除了用離合形式構成燈謎外,還利用漢字中一字多義的特點,
將語句中的字詞不做原意解釋而是引出歧義(這叫做別解),從而產生謎趣。
所以有「燈謎貴在別解」一說。
例如:
徒呼負負 (猜學校名詞一)
謎底:學生服
其中「徒」和「服」就是用了一字多義來產生歧義的。
「徒」原意為「只是、只有」,別解為「學徒、學生」;「服」字原意為「服裝」,別解為「信服、認輸」。
因而謎底別解為「學生服輸了」來扣合謎面。
但「學生服」根本就沒有學生服輸的意思,所以與原義產生歧義,符合燈謎原理。
有一條謎「上是一,下是一,中間也是一」,猜「三」字。這就不成謎了。
因為「三」字就是由三個「一」上中下構成的,與原義相同,沒有別解。
下面就從漢字的形、音、義三個方面談談燈謎的別解。
以「行」字為例:
讀xing有這幾種意思:(1)表示走的有「行走」、「步行」;(2)表示流通的有「推行」、「發行」;
(3)表示做的有「舉行」、「執行」;(4)表示行為的有「品行」、「行為」;
還表示「可以」、「能幹」等,與其同音的字有「形」、「邢」、「型」等。
讀hang有這幾種意思:行列、排行、行業、銀行等,與其同音的字有「杭」、「吭」、「航」等。
讀heng有「道行」,表示功夫。與其同音的字有「橫」、「衡」、「恆」等。
讀hang有樹「樹行子」,表示排成行列的樹。與其同音的字有「沆」等。
二、形變、音變、義變
由於這些基本要素的可變性,為燈謎變化提供了前提條件。漢字的形變和音變也都是為達到義變的目的。
下面就從形變、音變、義變三個方面分述燈謎原理。
1、義變
一個字不管它有多少釋義,當它在一定條件下,只能有一種釋義。
例如「行」字,當它與「步」字構成「步行」時,只能是走的意思,這叫做本義;
如果把步行的「行」字解釋成行為的「行」或解釋為「可以」、「能幹」和「行業」,
即用非本義去解釋特定的詞句,這在語文上叫做歧義。燈謎就是利用這種非本義的含義進行別解的。
例如:
走讀 (猜學科一)
謎底:行為學
行為學是研究人類品行的一種學科名,這裡把表示行為的「行」別解為「行走」。
因而謎底別解為「行走為了學習」扣合「走讀」。如果用「步行學習」猜「走讀」就不成謎了。
因為答案和面意相同。
再如:
固一世之雄也 (猜教育名詞一)
謎底:操行
答案的「行」字本義是行為。這裡用非本義解釋成「真行」使之別解為「曹操真行」扣合。
因為面是讚揚曹操有才能的一句話。
2、形變
漢字形態特徵,絕大多數是由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很多的字還可以做組合上的變化,成為另一個字。
還有許多字都是由會意、象形而產生的。燈謎就是利用漢字的這些特點成謎的。
例如「明」字是由「日、月」構成,因而可以用「一月一日」猜「明」字,不過這種成謎方法太直解,不含蓄。
而用「元旦」猜「明」字比較含蓄。因為元旦是一月一日。
再如:「校」字可析為「木、交」二字,用「西郊橋頭」猜「校」字。
因為「郊」的西部為「交」,「橋」字前頭為「木」。這種成謎法學術上稱為增損離合法。
又如:「另」字可變形為「加」字,所以用「另有變動」猜「加」字。
還可以通過想像,把漢字的某一部首,某一筆畫或某一字,象形為某一物來成謎。
例如:「三星橋下接兒歸」猜「學」字。學上三點象形為三顆星,「□」象形為橋,這種成謎方法,
經常被謎人採用,因為它具有詩情畫意,融吟詩、作畫、猜謎於一體。
3、音變
根據漢字的音讀變化來成謎,音讀變化可分為同音字變和句讀義變兩種。
1)、同音字變:即同音別字,利用同音字變來達到義變從而產生別解來成謎。
例如:
玉潔冰心 (猜唐詩人)
謎底:李(裡)白
把「李」字變為同音的「裡」字產生義變。解釋為「心裏很潔白」扣合。
