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太上感應篇淺釋:七種陰惡(二) [列印本頁]

作者: 虎哥梁    時間: 2015-8-13 09:35:29     標題: 太上感應篇淺釋:七種陰惡(二)

第四種陰惡:叛其所事。事,是指承事、為他人辦事;所事,是指所承事的人,例如,上級是下級的所事,父母是子女的所事,主人是僕人的所事,老板是員工的所事。叛,就是“背叛”之義。因此,“叛其所事”的意思就是,背叛他所承事的人。這裡所說的“背叛”,未必是行為上很明顯的違逆與對抗,由於是陰惡,所以主要是指內心對上級的違逆與不忠誠,以及行為上對上級所吩咐的事情消極應對。例如,對於上級很著急要完成的事情,嘴上不說不辦,但行為上卻磨磨蹭蹭,故意拖延;對於那些根本不用著急承辦的事情,卻迅速加以承辦;或者,上級關照完成此事,卻去完成另一件根本不相干的事情;或者,在背後暗中拆台;或者,在上級遇到危難的事情時公然背叛。

  “叛其所事”之人,雖然維持著承事他人的外相,而內在的心相卻是希望所承事之人衰敗、倒霉、遭遇痛苦,由於顧慮到自己的福德勢力遠遠小於所承事之人,所以只能暗中使壞,耍心眼背叛主人的意願。這樣的人會遭遇什麼惡報呢?

  首先,此人一生當中很難有升遷的機遇,因為任何一個人的升遷都必須依賴於貴人的提拔。所事之人是自己生命中所遇到的最直接的貴人,應該好好恭敬與珍惜,忠心耿耿地加以承事;現在對身邊最直接的貴人,不但不恭敬,反而內心疏遠、背叛,行為上暗中抵觸,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被提拔的機會。

  其次,會使得內心的傲慢增上,從而目空一切,惹禍上身。背叛領導的人,是極其傲慢的人,他們長期只會觀察別人的過失與錯誤,很少觀察他人的恩德與功德,因此內心會增長傲慢、蔑視與怨恨,不願意從他人那裡學習他人的長處。有了傲慢、蔑視與怨恨的心理基礎,就會有背叛與抵觸的想法。一個人如果內心充滿傲慢,並有背叛與抵觸他人之心,遲早都會遭遇人生的重大變故。

  再次,以對領導不忠誠的心,會吸引周圍的眷屬、朋友等對自己不忠誠,從而增上內心的不安全感。人生所遭遇的事情,都是內心世界在外面的投射。自己對他人不忠,就會在內心積聚“不忠”的業力,業力成熟之後,就會上演眷屬、朋友背叛自己的事件。所以,要想他人對自己忠誠,就必須先做到自己對他人忠誠。

  三國時代,呂布原來是丁原的部下,丁原對他非常信任,但後來為了投奔董卓,他卻殺了丁原。承事董卓之後,做了董卓的義子。但後來,又為了投奔王允而殺了董卓。最後,呂布被曹操所擒,曹操想收降呂布,劉備對曹操說:“您難道不知道呂布當初承事丁原、董卓,卻又親手殺掉二人之事嗎?”曹操聽了這話,頓時悟到呂布是一個善於背叛的不可靠之人,於是命人將其吊死。就這樣,呂布因為“叛其所事”的惡業而喪失了性命。

  民國年間,詩人徐志摩出身於浙江一富人家,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端莊善良,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持家務,與徐志摩育有一子,深得徐志摩父母的喜愛。但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卻看上了另外一位女留學生林徽音。為了追求林徽因,他昧著良心強行與張幼儀離了婚,但林徽因並沒有答應徐志摩的追求,而是與另外一個男人結了婚。徐志摩留學結束回到北京之後,不久又看上了朋友王庚的妻子陸小曼,兩人交往過密,致使陸小曼與丈夫王庚離了婚,與他成了婚,當時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事遭到了雙方父母、師長以及朋友的指責與反對。實際上陸小曼是一個追求享樂的人,這使得徐志摩與她結婚之後並不感到幸福。在徐志摩三十五歲那年,他聽說林徽因要在北京舉行一場演講會,為了聽林徽因的演講,他買了從上海趕去北京的飛機票,結果飛機在中途失事墜毀,徐志摩也因此命喪黃泉。當時不少人都認為,這是徐志摩背叛結發妻子、朋友、父母的惡報。

