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數位相機市場的未來即將來到,美國柯達公司率先於1995年作出了一個前瞻性的策略決定,全面發展數位影像技術!採用跨業界合作方案,與日本 Nikon推出DCS460和DCS620X,又與Canon合作DCS420數位單眼機身。受限於技術,95年以前的數位相機畫素一直無法跨過50萬的門檻;直到沈潛多時的 SONY 勤天一擊!
1996年 SONY SUPER HAD CCD 新技術誕生。隨著CCD畫素要求不斷提昇,1995年以前開發CCD技術已經無法再提升感光度;但如果改以CCD元件內逝路讓放大倍率提升,卻又會使雜訊也同步提高,畫質將受影響,更不可行,CCD 設計師面臨前所未有的兩難局面。然而,SONY成功將微型鏡片技術進化,藉著改良材質,調整鏡片形狀,徹底提高光利用率。終於打破傳統 CCD 光利用效率以及感光度的設計極限,跨越『畫素門檻』,又保持雜訊不至隨著畫素增加而增加,新技術誕生直接間接的保證了數位相機畫素將有可觀的提升,這個被SONY命名為 SUPER HAD CCD 至今還一直沿用。
1997 之後,上市數位相機跨越百萬畫素門檻
98年以後,數位相機堂堂邁入300萬畫素的階段,不過,CCD設計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瓶頸。不管是單一畫素的大小或是『微型鏡片』的設計都無法有效的提昇CCD的效能。此時的CCD發展開始朝向兩個不同的方向:一是更改CCD的面積大小,以容納更多畫素(當然此舉勢必影響到許多數位相機包含外觀與鏡頭的設計,工程頗大),另一個則是讓CCD可以偵測到可見光以外的紅外線波長,再透過IC進行光電轉換和數據偏移。
新開發的『EXVIEW HAD CCD』技術就可以將以前未能有效利用的近紅外線光轉換成增強影像資料而用。使數位相機的可見光範圍擴展到紅外線的波長。這種方法果然使CCD的感光能力大幅提高,即使在黑暗的環境下使用這項技術的數位相機也可得到清晰的照片。 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回家把電視遙控器拿出來(紅外線才有用),把電燈關調將遙控器的發射端對準數位相機的鏡頭,同時按下快門和遙控器電源。在拍下的數位照片中你就可以看到數位相機記錄下紅外線的情形了。
2000年後,新一代 CCD 技術革新
經過,98/99 年激烈的技術競爭之後,CCD 技術已經與一般底片表現不相上下,但仍舊沒有辦法滿足高階使用者對數位影像的需求。2000年以後的技術,除了不斷的畫素提升之外,更開始著重於色彩的表現、動態範圍的擴張、反應的速度以及雜訊產生的降低,總總與數位影像色彩相關的議題。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富士公司推出的 Super CCD:
2002年元月三十日-富士發表第三代 Super CCD
1999年日本富士開發出第一代的 SuperCCD,應用在 FinePix 4700z 上,由於可提高畫素和解析度,因此廣受歡迎,繼之2001年富士修正了第一代 Super CCD 所有的雜訊缺點,並提升有效畫素到310萬,最大畫素 602萬的更高解析度。這批 CCD 被裝配在 FinePix 6800z / 6900z 上,成為該年度富士最暢銷的數位相機。新一代的 SuperCCD III 結合以上的優勢,又加入了:「畫素加算信號處理能力」這項技術的創意在於利用相機內建的信號處理計算器,整合在第一次拍照所得(2832X2128)的照片,以RGB 三色之每4個畫素為一個計算依據,整合出該照片在 ISO 1600 高感度時應有的表現。運用計算的原理,可提高並修正回相片在低光亮下應有的色彩,避免電子干擾所增加的雜訊比。但缺點是原本高畫素的相片,得出的成果會被縮成 (1280X960)大小比例。