現在這種扣合通常要加上謎格,像這種首字諧音的稱為白頭格。
2)、句讀義變:利用漢語中句讀不同,含義也不同的特點來成謎。
本義「應用/力學」,頓讀成「應用力/學」,就把原意別解了。
本義是「同學/好」,讀成「同/學好」,也就產生了歧義。
例如:
攻書莫畏難 (學科一)
謎底:應用力學
綜上所述,別解是燈謎的核心。通過漢字的形、音、義的變化來產生別解。
這是成謎的手法之一。在具體應用時,這三種方法常常混合使用。
燈謎藝術就在於「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本義出於意料範圍的解釋,別解不合常規,產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謎語規則
學習燈謎,首先要弄懂燈謎的規則。
燈謎的規則可歸納為四條:底不重面,面要成文,字宜規範,事需符實。
為幫助講解,先介紹一下燈謎的組成。
一條謎至少有三個部份組成,即:謎面、謎目(有的還有謎格)、謎底。
例如:別驕傲(猜學校用語一,鞦韆格)滿分。「別驕傲」就是謎面,「學校用語一」是謎目,
「鞦韆格」是謎格,「滿分」是謎底。謎面好比考題,謎目是指示答案的範圍,謎底顯然就是答案了,
謎格不過是提示謎底需要做文字上的某些變化。
下面就燈謎的四條規則逐一分述。
1、底不重面
謎底與謎面不允許有任何一個字相重複,即底面不相犯,
例如若以「大家都來學雷鋒」猜學校用語一「同學好」就不行了,因為「學」字相重了。
底不重面雖是對猜射而言,實際上制謎者,首先就要考慮這一點,現從如下三種情況分述。
1)、謎底確定時,應講究扣面藝術。
例如,要以學科「人才學」為底,擬面時可採用「啟蒙教育」,不能用「啟蒙教學」。
若以學校名詞「學生會」為底,用成語「學而知之」擬面就不行,因為「學」字相犯,
而改「學」字為「習」字,以「習而知之」為面,就避免了底面相犯。
2)、謎面確定時,重面問題應在擇底時考慮。例如,用成語「亦步亦趨」為面,
就不能以物理名詞「同步」為底,面應當以數學名詞「平行」為底,或猜人體部位「腳後跟」,
謎底別解為「與人同時行走」,或「在人腳後跟著走」。
3)、底面都為成句時,重面問題應該由相對「軟」的一方讓步。
如以「懸崖勒馬」為面猜國名「危地馬拉」,「馬」字重了,而國名不能改,故把謎面改為「懸崖勒韁」。
知道了這一規則,猜謎時可以少走彎路,還可以從謎面的破綻中找出突破點。
例如「鑿壁偷讀」,猜物理名詞二。
此謎面的原句應該是「鑿壁偷光」,被換掉一個「光」字,謎底可能有個「光」字,
此典故講的是匡衡幼時,家境貧寒,在壁上鑿個小孔,借鄰居的燭光來學習。
因而「小孔」和「學」字就出來了。繼而得到「小孔」、「光學」的謎底,別解為借「小孔的光來學習」。
2、面要成文
謎面除了單字以外,凡兩字以上的詞句都應成文,有這樣一條謎「本來一走國際中」,猜「困」字。
謎面不知表達甚麼意思,這是不成文的。一條佳謎,除了回互適度,扣合巧妙外,還決定於謎面的文采。
例如「遠樹兩行山倒影,輕舟一葉水平流」猜「慧」字。
這條謎不但構思工整,扣合巧妙,而且造句幽雅,具有詩情畫意,因此是一條好謎。
3、字宜規範
在燈謎創作中,字不規範現象比較嚴重,原因是有的作者對祖國文字結構不熟悉,有的為了迎合謎底而生造字。
如:「志士保安定」,猜「堡」字。「堡」字下面是「土」而不是「士」。
又如,「情急無心垂釣鉤」猜「靜」字,「急」字去心為「芻」,與「爭」字去鉤顯然有區別。
4、事需符實
有這樣一條謎,「關公大戰楚霸王」,猜教育名詞二「複習」、「及格」。
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一個在秦末,一個在三國,怎麼會打起來?