  從以上兩則公案可以看出,為人不忠,必然會遭到慘痛報應。實際上,忠誠是獲得人生快樂不可或缺的心理要素。只有忠誠才能心安,只有忠誠才能問心無愧,只有忠誠才能有安全感,只有忠誠才能有和諧的夫妻關系乃至家庭的幸福,只有忠誠才能有蒸蒸日上的團隊。要想獲得人生的幸福,一定要培養忠誠的秉性,遠離背叛與抵觸之心。

  第五種陰惡:诳諸無識。無識,是指沒有智慧與辨別能力而容易受他人欺騙的人。诳諸無識,就是欺騙那些沒有智慧的無識之人。

  我們知道,人生的一切失敗與痛苦都是源於錯誤的取捨,而錯誤的取捨又源於認知上的錯誤。隱藏在人內心的謬見,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子,它可以把一個人害得很悲慘,卻不為被害人所知。用刀殺害人的身體,只是奪走了此人一生的幸福,而用錯誤的見解毒害人,則會害他生生世世。所以,人生最陰毒邪惡之事就是用謬見來欺騙他人,尤其是欺騙那些沒有智慧的人。本來,對於那些沒有智慧的人應該心生憐憫,想法設法幫助他們,讓他們離苦得樂。但現在,不但不去幫助他們,卻反而用不真實的妄語來欺騙他們,使他們相信這些妄語,然後飽受妄語的危害,這是內在沒有慈悲心的表現,罪莫大焉。

  例如,對於那些愚昧的人說:“人沒有前世後世,人是偶然而生的,死後就如油燈熄滅一樣,不會有後世的;沒有前後世的緣故,就不會有天堂地獄;沒有天堂地獄之故,人作惡也不會有惡報,行善不會有什麼善報。”愚癡的人聽了這樣的妄語之後就會信以為真,信以為真之後就會滋生“今生要撈一票,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邪惡人生觀。在這種邪惡人生觀的支配下,就會無惡不作。但是因果定律是永遠不會失壞的宇宙間的第一定律,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持這種邪惡人生觀的人,要麼今世就會遭受惡報,要麼來世墮入三惡趣飽受各種難忍的痛苦。這都是被最初的妄語者所害。

  又如,有人著書立說鼓吹:“性是人類的本能,所以不應該加以約束,而應該順其自然、及時行樂。”在這種邪見的蠱惑下,不少沒有智慧的青少年踏上了不知廉恥的邪淫之道,不僅今世飽受其害,也摧毀了自己的來世。又如,有人立論說:“馬窮被人騎,人窮被人欺,所以人不能善良。”在這種邪見的影響下,很多人變得好似猛獸般凶殘,並將行善者看作是十足的傻瓜。但實際上“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因果律從來就沒有失效過,作惡的結果必然使自己和他人遭遇諸多痛苦。在當今這個時代,特別是很多文藝工作者,不去弘揚正能量的因果正見,在他們的所謂文學作品中,卻到處充斥著“殺盜淫妄”的教唆。在其作品的影響下,很多青少年都喪失了因果正見而步入歧途。

  對於“诳諸無識”這條惡業,能寫會說但卻沒有因果正見的人很容易違犯,而且一旦違犯,其所遭受的惡報也是非常慘痛的。《水浒傳》的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寫了許多助長邪淫、偷盜和殺生的情節,使得很多沒有智慧的人看了之後心生殺盜淫之念,結果施耐庵的兒子、孫子、曾孫,生下來全都是啞巴。《牡丹亭》一書描寫男女私奔,且用詞華麗,使人看了之後頓生淫念,受其影響,不少人把追逐情愛、私奔之事誤認為風雅,該書作者湯顯祖死後,曾有死而復蘇之人說,見到他被關在陰間的暗室中,備受蒸心熱骨、膚裂肉開之痛苦。《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善於描寫男女偷情私會的情形,使得許多人看了之後心起邪思,因而備受陰譴。書未寫完,忽然無故昏倒,嚼舌而死。所以,一個善良正直之人,切莫用謊言去欺騙與迷惑他人,使他人飽受謊言欺騙之苦。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