還有「日月頭上長青草」猜「萌」字,這也根本不符實。
要是換成「元旦相會在花前」,謎面不但成文,也具有人情味。
「花前」明示「花」字的前頭,「元旦」暗示一月一日為「明」。
四、謎語的謎體
燈謎的謎面包含兩個方面內容:文體和謎體。用一個字(詞)、一句詩或一段話做謎面,這是文體。
這條謎是用含義猜,還是用字形結構猜,也就是說該用哪一種方式求得謎底,
根據謎面的文體去尋求謎底的方式,稱為謎體。
謎體的形式有很多,但大體可合併為三大類:即用漢文字形、音、義的特點,而採用會意、增損、象形的形式。
當然在實際的猜射中,經常都是三者混合使用。
1)、會意體:會意體有正面會意和反面會意兩種。
正面會意:就是根據謎面的含意去領會。謎底通過一字多義或聲讀變化產生別解。
例如:「啟蒙教育」猜學科「人才學」,謎面會意為人才開始學習。謎底通過音讀變化讀作「人/才學」扣謎面。
再如「暗思量」猜物理名詞「密度」,謎面正面會意為秘密的忖度「duo」。
謎底的度(du)字,本義是程度,通過漢字一字多義特點產生歧義,切合謎面。
反面會意:根據謎面常規現象中某些欠缺,從反面或側面推理出這一不足。
例如「天地之大矣」猜《岳陽樓記》一句「微斯人」。因為通常把天、地、人稱三才,
而謎面缺了「人」並且天和地都很大。當然只有人才顯得微小,「斯」為語氣助詞。
2)、增損體:增損體又名離合體,它是利用漢字的形變進行重新組合而成謎的。
例如:「技術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點」猜「枝」字。
再如「扣除支出」猜中學語文篇目「口技」,謎底除掉「扣」字,「支」字就出現了。
在猜謎中,會意法與增損法混合使用經常出現。例如:「西郊橋頭放聲唱」,猜學校名詞一「校歌」。
「校」字是用增損法而得到。放聲唱會意而得「歌」字。
3)、象形體:象形體是根據漢字形態特徵,通過想像形象地借代一物而成謎的一種方式。
它往往與增損法會意法混合使用。例如「蝴蝶落枝頭」,猜字一「欒」。
「亦」象形蝴蝶,枝的前頭為「木」,通過象形,增損而得底。
又如「夜半三星橋下會」,猜學校名詞「學時」。
「、」象形星,「冖」象形橋。夜半為子時,用會意而得。
這道謎就是應用了會意、象形、增損三者相結合的方法來成謎。
當然,象形不是憑空想像,主觀臆造,而是需要形象得體,謎人共同認可,方能成立。
作者:
丸の小羽
時間:
2015-7-22 15:11:54
猜謎方法
一、猜燈謎的基本方法
1、會意法:
有正面會意、反面會意、用典會意、借代會意等。如,「峨嵋攬勝」猜運動員「張山」為正面會意。
「慾速則不達」猜學校用語「遲到」為反面會意。
用典會意是指謎面文義取自歷史典故,包括歷史典故、傳說,神話故事,歷史人物軼事,童話故事,
寓言,戲劇情節,民間傳說,野史軼聞等,要求我們對謎面所涉及的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等
內容要有所瞭解。如「二男新戰死」才銀行用語「存單」。「截斷巫山雲雨」射新三字經一句「情意切」。
借代會意,借代是修辭學辭格的一種,包括人名、地名、朝代、天干、地支、五行、數序、時間、換算等
諸多方面。地名借代為,羊城—廣州,春城—昆明,山城—重慶,石頭城—南京,草原鋼城—包頭等,
還有以首都代國家,省市簡稱,地名古稱等。稱謂借代為,嚴—父,慈—母,泰山—岳父等。
年齡借代如,二八佳人、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等。
其他借代,「謎」扣「虎」,因古代「燈謎」又叫「文虎」,又古代燈謎寫在燈上,
故「謎」也可扣「燈」,又風從虎、雲從龍。
若按天干順序記憶可為,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其餘按順序記即可。
如,「圖」猜一歌名「在水一方」,冬屬水,一方別解為一個方格。「眼前秋色濃」猜一銀行用語為「現今」。
時間借代為,初一為朔,十五為望,月末為晦;一月為端,二月為花,三月為桐,四月為梅,五月為蒲,
六月暑,七月瓜,八月桂,九月菊,十月陽,十一月葭,十二月臘。
春扣酒,古詩有「玉壺買春」,主東客西,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孟仲季為第一、二、三,如仲春指二月。
又伯仲叔季為兄弟排行,如仲尼[孔子],季路[孔子弟子],這些都需要平時多積累。
2、異讀會意:
異讀就是謎面或有多音字,不讀本音而是讀異音方能扣合謎面的意思。
如「實不相瞞」猜中藥為「白果」,把謎面的「實」理解為「果實」,「不相瞞」是讓人明白。
又如「路遙」猜「道長」,「路遙」是道路長的意思,「長」異讀。
3、反面猜射:
這種方法是按謎面的意思求反面意思得出謎底。如,「文明戶」猜外國人名一為「杜魯門」,
文明是杜絕魯莽的意思,「戶」對「門」。又如,「十五的月亮」猜歌名一為「望星空」,
「十五」為「望」,月明亮星就空,因有成語「月朗星稀」。
4、別解:
與上面的異讀有點接近,如「道」可作「路」,也可作「說」的意思。
「雲」可作「說」,也可作名詞「白雲」。「陳」可作「陳述」也可作「陳舊」或「老」的意思。
如,「昏君無道」猜一氣象用語為「晚上多雲」,「昏」作「黃昏」解,「君」為「皇上」,「道」作「雲」解。
又如「頭髮」猜二字新詞一為「首富」,「頭」為「首」,「發」別解為「致富」。
5、離合法:離合法大多用在字謎上,字謎大體上也是用離合法猜出來的。
離合法要注意方位字眼、動詞等。上、中、下、東、西、南、北、左右、內外、邊緣、際等均屬方位詞。
如,「十分體貼」猜一字為「射」,「十分」為「一寸」,「體」為「身體」,「帖」為動詞,
即「寸」與「射」二字貼在一起。又如,「十斗加一斗」猜一字為「確」字,量詞「十斗」
為「一石」,後面的「斗」別解為「角鬥」,則「石」和「角」合為「確」。
6、一些常用借代:
君子—蘭,君子—皇上;相思—豆,相思—鳥,相思—病;美人—計,美人-魚;
辭-分、別;課-稅;服-飯、食、吃,服-衣服,服-佩服;千里-馬;酒-曲;嬋娥-月、女;
古代生男叫丁,生女叫口;翌日-第二天;英雄-花、英雄-樹;月的很多別稱如嬋娥、玉兔等等。
二、常見猜謎方法:會意體、增損體、象形體、諧音體、綜合體
謎語的猜法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二十多種。
屬於會意體的有會意法、反射法、借扣法、側扣法、分扣發、溯源法;
屬於增損體的有加法、減法、加減法;屬於離合體的有離底法、離面法;
屬於象形體的有象形法、像畫法;屬於諧音體的有直諧法、間諧法;
屬於綜合體的有比較法、擬人法、擬物法、問答法、運典法。
1、會意法:總體理解謎面的意義,扣合謎底。
【例】臉上長鉤子,頭角掛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條小辮子。(打一動物)
謎底:像
2、反射法:即反其謎面意思而猜之。
【例】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藥)
謎底:使君子
3、借扣法:不用謎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謎面別解成新意,用來扣合謎底。
【例】開明(打一唐代文學家)
謎底:元結。「開明」別解為「明朝的開始」,即元朝的結束,因此謎底為「元結」。
4、側扣法:不正面理解謎面原意,借用多義從側面烘托扣合謎底。
【例】江楓漁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
謎底:雙紅。這裡 「雙紅」是從「楓」、「火」得名,「楓」和「火」都是紅的,因此「雙紅」扣合謎面。
5、分扣法:謎面的字分別扣合謎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
【例】望穿(打一昆曲劇目)
謎底:十五貫。「望」俗稱「十五」,「穿」與「貫」有同義之處,分別扣為「十五貫」
6、溯源法:「溯源」及追溯謎面的來源以及與其原出處的上下關聯,然後再扣合謎底,也有叫它承上啟下法的。
【例】桃花譚水深千尺(打一成語)
謎底:無與倫比。這則謎以「桃花譚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倫送我情」,扣合謎底。
7、加法:將謎面提示的部份字的筆劃予以增加或將某些字相加,來扣合謎底。
【例】好山好水(打二字)
謎底:崔,淮。這裡「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
「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8、減法:將謎面提示的部份字的筆劃減少,或用某些字相減來扣合謎底。
【例】池中沒有水,地上沒有泥(打一字)
謎底:也。將「池」的三點水去掉的「也」,將「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9、加減法:按謎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筆劃,有的字減少筆劃,既有加有減,最後扣合謎地。
【例】上頭去下頭,下頭去上頭,兩頭去中間,中間去兩頭。本謎「去」為謎眼,分為上下兩部份即可組合成謎底。
10、離底法:此謎,謎面反映的是謎底的拆離。猜時,將謎面合成,然後再扣合謎底。
【例】七人(打一縣名)
謎底:開化
11、離面法:將謎面某些字拆離,去扣合謎底。
【例】詫(打一成語)
謎底:一家之言
12、象形法:根據事物的特徵,漢字的結構(相形,進行擬人擬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聯想,增加趣味。
【例】冰上兩點嫌它多,石頭壓水水爬坡.(打一名詞)
謎底:水泵
13、像畫法:此謎是根據謎面整體具有圖畫意味去合謎底。
【例】遠樹兩行山倒影,輕舟一葉水平流。(打一字)
謎底:慧
14、直諧法:製作謎底時,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本來應該用的字,
把人的注意力引開,達到隱藏謎底的目的。
【例】增加十兩(打一城市)
謎底:天津「增加十兩」及「添斤」,與「天津」諧音。
15、間諧法:先將謎中的某些字拆變,再諧音扣合謎底。
【例】二者規格不同(打一字)
謎底:鞋。猜時,先將「鞋」拆為「圭」、「革」兩部份,「圭」與「規」諧音,
「革」與「格」諧音,切合謎底。
16、比較法:是將形狀、字義相近或相反的詞放在一起,加以比較而扣合謎底。
【例】加一筆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
謎底:夕
17、擬人法:將謎面的字詞人格化,扣合謎底。
【例】有位小姑娘,身穿黃衣衫,你若欺負她,她就戳一槍.(打一動物)
謎底:蜜蜂
18、擬物法:將人或人體某部份物化,或者將謎面字詞語義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謎底。
【例】枕頭。(打一成語)
謎底:置之腦後
19、問答法:此種謎通常是用提問式的謎面,回答式的謎底。
【例】八十萬禁軍誰掌管?(打一成語)
謎底:首當其衝
20、運典法:詞類謎語以人們熟悉的成語、口語、詩詞、典故作謎面,而將意義別解,從而扣合謎底。
【例】寶玉求婚(打一美國歷史人物)
謎底:林肯
21、排除法:就是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而取難的。
【例】說不叫說,拿不叫拿(打一字)
謎底:最這裡排除「說」而取「曰」,排除「拿」而換成「取」。
三、有謎格的謎語的猜法
1、移字類
1)、鞦韆格:
謎底限定為兩個字,像打鞦韆一樣由下而上調換字序倒過來讀。
採用鞦韆格時,倒讀後文義必須改變,倘若倒讀和順讀的文義是同樣的,則不標鞦韆格。
【例】孔明六出祁山 (鞦韆格‧打唐代人名一)
謎底:魏徵。
據三國演義典故,孔明六出祁山乃出征魏國,從謎面猜出「征魏」,
然後按照鞦韆格格律倒過來讀,即謎底「魏徵」。
2)、捲簾格:
謎底不少於三字,自下而上調換字序倒過來讀。
【例】怕坐飛機 (捲簾格‧打五言唐詩句一)
謎底:恐驚天上人。以正猜會意推出「人上天驚恐」,再倒過來讀而成謎。
3)、掉頭格
謎底不少於三字,將頭一個字和第二個字互移位置而成謎。
【例】今天寒食 (掉頭格‧打魯迅作品二)
謎底:《天明》、《清明節》。
清明節在寒食節後一天,以側扣猜出「明天清明節」,再按照掉頭格格律互移「明天」兩字位置,
作「明天清明節」講。
4)、蕉心格
謎底是不少於四字的雙數詞,將最中間鄰近兩字互移位置而成謎。
【例】兄弟扭秧歌 (蕉心格‧打成語一)
謎底:手舞足蹈。
兄弟喻手足,秧歌是漢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
運用正扣法猜出「手足舞蹈」,再按照蕉心格格律卷中,即「手舞足蹈」。
5)、掉尾格
謎底不少於三字,最後一個字和倒數第二個字互移位置而成謎。
【例】蕭何薦賢 (掉尾格‧打常用詞二)
謎底:追求、信用。歷史上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以用典法猜出「追求用信」,
然後按照掉尾格格律讀「追求信用」,頓開後即是謎底。
6)、雙鉤格
謎底限定為四個字,以前兩字和後兩字互移位置而成謎。
【例】臉譜 (打成語一)
謎底:頭面人物。
依照雙鉤格格律讀成「人物頭面」而入謎。
7)、上樓格
謎底不少於三字,最後一字移到最前面來讀而成謎。
【例】卻道海棠依舊 (打報刊一)
謎底:《華聲報》。
謎面系李清照詞句,意為捲簾人回答海棠花依舊開放的聲音。花和華相通,按照上樓格格律讀作「報華聲」。
8)、下樓格
謎底不少於三字,將最前面一字移到最後面來讀而成謎。
【例】接待回民 (打穴位二)
謎底:人迎、歸來。
先從謎面猜出「迎歸來人」,然後按照下樓格格律讀作「人迎歸來」,即是謎底。
2、加字類
1)、求凰格
謎底不少於二字,按照謎面先找出適當的文字成詞句對仗,
然後再加上一個或幾個含有成雙作對意思的附加字或詞。
求凰格謎底附加字通常有:會、對、雙、匹、比、交、齊、配、合、偶、連、伍、朋、緣、和、
友、共、結、聯、同、鴛鴦、相對、相會和良緣等。
【例】蘭室琴聲古 (七言唐詩句一)
謎底:相對柴門月色新。
柴門月色新與蘭室琴聲古對仗工巧,依照求凰格格律,猜出謎底「相對柴門月色新」。
2)、驪珠格
謎底字數不限,只標謎面和謎格,不註明謎目,猜時須將謎目作為謎底的一部份,
連同謎底一併帶出組成文句而成謎。驪珠格是六十年代初由謎人金寅創作的,不寫謎目,
隱謎目於謎面內,射謎目於謎底中,這樣既有新意又增加了難度,較適合當代人的智力水平,
很受歡迎,堪稱燈謎第一大格。
【例】還是生女好
謎底:性別,男。
從謎面側扣推出:性不要男的。別,解釋為「不要」。
這其中,「性別」既是謎目又是謎底的一部份,與「男」共同組成文句扣合謎面。
3)、隱目格
隱目格與驪珠格相似,謎底字數不限,只寫謎面註明謎格而隱去謎目,猜時須將謎底融為一體共同扣合謎面。
不同的是,驪珠格的謎目來自於謎面的文義,而隱目格的謎目來自於謎面的文字。
【例】勝利奏凱歌
謎底:油田,大慶。
這裡的謎目「油田」是隱於謎面文字「勝利」中的,即「勝利油田」。
4)、帶目格
帶目格與驪珠格、隱目格相似,謎底字數不限,只寫謎面註明謎格而不標謎目,
不同的是帶目格的「目」是指帶有數目的謎目,猜時須將帶有數目的謎目作為謎底的一部份,
連同謎底一併帶出,共同組成文句扣合謎面。
【例】半夜行舟
謎底:水泊人一,時遷。
這裡的「水泊人」是謎目,「一」是猜射對象的數目,即帶目格的「目」。
燈謎中「半夜」多暗喻「一時」,以「水泊人一時遷」扣合謎面。
此外還有重頭格、寬帶格、疊尾格、加冠格、嵌腰格、納履格、回文格、簪花格,種類繁多,
希望以後能在具體的謎題中一一涉及。這類燈謎難度比較大,可說對猜謎者的要求極高,
老實說看到這種題就頭痛。
3、諧讀類
1)、梨花格
謎底不少於二字,字字均諧音白讀。
【例】天明上路 (打單位名稱一)
謎底:小賣部。
從謎面正扣猜出「曉邁步」,以「天明」喻「曉」,「邁步」,則扣合「上路」。
按照梨花格律諧讀「小賣部」,即謎底。
2)、白頭格
謎底不少於三字,將第一字諧音白讀而扣合謎面。
【例】重返沙場 (打五言唐詩句一)
謎底:由來爭戰地。
沙場指戰爭的地方,先會意猜出「又來爭戰地」,因「又」與「由」諧音,
故而按照白頭格格律推出謎底「由來爭戰地」。
3)、素心格
謎底是三字以上的單數詞句,將最中間一字諧音白讀而扣合謎面。
【例】分外眼紅 (打劇目一)
謎底:《一箭仇》。
有句俗語叫「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運用承上法猜出「一見仇」,
「見」跟「箭」諧音,按照素心格律道出謎底「一見仇」。
4)、粉底格
謎底不少於三字,將最後一字諧音白讀而成謎。
【例】嗚呼哀哉 (打成語一)
謎底:有口皆碑。
嗚呼哀哉,傷痛之辭,舊時祭文常用來表示對死者的哀悼,極言悲傷,謎面四個字都包含有「口」字,
先正扣猜出「有口皆悲」,因「悲」跟「碑」諧音,依格推出謎底「有口皆碑」。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